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日宣布有本土確診2例,境外移入47例,總共49例確診。
台灣疫情爆發以來,公共場所大多設有75%濃度酒精提供民眾消毒,不過用餐前使用「75%酒精洗手液」噴一下,是否可以代替肥皂洗手呢?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千萬不可以這麼做,因為酒精只能提供應急用,並不能帶走所有細菌,更無法取代肥皂洗手!
黃軒日前在臉書發文分享,最近去餐廳吃飯時,留意到有許多民眾用75%酒精勤噴雙手,但就是沒看任何人去廁所用肥皂洗手,讓他相當訝異。他指出,濃度在70%至95%之間的酒精會具有消毒效果,是因為能針對COVID-19病毒的病毒膜,透過酒精破壞其毒性,但並不是對所有病毒和細菌都有用。
黃軒強調,酒精不能消除的病毒種類太多了,像是常見的腸病毒、諾羅病毒、鼻病毒、小兒麻痺病毒、A肝病毒、口蹄疫病毒、人類乳突病毒,以及細菌芽胞桿菌與寄生蟲隱孢子蟲,都應該要以肥皂洗手消毒,只有在肥皂和水不易取得的情況之下,才使用75%酒精洗手液。
黃軒表示,大家貪圖方便一直噴洗手液,殊不知酒精洗手液不是所有病菌的殺手,這些病菌從寄生蟲、細菌到病毒,都很好沾在你手掌上,而75%酒精洗手液對它們是無效的。最後他也鼓勵民眾要親自用肥皂洗手,才不會把病毒等帶回家給你的小孩和家人。
看更多【新冠肺炎疫情】最新報導:https://bit.ly/3aAQ9d6 (相關報導: 第三劑疫苗混打懶人包!醫師一篇文告訴你怎麼選最有效,4種組合保護力最佳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邱劭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