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防疫醫師 文章列表
#
防疫醫師
約 10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內
議員質疑長照機構死亡率超高 基市府:遵循中央防疫醫師指導
基隆市今天新增1例新冠確診病例,該名患者在新北市汐止區經營便當店,曾與新北市確診個案聊天超過15分鐘,經採檢後確診。
中央社
2021-06-29 23:51
風生活
健康
酒精、乾洗手無法有效殺菌!短短一週超過13萬人腹瀉感染諾羅病毒,醫師傳授預防小撇步,每個人都該懂
春節連假剛過,國內腹瀉疫情攀升。疾管署監測發現,上週有13.8萬人次因腹瀉就醫,大多感染諾羅病毒,群聚事件多發生在餐飲旅宿業,單以酒精消毒無法有效殺菌,民眾務必勤洗手。
中央社
2021-03-03 11:30
風生活
健康
防疫醫師辛酸大公開!她揭最難忘經歷:到院個案已死亡,悲傷中處理疫調超不捨
台灣防疫成績有目共睹,在防疫過程中是靠精準的疫調,才能維持這樣的好成績,而站在疫調第一線的防疫醫師們是幕後英雄。今5日在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上,防疫醫師們特別分享這一段時間難忘的經驗。尤其,在進行第一例罹患武漢肺炎死亡的個案疫調過程中,是令大家印象最深刻,並且感到不捨的。
華人健康網
2020-06-05 16:06
新聞
國內
新冠肺炎》談至今「最棘手確診案例」 防疫醫師:不捨疫調家屬
國內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趨緩,至今(5)已維持連續54天未出現本土確診案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預計將於7日放寬社區防疫措施,全力推行防疫新生活運動。指揮中心今邀請抗疫期間協助疫調的防疫醫師,說明這段時間的心路歷程,其中,談起最難忘、最棘手的案例,防疫醫師一致公認為全台第1起死亡個案的白牌車司機群聚案件。
王品力
2020-06-05 15:10
VIP
政治
兩岸
國內
新新聞
新新聞》棄高薪當防疫柯南建功,但也有防疫醫生灰心求去
四月十九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一口氣宣布二十一例磐石艦實習生及軍人染疫,台灣疫情再掀波瀾,敦睦艦隊三艘艦艇共七四四人都須採檢,是疫情爆發以來規模最大的採檢和疫調。
新新聞陳柏因
2020-04-23 12:00
新聞
政治
國內
新新聞
新新聞》防疫醫師15年磨劍,扛抗疫重擔衝第一線
防疫醫師在第一線衛教宣導,並參與、指揮系統性的疫調,確保從篩測、控制感染源、治療到長期監測疫情有序推進,還兼要研究分析,不僅控制疫情,也對傳染疾病在各階段的防控有更宏觀的視野,得以在更上游的階段改善公共衛生政策及流程。
新新聞張家豪
2020-04-22 16:00
新聞
政治
國內
新新聞
新新聞》陳建仁密訪美,引入美軍第7軍種,建立疫情關鍵戰力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成為超強指揮艇,除了李登輝培養出來的國安團隊教戰外,陳建仁還曾赴美取經,學得了包括軟硬體、美國第七軍種防疫醫生等運作靈魂。當年負責執行這項重要任務的關鍵人物郭旭崧,接受《新新聞》專訪,透露外界所不知的祕辛。
楊舒媚
2020-04-22 15:30
新聞
國內
台灣防疫醫師開視訊教帛琉病毒採檢 陳時中讚:比「隔空抓藥」更厲害
我國友邦帛琉日前出現疑似感染武漢肺炎(新冠肺炎)的美國公民,美國大使館隨即與帛琉政府向台灣請求專業救援,最終在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及台灣防疫醫師的幫助下順利完成視訊篩檢教學。新光醫院院長侯勝茂今(7)日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中說明詳細情況,同時也自豪地表示「Taiwancanhelp」,和台灣做朋友是值得的,WHO(世界衛生組織)不讓台灣加入,就是WHO的錯誤。
羅立邦
2020-03-08 09:00
新聞
政治
國內
新新聞
新新聞》台灣防疫體系缺了一角,《公共衛生師法》急待立法
二月九日,中國新增九十件武漢肺炎死亡病例,全球合計超過八百人因此逝世,正式超過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七七四起的死亡人數。武漢肺炎與SARS相像,台灣在這十七年來累積的經驗,使得這次的防疫表現可圈可點,令不少公衛與醫界人士讚嘆。
李佳穎
2020-02-12 16:00
新聞
兩岸
國內
武漢肺炎、流感、感冒該怎麼分?疾管署防疫醫師揭露辨識重點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全球病例持續增加,30日台灣更出現第9起確診病例。確診個案遭從武漢返台丈夫感染,但由於丈夫先前症狀不明顯,第一時間僅被診為一般感冒,直到第9起個案確診後,才確認丈夫當時也染上武漢肺炎。疾管署防疫醫師黃婉婷指出,武漢肺炎的症狀很難與感冒及流感區分,現在要辨別就得靠「旅遊史」及「接觸史」來判斷。
羅立邦
2020-02-01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