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陳寅恪 文章列表
#
陳寅恪
約 15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內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專欄
徐秀榮專文:俞大維、《紅樓夢》與我及其他
我認識大維先生是1977年(民國66年)。那時在九思出版公司服務,擔任總編輯的工作。九思之前,我是臺灣建築徵信雜誌社的執行副社長兼總編輯。因為種種原因,我離開雜誌社,棲居在新生南路一段的一間地下室。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李毓澍教授很關心我的近況,特地來找我,問起我的未來計劃,我告以將和一位長輩開一間出版社。
徐秀榮
2023-07-09 06:50
評論
兩岸
歷史
專欄
李怡專文:中國配不上看清共產真相與國運的先知
「經此世變,義無再辱」
李怡
2021-10-23 05:50
評論
兩岸
歷史
專欄
李怡專文:臥薪嘗膽的延安精神,也難逃權力腐化的宿命
中共建政之初,許多人看到中(共)國的朝氣蓬勃,欣欣向榮,大陸許多知識人都滿懷希望地想建設新中國;香港左派也甘願在社會邊緣為「愛國事業」打拼,甘願放棄向上流動的機會。因為懷抱著「社會主義可以救中國」的理想。
李怡
2021-10-17 05:50
評論
兩岸
歷史
專欄
蘇曉康專文:剝蕉見心留一脈火種─讀『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
今天(7月6日)一群員警抓走許章潤,海內外群情激憤。許章潤身處清華園,得王國維陳寅恪之精髓,胸中有浩然之氣,而中國知識份子雖「斯人獨憔悴」,畢竟後浪推前浪;中國文化儘管斷裂,但文人氣脈如屢不絕。神州七十年黯淡,天蠻地荒,識得此境者尚寥寥,但畢竟出了許章潤。我在海外逶迤三十年,才漸漸摸到此門道,是以此文,與國內志士共勉。─蘇曉康。
蘇曉康
2020-07-08 05:50
評論
兩岸
歷史
專欄
文化
謝泳專文:民國熱隱藏的批判鋒芒,紀念一生不趨時的陳寅恪
陳寅恪(一八九0~一九六九),一代史學大家,其學問之淵博,被稱為「教授的教授」,傅斯年曾說:「陳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
謝泳
2019-10-08 05:50
評論
兩岸
風書房
歷史
專欄
李劼專文:王國維自沉的文化芬芳
在中國晚近歷史上,也許沒有一個學者獲得過像王國維所獲得的學術成就,沒有一個思想家抵達到像王國維所抵達的高遠境界。
李劼
2019-02-06 06:50
評論
風書房
歷史
文化
蔡登山專文:冼玉清與陳寅恪
在陸鍵東的《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一書中,提到陳寅恪人生最後歲月裡的兩位重要女性,一是跟陳寅恪十三年的助手黃萱,一是同為廣州嶺南大學(後改為中山大學)的女教授冼玉清。
蔡登山
2019-01-20 05:50
評論
兩岸
歷史
專欄
文化
蘇曉康專文:從羅湖橋出走的青年─他在哪裏,哪裏就是中國
普林斯頓小鎮,被一條小街糖葫蘆似的貫穿,南端伸出去的籤子,接206號小高速,逶迤而去,一路都是參天古木,夏季尤為綠蔭深濃。那一帶是普鎮精華,林木中散落棟棟宅院,讓我油然想起王維輞川絕句裡的「仄徑蔭宮槐,幽陰多綠苔」。這個世紀之交的十幾年裡,我驅車往返那叢林小徑不知幾何,常常不是伴隨著翻騰的思緒,就是悲傷的咀嚼,皆因這是我生命中劫難的一段歲月,而小徑之旅每每又是受用不盡的精神陶冶。
蘇曉康
2018-10-02 05:50
評論
國內
專欄
文化
胡又天專欄:細說「正反合」在作文上的運用
上回談到陳寅恪〈與劉叔雅論國文試題書〉論「對對子」的一段,這回我們來詳細解說,並且舉一些例題來練習。
胡又天
2017-10-01 05:50
評論
國內
歷史
專欄
文化
胡又天專欄:孫行者VS.胡適之─陳寅恪為何要考對對子?
1932年,享譽中外的學者陳寅恪應邀為清華大學的入學考試出國文試題,出了「對對子」,群情譁然:白話文運動十幾年了,現在中學也沒教對對子這種舊式文人的玩藝,你怎麼考這個呢?
胡又天
2017-09-18 05:50
風影音
評論
風生活
兩岸
觀點投書
張經緯觀點:真正的北大,是看不見的北大
2016年3月,中央研究院王汎森院士應北京大學「大學堂」頂尖學者講學邀請,講了三場演講,一場學術報告,及一場研討會。
張經緯
2016-05-29 07:00
評論
兩岸
好文嚴選:蔣介石無法搶救出境的大師們,文革期間一個不剩
1948年底,國民黨輸掉大陸已成定局,只好佈局退守臺灣。國民政府發出訓令:「科學教育界能搬遷的人、財、物儘量搬遷,先以臺灣大學為基礎,而後慢慢站穩腳跟,以達『求生存、圖發展』的目的」。在蔣介石的直接領導下,時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長朱家驊和傅斯年、杭立武、蔣經國、陳雪屏等要人於南京緊急磋商謀劃了「平津學術教育界知名人士搶救計畫」細節辦法,並擬定了「搶救人員」名單。
樂誠
2016-05-16 06:30
評論
風生活
國內
胡又天專欄:墨家消亡之謎的解答
那麼,墨家究竟是怎麼消亡的呢?
胡又天
2016-05-08 06:20
評論
政治
國內
風評:政爭野草蔓延中研院,該跳海的是誰?
中研院於十六日就新任院長人選進行投票,並選出三人提送總統圈定。中研院是最高學術機關,中研院長人事向例是學術界盛事,而且,是向權力者展示堂堂風骨的大事;很遺憾,這次院長投票因為浩鼎案疑雲罩頂,從一開始就頗有烏煙瘴氣之感,儘管前院長李遠哲專程從國外延聘得票最高的廖俊智院士,應該就是「鋼定」的院長,因為沒有總統膽敢於挑戰中研院「獨立之學術精神」。
主筆室
2016-04-18 08:20
評論
朱敬一專欄:陳寅恪的文字 台灣的官場
好友王汎森在其新書《執拗的低音─一些歷史思考方式的反思》中引述了一段陳寅恪院士的論點:在新舊蛻嬗之際,「其賢者拙者,常感受苦痛,終於消滅而後已。其不肖者巧者,則多享受歡樂,往往富貴榮顯,身泰名遂」。陳院士所指,於許多人應該都是心有戚戚焉。
朱敬一
2014-05-17 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