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專訪》「烏克蘭是台灣想要的未來?」馬凱碩忠告:台灣需要展示不獨立的誠意

馬凱碩認為,台灣應迅速適應新局勢,中國已明確表達無法接受台灣獨立,因此台灣需要向對岸展示不推動獨立的誠意,以穩定兩岸關係。(柯承惠攝)

新加坡外交家馬凱碩11日接受《風傳媒》專訪時表示,他對中國的崛起持樂觀看法,並警告若兩岸關係持續不睦,台灣恐將面臨日益嚴峻的國際孤立局勢。馬凱碩指出,未來數十年將是台灣的危險期,「如果中國變得極為強大,其他國家或許會停止承認台灣護照,屆時台灣的外交空間將大幅縮減。」

身為「台灣的友人」,他呼籲台灣在全球權力結構劇變的情況下,應迅速適應新局勢,中國已明確表達無法接受台灣獨立,因此台灣需要向對岸展示不推動獨立的誠意,以穩定兩岸關係。

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所傑出研究員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11日出席由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長風文教基金會及東南亞影響力聯盟共同主辦的「2024地緣政治高峰論壇」,並發表專題演講。作為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及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主席的知名外交官,馬凱碩認為西方200年的全球霸權即將終結,而「亞洲世紀」即將來臨。

中國機器人,中國經濟,2024北京國際機器人展會。(美聯社)
馬凱碩指出,如果中國變得極為強大,其他國家或許會停止承認台灣護照。圖為2024北京國際機器人展會。(資料照,美聯社)

預言中國能再繁榮百年 馬凱碩喊話台灣政府:現在改變不算太晚

在論壇前接受《風傳媒》專訪時,馬凱碩解釋了他對中國前景保持樂觀的原因。他自稱為「中國樂觀主義者」,預期中國的繁榮將至少延續100年。他指出,從中華文明興衰的週期性來看,中國經歷1842年至1949年的「屈辱世紀」後走向復甦,目前的發展勢頭依然強勁。

他注意到,中國正在積極投資未來優勢產業,如電動車、光電與風力發電等領域,連「一向對中國不太友善」的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亦在6月的封面故事中稱中國為「科學超級大國」。他認為,這證實中國的投資眼光準確,「相信中國在未來幾十年內會持續增長」。

但是目前中國消費及房地產行業持續疲弱。《經濟學人》本月初對中國經濟問題把脈,指出根源在於資訊流通受限,導致市場缺乏透明度,進一步引發信心危機。不過在馬凱碩看來,中國共產黨的治理優勢仍然存在。上個月,他向星媒指出,美國完全低估中國人民和政府為自己的問題找到務實解決方案的能力。

在台北接受《風傳媒》專訪時,他重申了他的觀點,指出中國崛起之際,我們也在目睹西方的衰落。他提醒,台灣人民需要考量這些更大的變化,「如果未來的世界將使台灣處境更加艱難,也許你們應該考慮現在做出改變,趁還不算太晚。」

中國經濟、躺平現象、青年失業。(美聯社)
雖然目前中國消費及房地產行業持續疲弱,但馬凱碩認為,中國共產黨的治理優勢仍然存在。(資料照,美聯社)

馬凱碩:台灣決策應以「中國成功」為前提考量

中國實力增強,擴張野心也會愈強。馬凱碩建議,台灣應以「中國會成功」為前提來制定未來政策,首要明確表態不推動獨立,這是避免台海陷入戰爭最簡單的方法。他提醒台灣公民應仔細審視烏克蘭的情況,數千人在戰火中喪生,「這難道是台灣想要的未來嗎?」他強調,台灣首要任務是防止戰爭。

其次,他強調維持台海現狀對台灣最有利。他說:「台灣人目前享有自由旅行各國的權利,但如果中國變得更強大,而台灣激怒中國,北京可能會要求其他國家不接受台灣護照,屆時台灣人出國旅行將愈加困難。」

面對《風傳媒》提問,台灣不激怒中國,北京就不會侵蝕台灣民主自由嗎?馬凱碩回應,這取決於台灣是否尊重現狀,也就是遵守「一個中國的共識」。他認為,所謂「一中」的意思就是「一個中國」,而不是「一中一台」,台灣向中國傳達這一信息至關重要,如果台灣能釋出「認同一個中國」的信號,那麼中國就沒有理由採取進一步行動。

他也警告,若台灣暗中推動獨立,勢必引發中國的強烈反應。因此,他認為未來10、20甚至30年對台灣而言都將充滿危險,台灣必須立即開始思考如何應對這種潛在危機。

20240906-總統賴清德(中)6日在國防部長顧立雄(左二) 等人陪同至澎湖定海營區,秋節勗勉海軍146艦隊官兵。(柯承惠攝)
馬凱碩警告,若台灣暗中推動獨立,勢必引發中國的強烈反應。圖為總統賴清德(中)與國防部長顧立雄(左二)慰勉官兵。(資料照,柯承惠攝)

「一中」在台沒有市場 馬凱碩:忽視中國崛起是危害自身利益

中國主張的「一中原則」包括三個要點: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權、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然而,這一主張在台灣並未得到廣泛接受。根據陸委會的民調結果,超過75%的受訪者不認同「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而88%的人支持由全體人民共同決定中華民國台灣的未來。

對於「一中」在台灣的市場接受度,馬凱碩認為,忽視中國崛起的現實其實是在危害自身利益。他強調,地緣政治是一個殘酷的領域,完全由權力考量驅動,即使是歐洲強國也不得不在對華政策上進行調整,接受中國崛起的現實,作為最直接受到中國影響的國家,台灣必須決定如何應對。 (相關報導: 美國大選辯論》賀錦麗批給中國晶片出賣美國,川普反擊晶片來自台灣 更多文章

馬凱碩進一步表示:「如果中國將成為世界一大強權,你是打算等到中國變得更強大後再行動,還是現在就開始尋求共識?時間會站在誰那邊?」他重申,維持現狀是明智之舉,不應輕易放棄現狀,因為其他替代方案可能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