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鼻病毒 文章列表
#
鼻病毒
約 29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國內
下班經濟學
健康
噴酒精消毒不是萬靈丹!醫師警告:這5種病毒殺不死,勤做「1件事」才有效
國內腸病毒、諾羅病毒疫情升溫,根據疾病管制署統計,3月9日至3月15日單週腹瀉門急診人數高達21萬1,256人次,創近5年新高,其中98.7%為諾羅病毒。然而,不少人習慣用酒精消毒,但醫師警告,「酒精殺不死諾羅病毒!」
下班經濟學
2025-03-21 17:19
風生活
健康
如何判斷自己是感冒還是流感?專家一文看懂3大症狀差異,快篩陰性不代表沒中鏢
藝人大S徐熙媛因流感併發肺炎過世,享年48歲,此不幸消息令人不勝唏噓。目前仍然是呼吸道疾病好發季節,許多人出現咳嗽、喉嚨痛等症狀,卻不知道自己究竟患上流感還是一般感冒,延誤了治療時機,病程愈拖愈長。要怎麼分辨流感及感冒?得過流感還會再得一次嗎?以下是好食課邀請小兒科蔡昕育醫師解析流感與感冒相關問題。
華人健康網
2025-02-05 15:48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調查
新新聞
新冠+流感、社區病毒群魔亂舞 口罩戴上、疫苗打起來
熬過3年新冠肺炎疫情,去年(2023)中旬疫情趨緩,很多民眾迫不及待拋開口罩的束縛,也不再積極接種疫苗。惟新冠肺炎從未消失,近期Omicron子代變異株JN.1在各國都有明顯上升的趨勢,疾管署亦預估,今年(2024)1月中下旬及春節連假後,可能相繼出現新冠疫情高峰。另現在也是流感流行季,尤其近日流感流行病毒型別有自A型流感H3N2轉換至B型流感的趨勢,且疾管署推測B型流感的流行高峰也在春節前後。因此,民眾若不想全家病懨懨地度過農曆春節,現在就應有所行動。
黃天如
2024-01-09 09:10
風生活
即時
健康
嚴防黴漿菌!網傳12/1起8大場所應戴口罩「違者罰1.5萬」 真相曝光
中國近來爆發「黴漿菌」等多重呼吸道疫情,使得國內也跟著提高警覺,近來網路上出現一則「12月1日起8大場所強制戴口罩,否則將被罰1.5萬元」消息,在各大社群平台上流傳,對此疾病管制署於今(29日)嚴正澄清,此內容實為2020年新冠防疫措施的過時資訊,與現行措施不符。
陳怡穎
2023-11-29 17:38
新聞
國際
兩岸
WHO官員:根據中方說法,該國兒童肺炎病例激增「都是已知病原體」
中國兒童肺炎病例近來激增,世界衛生組織與中方舉行緊急會議後認為,這與疫情封控措施下,其它病毒傳播急劇減少,兒童缺乏相應的免疫力以及冬季的來臨有關。世衛組織一名官員還表示,中方稱目前這波發病的峰值低於疫情前。
德國之聲
2023-11-28 16:00
風生活
國際
健康
明年恐爆發新疫情,咳嗽數月停不了!「肺炎黴漿菌」是什麼?症狀預防10大QA一次解答
咳嗽咳不停,小心感染「肺炎黴漿菌」!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日前指出,肺炎黴漿菌正在全球大規模爆發,這種病原體的出現可能會導致嚴重疾病的罕見病例增加,但目前尚未清楚是否會造成大規模的感染浪潮。疫情來勢洶洶,肺炎黴漿菌感染原因是什麼?大人兒童有什麼症狀?肺炎黴漿菌會自己好嗎?如何預防?疾管署10大QA一次解答。
馬紹慈
2023-11-28 12:17
風生活
國內
即時
流感和一般感冒差在哪?兒科名醫點出「2大症狀差異」提醒家長:最有效方法就是接種疫苗
正逢開學季、季節交替,不少醫師指出現為流感高峰季,診所、門診、急診室生病的患者相當多。小兒科醫師巫漢盟近日在臉書上細述「感冒和流感的差異」,文中點出一般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的症狀鮮明差異,掀起許多家長和網友關注。
周育信
2023-10-02 15:42
新聞
國內
最快5月降級?台大醫估新冠疫情「不會流感化」:現階段危險期還沒過
台灣拚5、6月COVID-19疫情降級,台大醫師李秉穎認為時程有望,推估疫情將感冒化、非流感化,不必每年接種疫苗,可能僅有新生兒及免疫力低的長者需要施打,避免重症風險。
中央社
2023-02-02 19:25
風生活
健康
諾羅病毒2特性「酒精殺不了」!醫見台灣人1習慣直搖頭,親曝正確預防方式
近期傳染力強的諾羅病毒於國內肆虐,醫師提醒其不同於新冠病毒有脂質套膜,對酒精也較不敏感,因此使用酒精或乾洗手是無法將病毒消除的,正確作法應為使用肥皂洗手,才能有效殺死病毒。
柴涵真
2023-01-18 20:03
風生活
今日新增10317例本土、23例死亡!如何判斷孩子是確診還是感冒?醫師一張圖詳解症狀最大差異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宣布有本土確診10317例,境外移48入例,總共10365例確診(包含23例死亡)。確診人數中,新北市1949例,臺中市1356例,桃園市1290例,高雄市1123例,臺北市1085例,臺南市749例,彰化縣481例,新竹縣373例,苗栗縣295例,新竹市272例,雲林縣222例,屏東縣213例,南投縣172例,嘉義縣162例,基隆市131例,宜蘭縣131例,花蓮縣90例,嘉義市84例,金門縣55例,臺東縣43例,澎湖縣38例,連江縣3例。
劉潔謙
2022-12-19 22:04
風生活
