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長風文教基金會 文章列表
#
長風文教基金會
約 52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政治
星展連年拿下全球最佳銀行!策略長林鑫川曝數位轉型秘訣「3把劍」
星展銀行(DBS)為新加坡最大商業銀行,同時是東南亞最大銀行,不僅曾被評選為「亞洲最安全銀行」,也連續拿下「全球最佳銀行」獎項。針對星展銀行近年的卓越表現,新加坡星展集團策略長林鑫川今(16)日表示,主要是靠戰略選擇、執行力道及數位轉型,並指出為達到數位轉型目的,他們曾請教Google、Amazon、Netflix、Apple、LinkedIn、Meta等科技公司。
許詠晴
2024-11-17 09:1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大國博弈
專訪》「烏克蘭是台灣想要的未來?」馬凱碩忠告:台灣需要展示不獨立的誠意
新加坡外交家馬凱碩11日接受《風傳媒》專訪時表示,他對中國的崛起持樂觀看法,並警告若兩岸關係持續不睦,台灣恐將面臨日益嚴峻的國際孤立局勢。馬凱碩指出,未來數十年將是台灣的危險期,「如果中國變得極為強大,其他國家或許會停止承認台灣護照,屆時台灣的外交空間將大幅縮減。」
蔡娪嫣
2024-09-12 08:5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軍事
大國博弈
專訪》川普是台灣靠山嗎?馬凱碩:他可能承認台灣獨立,將直接引發戰爭
新加坡著名外交家馬凱碩11日接受《風傳媒》專訪時指出,若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重返白宮,他第二任期的走向將難以預測。他表示,川普既可能公開承認台灣獨立,也可能以台灣利益作交換對中國採取較友善的立場。因此,馬凱碩提醒台灣,成為美中競爭的棋子極其危險。
蔡娪嫣
2024-09-12 08:39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軍事
VIP
大國博弈
過度「親美」失去命運自主權 蘇起:台灣成為引爆中美衝突的「扳機」
中美地緣政治競逐激烈程度與日俱增,台灣位處兩大地緣板塊擠壓最前沿,其扮演的角色可謂舉足輕重。蘇起認為,2016年台灣百分百靠向美國,並完全切斷兩岸溝通後,失去決定自己命運的權力,便成為了引爆中美衝突的「扳機」,倘若「去扳機化」不成,兩岸與中美對話都走不通,「武統」即為解決問題的「最後手段」。
張鈞凱
2024-09-11 21:35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VIP
大國博弈
「西方治世」時代走向尾聲 馬凱碩:大多數國家不會承認「台獨」
美國總統大選牽動地緣政治變化與中美博弈局勢,台灣何去何從的命題在此情勢下顯得越來越重要。新加坡資深外交官馬凱碩(KishoreMahbubani)提醒,世界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西方治世」時代正在走向尾聲,台灣很有可能成為被犧牲的棋子,如果推動「台獨」,大多數國家不會承認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張鈞凱
2024-09-11 18:13
新聞
政治
突破論壇》工具機產業寒冬還沒完?陳伯佳提2趨勢拓商機:台灣得靠「打群架」
中美貿易戰對抗下,加上疫情使產業斷鏈,對不少企業營運及投資產生衝擊。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陳伯佳18日在長風基金會突破論壇指出,每次的困境也是工具機產業的轉機,找出產業附加價值與新商機是關鍵,台灣工具機產業必須用「打群架」方式,才能在國際競爭上贏得商機,應該以水平、垂直整合方式,共建台灣工具機產業的生態系。
許詠晴
2024-05-19 10:37
新聞
政治
突破論壇》曝企業被客戶逼著「台灣+1」 杜紫軍籲重視相關困境
中共對台軍事威脅大幅上升,引起國際企業提出「台灣+1」策略,尋找台灣以外的避險之地,前行政院副院長杜紫軍18日在長風文教基金會突破論壇表示,「台灣+1」現象在業界已存在一年多,客戶要求台灣企業必須在台灣以外的地區出貨,資金、運輸、倉儲方面都會遇到困境,但外界卻顯少關注到這個問題。
許詠晴
2024-05-19 09:10
新聞
政治
突破論壇》地緣政治升高「台灣+1」壓力 李長明籲提出國家級產業政策
兩岸緊張局勢近年來不斷升溫,不少跨國企業呼籲「台灣+1」,要求台廠往風險較低的地區投資設廠。對此,印刷電路板協會理事長李長明18日在長風文教基金會舉辦的突破論壇表示,未來泰國曼谷有望成為台灣PCB產業鏈的第二個生產基地,而面對「台灣+1」壓力,他則建議政府除了要完善供電環境與水利措施,並在桃園航空城設置低碳科技園區,推動減碳政策,更要有國家級的產業政策,支撐高階產品的生產,擺脫中日韓追趕。
許詠晴
2024-05-19 09:00
新聞
政治
突破論壇》台海緊張促「台灣+1」 劉大年:穩定兩岸關係是首要條件
兩岸地緣政治緊張情勢下,跨國企業近年紛紛從台灣向外轉移至風險較低的地區設廠,形成「台灣+1」現象,恐對台灣就業機會、國內GDP、本土產業鍊等方面造成衝擊。為此,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經濟中心主任劉大年今(18)日出席長風基金會論壇表示,穩定兩岸關係是首要條件,同時也要改善台灣的投資環境,可以把「台灣+1」視為強化台灣運籌營運的能力,提升台灣在全球鏈中的價值。
