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19年區議會選舉,在選民情緒高亢的情境中進行,投票率達71.2%,創香港史上新高。超過294萬名選民投票,泛民主派雖然只得全部選票57%,但因為「贏者通吃」的單一選票制,結果在452個直選議席奪下385席,在十八區區議會中,有十七區贏得過半議席。建制派大敗,僅得59席。這樣一面倒的選舉結果,對於四十幾天後的台灣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是否將產骨牌效應?這次議會選舉的結果被外界解讀為和2019年6月爆發的反修例事件有緊密關聯,五個多月來,港府和中共中央以「止暴制亂、恢復秩序」做為首要工作,選舉的結果似乎表明有近將6成的民眾對於港府和中央投下了反對票。台灣的民進黨雖是執政黨,但對中共採取批判與反對立場,所以被類比為民主派,而國民黨雖然目前是在野黨,但一直以來對中共採取比較友好的立場,因此被歸類為親中建制派。這回香港民主派大勝,是否激勵台灣民眾更加支持反中的民進黨,而對和中的國民黨選情帶來不利影響?對於這個問題,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賴清德首先表示,泛民派奪下85%的席次,「民心向背非常清楚」,盼望台灣2020年大選,結果會如香港區議會選舉一般,「守護台灣的民主團隊能贏得勝利,讓台灣可以持續發展」。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則呼籲北京當局與香港特區政府,必須正視香港選舉結果,儘速落實特首、立法會雙普選。韓國瑜特別恭喜多位新科泛民派代表,希望他們能夠莫忘在街頭奮鬥的理想與初衷,堅持改革,讓香港能朝更民主的全面普選前進,選出真正代表香港民意的特首和立法會。從賴、韓兩人的反應方式可以看出,民進黨由於反中共形象深入人心,所以中共在香港遭民意反對而挫敗,自然以為會給台灣民意形成示範與鼓舞作用。賴清德順勢借力使力,拿「民心向背」引導台灣民眾支持反中的民進黨,而韓國瑜則必須呼應香港民主派,把自己裝扮成民主派的同夥人,也認同他們雙普選的政治訴求,藉此減輕被類比為「建制派」所可能造成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