編按: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快速發展,許多人開始感到不安,尤其是在某些專業領域,AI的出現似乎將取代人類的工作。然而,這篇文章透過作者與西雅圖AI專家的對話,深入探討AI的未來發展以及它對工作市場的影響。儘管AI能在許多領域提升效率,但在某些行業,如藝術創作和運動領域,仍然需要人類的獨特才能和個性。文章指出,工程師雖然面臨被AI取代的風險,但同時也能利用AI來提升生產力,尋找新的挑戰。
我諮詢了一位住在西雅圖的AI人工智慧專家,原以為這位友人會說「不不不,AI 人工智慧的發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呢!」
結果正好相反,他認為AI人工智慧前景看好,但他也表示「被ChatGPT擊敗,實在令人很不甘心。」他像守夜一般哭喪著臉說。
他認為暫時不會被AI人工智慧取代的工作,是與運動或人際交流相關的領域,以及創作和藝術等工作。
例如餐廳,即使AI能做出美味的料理,恐怕大部分消費者還是會想去由人類親手烹煮,且有人類服務生服務的餐廳吃飯吧。
音樂也是如此,例如演奏吉他,人類演奏的瑕疵會成為個人的特色,AI即使能夠完美複製史蒂維.雷.沃恩(Stephen Ray Vaughan)和吉米.罕醉克斯(James Hendrix)的演奏,也只是由「過去的數據」所構成,比起AI人工智慧,觀眾會更喜歡由人類彈奏、展現出個性的不完美原創演奏。
因為這個領域講究精準,所以隨著AI人工智慧的發展,人類遲早會被超越。雖然不至於馬上失業,但相關工作將或快或慢地被AI取代,在這樣的潮流中,工程師未來該怎麼做才好呢?
不過,思考這些也無濟於事,現在我們或許只能利用AI輔助程式設計來提高生產力,以及享受當下了......
然而,某天,我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獲得了解開這個困境的鑰匙。
我工作的地點位於西雅圖近郊的雷德蒙德(Redmond),身邊的美國同事都沒有表現出不安的樣子。我的朋友傑夫在我的推特貼文下留言「不妨享受當下。」
「如果我現在二十歲,我會不惜拋下一切,將人生奉獻給AI,但如今的我很害怕、也很抗拒失去自己在專業領域經營的成果,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我有一個好點子,我們或許可以運用多年在業界打拚的經驗,找出與AI人工智慧對接的方法,然後從那裡重新出發。AI在很多領域都會產生重大影響,也能為許多人帶來機會。」
原本,我們都擔心自己花費大量精力和時間累積的專業技能會變得毫無用處,覺得未來黯淡無光,但現在,我反而開始思考怎麼充分利用以往累積的經驗,並對社會有所貢獻。
克里斯在推特發文後不久,立即為Azure Functions建立了一個與OpenAI協作的擴充功能,這是他的專業領域。我再次受到鼓舞,正所謂「與其花時間煩惱,還不如用來編寫程式碼」。
況且,各行各業都有AI無法回答的技術和專業知識。以我的領域來說,我負責擴展雲端中的分散式系統,但目前不管是ChatGPT或是Copilot,都無法解答這類邏輯難題。
當這些專業知識還具備價值時,我們就能利用AI工具提高生產力,享受自己熱愛的程式設計。
ChatGPT問世,我們應該如何與AI協作
隨著革命性的新技術在世界各地迅速普及,深受影響的現代人該如何自處?很少有人會從這樣的角度出發,思考大眾如何接受爆炸性的技術革新,並採取相應的行動。
微軟投下巨資與OpenAI公司建立合作關係,在其創業期間提供了大量的運算資源,例如ChatGPT的後端系統就是使用Azure技術運行的。OpenAI的執行長山姆.阿特曼(Sam Altman)曾公開表示自己是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的粉絲,今後雙方也將攜手合作,共創事業高峰。
GPT-4的問世帶給我極大衝擊,甚至擔心未來可能會因此而天翻地覆。正如前文所述,我對工程師這個職業的前景感到不安和驚慌。