許詠晴
2024-05-19 08:50
新聞
政治
美國鷹派過度解讀中國野心?蘇起揭對中戰略4大缺失:應減輕台灣角色
中國大陸近年來經濟貿易、軍事力量快速崛起,成為世界強權國家之一,被「超級大國」美國視為勁敵,並在軍事、外交、經濟方面對中祭出制裁,使美中關係與關係下的台海局勢,備受外界矚目。對此,前國安會秘書蘇起16日指出,美國對中大戰略中的4個缺失,其中美國不僅錯讀自己跟台灣,也還未看清中國大陸的意圖,應減輕台灣的角色才對。
許詠晴
2024-03-17 11:54
VIP
國際
國內
大國博弈
日本學者看川普復辟:他若與習近平達成協議,東京面臨捲入被拋棄的戰爭風險
美國將在今年11月舉行總統大選,共和黨黨內初選領先的川普可能再度入主白宮。這引起了對美國外交政策可能變動的關注,包含日本在內,世界各地的美國盟友正面臨不確定的前景。
蔡娪嫣
2024-03-06 09:10
VIP
國際
國內
軍事
大國博弈
日本是否介入台海衝突?前日官房長柳澤協二:防止「台灣有事」才是重點
根據兵推結果,「台灣有事」的代價是美日台三方軍隊損失慘重,因此柳澤協二強調,避戰才是最重要的。
蔡娪嫣
2024-03-05 20:22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專欄
許劍虹觀點:談楊榮文的「中華國協」
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獲台大前校長管中閔邀請,於9月13日出席台北「亞太千里論壇」,闡述他的「中華國協」理論。台灣媒體一般將楊榮文的概念翻譯為「中國人的邦聯」,可是筆者在9月13日論壇現場親耳聽到楊榮文是以「TheChineseCommonwealth」稱呼此一概念,顯然是直接從大英國協(BritishCommonwealth)的英文名轉換而來。
許劍虹
2023-10-01 07:2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軍事
專欄
趙春山觀點:難道臺灣只能扮演「棋子」的角色?
臺灣總統大選前夕,有意角逐大位者,總會把訪問美國列為必要行程;說接受「面試」是自貶身價,但美國對臺灣政情的影響,則是不容否認的事實。
趙春山
2023-09-20 07:10
VIP
國際
兩岸
國內
大國博弈
新加坡前外長楊榮文提「中國人邦聯」 馬英九:侯友宜支持不統不獨不武現狀
「當前局勢加劇是因美國威脅崛起中的中國,但中國沒有威脅美國」,68歲的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13日強調,台灣不應捲入美中競爭,成為被美國利用的棋子,並稱「一個中國」並非「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維持現狀也不是永久方案,因此台灣可把「一個中國人的邦聯」納入兩岸協商選項之一。
簡恒宇
2023-09-14 09:00
新聞
國際
國內
文化
專訪《半農理想國》作者賴青松:拒絕被都市觀點綁架,用「鄉村外交」讓世界看見台灣
我國政府將2019年訂為「台灣地方創生元年」以來,以鄉村為中心的創新創業行動,遂於全台遍地開花。但鑒於台灣內需市場小,如何挖掘「地方特色DNA」,並將其轉化為能吸引海外人士的國際驅動力,成為許多地方從業者的主要思考點。
陳艾伶
2023-07-01 13:00
新聞
政治
公共政策
突破論壇》蔡政府推2030雙語國家 學者引「廣設大學」為戒:下場恐變「全沒語」
蔡政府「2030雙語國家」口號響亮,雙語政策頓時成為我國教改重要目標,但近年教育現場卻亂象頻傳。對此,長風文教基金會27日以「台灣『雙語教育』的災難:面面具輸的恐龍政策」為題舉辦突破論壇,並邀請學者、專家一同檢討政府強推雙語政策的問題。學者示警,雙語政策已不單只是語言問題,嚴重性甚至已上升到國安層級,呼籲蔡政府應將廣設大學的後果引以為戒,避免英語能力如大學文憑般供過於求。
鍾秉哲
2023-05-28 17:1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王伯輝觀點:2024投票前想想─你真的要戰爭和缺電的日子嗎?
英國大文豪狄更斯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今年是一個抉擇的時刻,誠如英國大文豪狄更斯所言,是一智慧或愚蠢的選擇,往後可以是一個最好或也可能是最壞的時代。
王伯輝
2023-04-15 14:40
國際
國內
看見美國困境的「台灣之子」!睽違5年再度來台,楊安澤:兩黨制弊端讓美國民主衰退
「我把川普視為疾病惡化的症狀,如果我能幫助美國瞭解這種疾病,我們就能討論如何治癒」、「不管是誰丟掉工作,都會變得更加保守,我認為這就是川普入主白宮的原因。」
陳艾伶
2022-12-30 05:36
新聞
政治
對日抗戰秘密和談史料曝光!郭岱君曝:宋美齡到香港交涉以「這理由」掩護
耗時近10年,由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郭岱君擔任主編的《重探抗戰史》近日出版第3卷,這項計畫與專書結合台、美、中、日四地學者,結合各地史料挖掘許多尚不為人知的抗戰在中、日各方之間的盤算與秘密文檔。郭岱君3日下午應長風基金會之邀主講「策略廟算與國際權衡:揭秘抗戰時期秘密和談的面紗」,她提到抗戰時東京和重慶、漢口、南京之間彼此和談洽商沒有間斷,是多管道、多方向,連宋美齡也曾多次親赴香港,以「治牙」為理由掩護,這些在日本的檔案都有留存。
潘維庭
2022-12-04 17:20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