健康
為何天氣冷更容易感冒?重症醫曝4大原因:冷空氣導致「防護細胞少70%」
冷空氣接力南下,台灣氣溫也明顯下滑,天氣變得更加濕冷,而冬季同時也是感冒好發的季節,為什麼天冷容易感冒呢?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天氣變冷不只讓鼻腔血管收縮、鼻黏液黏稠性降低,日照時間縮短加上空氣濕度下降都可能導致病毒更容易進到人體內。
劉潔謙
2022-12-13 01:20
風生活
健康
新冠肺炎》沒確診過不代表是天選之人!醫師根據研究揭恐怖真相:身體比一般人還糟糕
新冠疫情(COVID-19)從2019年爆發至今已將邁入第3年,這段期間全球各地都飽受疫情所苦,不少人甚至二次確診,但也存在著一群從未確診過的「天選之人」。不過,中醫師王大元發文指出,沒確診過不僅不代表身體特別健康,反而是「身體比一般人還糟糕!」
潘京婕
2022-10-07 19:03
風生活
新增2例本土確診!用75%酒精可取代「肥皂洗手」?醫曝恐怖後果:對這些病毒根本沒用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日宣布有本土確診2例,境外移入47例,總共49例確診。
蘇淳閔
2022-03-02 22:06
風生活
健康
新冠肺炎恐流感化,疫苗真能壓制疫情?醫師揭病毒不會消失的4大真相
全世界都在等待接種新冠疫苗,但許多案例顯示,打完疫苗仍可能二度感染新冠肺炎!重症醫師指出4個關鍵原因,推測目前研發的疫苗無法讓人類形成永久抗體。
方格子 Vocus
2021-02-19 16:23
風生活
健康
感冒和流感症狀差在哪裡?一定要吃藥嗎?阿包醫師教你如何正確判斷兩者差異
在我的診間,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為什麼我的小孩一直在感冒生病?」
時報出版
2020-12-02 11:05
新聞
國內
戴口罩、洗手的人少了?小兒急診人次回溫 醫示警:有些病毒酒精殺不死
國內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趨緩,但近日高雄某學校驚傳15名學生群聚感染鼻病毒的案例,引發關注。對此,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指出,近期小兒急診室來診人次回溫,也觀察到路上戴口罩的人明顯減少,勤洗手的人也不多,讓他憂心「絕對是危險的警訊」。
朱冠諭
2020-06-17 08:00
新聞
國內
高雄傳15名學生群聚感染 檢體確認為「一般感冒病毒」
高雄市傳出某校有15名同班級的學生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症狀,衛生局緊急安排採檢。今(14)日檢驗結果出爐,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說明,4支檢體中均排除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及流感可能,並確認其中3位檢驗鼻病毒呈陽性反應,研判這起案件為由「鼻病毒」引起的群聚感染。
王品力
2020-06-14 17:39
風影音
國際
歷史
歷史經驗證明,新冠病毒疫苗可能永遠不會問世!CNN:必須準備與疫情共處的「B計畫」
截至台灣時間5日中午,全球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逾350萬,奪走超過25萬條人命。面對尚無特效藥的新冠病毒,以及封鎖造成的經濟損失與身心折磨,全球科研機構、製藥公司與生技大廠競相投入新冠病毒疫苗研發,盼能在最短時間內產製出疫苗,為這場世紀之疫畫下句點。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在疫苗被視為擊敗瘟疫最大希望的同時,歷史經驗卻表明,某些疾病至今始終未能開發出疫苗,若相同情況再度上演,勢必得發展出一套「B方案」,打造與新冠病毒共處的「新常態」。
鍾巧庭
2020-05-05 14:30
新聞
國際
兩岸
武漢解封的最大考驗:「無症狀感染者」可能導致疫情第二次大爆發
4月8日零時起,作為中國新冠肺炎疫情中心的武漢將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這意味著從1月23日開始封城的日子即將結束。中國各地的官員主動帶頭出現在餐館就餐以拉動消費信心。人們開始摘下口罩到戶外踏春。一切似乎都在井然有序地復工復產,回歸正軌。
BBC News 中文
2020-03-25 13:00
評論
國際
歷史
專欄
賈忠偉觀點:閒話流行性感冒(Influenza)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曾前往凡爾賽會議代表德國談判,並且參與了威瑪共和國憲法的起草設計、被公認是現代社會學和公共行政學最重要的創始人之一的著名德國哲學家、法學家、政治經濟學家、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不幸在1920年染上了當時肆虐全世界的西班牙流感,於同年6月14日因肺炎死於慕尼黑,年僅56歲(註一)。
賈忠偉
2020-02-16 07:2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