然而冷靜回顧之後,我發現微軟從很久以前就在持續投資AI人工智慧的研發,以及一些相近的技術,例如機器學習服務、認知服務、語音助理Cortana等。因此,對公司來說,ChatGPT不過就是長期投資的多項技術之一終於開花結果。我在AI人工智慧部門的朋友也說,ChatGPT(於二〇二二年發布)其實從很久以前就在準備發布了,納德拉和比爾.蓋茲也早就看過演示。
ChatGPT一直存在資訊外洩的風險和回答準確度的疑慮,於是微軟將這些問題都納入發布調查範圍,並在ChatGPT震驚世界的發布會後不久,就推出了Azure OpenAI服務,也就是在微軟雲端上為用戶提供專門的ChatGPT後端服務,無須擔心資料外洩,完美彌補了ChatGPT的缺點,非常了不起。
微軟同時也對內部同仁公開了Azure OpenAI服務,並事先提供工程師特定的資源,例如Azure的技術文件等。不僅如此,另一項有助於編碼的GitHub服務「Copilot」,我們也從發布起就一直在使用。Copilot會建議工程師「你現在想寫的程式碼應該是這個吧?」多虧了這項服務,我們編碼的準確度日漸提升。
微軟其實籌備許久,才於近年接連發表了幾項與辦公軟體搭配的AI功能。雖然我所在的軟體開發部門不涉及人工智慧,但卻經常舉辦與OpenAI相關的黑客松,並且逐步推薦將某些功能匯集進去。
說實話,我很讚嘆微軟並不是有勇無謀地推進這些技術,而是充分計算過資料外洩的風險後,才對用戶推出相關服務。
在AI之前,網際網路是當代影響力最大的技術革新,藉由連接世界各個角落的網路服務,掀起資訊革命,徹底改變了人際交流和產業的形式。網際網路剛問世時,大企業的反應是,「這東西就像遊戲一樣......」,現今卻成為大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
試想,如果在二〇〇〇年左右,有國家決定「禁止」網際網路,現在會是什麼樣子?想必該國所有產業都會嚴重落後,最後被世界淘汰吧。
AI也是如此,影響甚至更大。即使現在還難以判斷,但我們絕對無法想像五年後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若是以為事不關己,僅憑害怕或討厭就「禁止」或「排除」新技術,才更危險。
當然,ChatGPT仍在發展階段,目前微軟員工在輸入資訊時,只會選擇機密性不高的使用案例(use case),處理敏感的資訊則會改用內部的封閉專用版本。只要能掌握資訊安全的關鍵,工程師就能盡情使用AI工具,享受整合自己開發的服務與AI的樂趣。
倘若公司擔心有人會犯下大錯而「禁止」內部使用AI,就可能因此錯失創新的機會。
新技術不是憑空冒出來的,而是專業人士日復一日不斷挑戰的結果。AI 人工智慧也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歷經無數次的試驗。因此,你若是想要成為「受益於人工智慧的一方」,甚至是運用AI「創造新的東西」,就要每天使用,一點一點地累積經驗。
我現在幾乎不使用Google搜尋,而是仰賴Bing的Chat功能;如果要搜尋深度資訊或是非最新的資訊則會使用GPT4 ;平時編碼也會使用GPT4並以Copilot輔助;而我在Teams中傳送的訊息和文件都會利用ChatGPT審核。
從今往後,人類社會仰賴AI的領域和範圍將持續擴大。
作者簡介|牛尾剛
1971年出生於日本大阪府,畢業於關西大學。現任美國微軟Azure Functions產品團隊高級軟體工程師,居住於西雅圖。
大學畢業後在日本大型系統整合公司(SIer)擔任IT工程師,並於2009年自主創業。作為敏捷式開發與DevOps領域的專業顧問,他參與了大量的顧問服務與公開演講。2015年加入美國微軟,擔任技術推廣者,2019年起在美國微軟總部負責Azure Functions開發工作。
著作包括《IT工程師從零開始學英語的祕訣》(書名暫譯,ITエンジニアのゼロから始める英語勉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