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醫療制度 文章列表
#
醫療制度
約 128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急診亂象」的下一步?
全台急診壅塞引發民怨,衛福部次長林靜儀先是拋出「小腦袋」的荒唐言論,部長邱泰源緊接作秀演戲來提油救火,在在凸顯賴政府的官僚氣焰,也讓「醫療化」就此無解。
蔡威
2025-04-02 05:30
評論
兩岸
財經
專欄
鄧聿文觀點:穩住外資還得靠市場─習近平釋放的訊號
行動代表著方向,政治領袖的行動代表著接下來要做的事情。中國過去一周兩大國際論壇——發展高層論壇和博鰲亞洲論壇,李強和丁薛祥的主旨演講尤其是習近平隨後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的舉動和講話,表明中國政府持續在強化中國市場對外資的重要性及吸引力,以圖穩定外資。
德國之聲
2025-04-01 07:0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醫療健康
高克培觀點:「分級醫療」的關鍵在「複診」
健保30年慶,理當掌聲響起,可惜「醫療崩盤」反成沸沸揚揚的話題,當然「分級醫療」仍然是討論的重點之一。
高克培
2025-03-16 06:4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把「行孝」擴至「社會公共性」─林強和周杰倫共同點
台灣民眾很容易被媒體做議題設定,當網站推播某某明星、某某網紅的分手、出軌、復合、離婚、結婚等私事八卦訊息占滿,明顯占了社會資源再來炒作,當媒體議題設定被八卦新聞所控制,其他在現實中更需要民眾關心的社會議題將會被忽略,而議題設定(AgendaSetting)是指大眾傳播媒介通過報導內容的方向及數量,對一個議題進行強調, 在媒體上被強調的議題,與受眾心目中所認知的重要議題,有顯著的關聯,而媒介在這個過程中有重要影響。
張天泰
2025-03-10 05:3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提升基層醫護人員實質所得,以解醫療崩潰危機
全國醫院急診壅塞,醫療崩潰的警示聲四起,主管機關的關切,卻遭受諸多批評,諸如小腦袋、挖東牆補西牆之說等。急診壅塞,首當其衝的固然是急診部門,然而,卻突顯整體醫療系統紊亂,醫療資源配置出現缺乏效率的現象,亟待全面盤點並進行改革。
謝碧珠
2025-03-04 06:10
新聞
政治
國內
醫療健康
急診塞到醫界喊救命!醫師曝卡在「利益分配」:不能多蓋國道也可以高乘載
近期各大醫院急診爆滿,大塞車的狀況讓醫界發聲求救,傳出就連加護病房(ICU)也是一床難求。對此,醫師沈政男在臉書貼出自己於《中國時報時論廣場》發表的文章指出,「急診壅塞是尖峰醫療需求調度問題」,表示台灣醫療正面臨轉型的關鍵時刻,然而,當醫療人員因急診壅塞而向官員求助,得到的回應竟是反唇相譏,心灰意冷之下更想離職。
李瑋萱
2025-02-25 12:00
新聞
政治
國內
醫療健康
急診真的塞爆了!衛福部祭「3策略2改革」短解燃眉之急、長留護理人力
塞塞塞,真的是塞爆了!現在若非真的急症,建議民眾千萬不要隨便往大醫院的急診跑,以免反致延誤病情。台灣急診醫學會日前在臉書發文,形容今年急診壅塞情況已達前所未有的嚴重程度,恐將引發急診醫護人員大規模離職,衛福部今(24)日在近期之內第3度找來醫界商討對策,會後衛福部長邱泰源亦召開記者會,宣布短期三策略及長程二大改革方向。
黃天如
2025-02-24 18:16
新聞
政治
本周最強內幕》大罷免有人穩賺不賠,盧秀燕不只氣爆這關要過!大S之死政府其實有幫忙?機密管道低調動起來
蛇年農曆春節後,政壇與社會大事頻傳,除全台大罷免烽火四起外,高雄殺人魔張介宗分屍案、2月13日上午的台中新光三越嚴重氣爆案再再引發全民關注。過年後不少劍指藍委的民間團體,趕在2月3日開工首日就將第一階段連署書送交中選會,而面對民進黨的來勢洶洶,國民黨雖已定調要「以罷制罷」,且也傳出鎖定部分綠委,但顯得相對「冷靜」,這也讓基層大感疑惑。
李瑋萱
2025-02-14 08:50
新聞
政治
國內
台大醫師難擋誘惑?院長喊「我月薪都沒70萬」 蘇一峰傻眼:要年輕人做功德嗎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6日在新書發表會中,分享多年從醫心路歷程時特別提到,台灣健保制度資源錯置,讓許多年輕醫師擋不住高薪誘惑,不願投入「救命科」,更有院內醫師被外面診所以70萬元的月薪挖角。對此,醫師蘇一峰直言,該檢討的是國家的醫療制度,難道要年輕醫師做功德無量?
李瑋萱
2025-02-07 13:22
新聞
國內
大S骨灰回家了!傳搭私人飛機抵台 徐家人曝不辦告別式原因
藝人大S徐熙媛因流感併發肺炎猝逝於日本,享年48歲,引發各界震驚之餘,也掀起民眾對流感疫情及日本醫療制度的討論。大S過世後在日本火化,據《中央社》報導,大S骨灰在家人陪伴下已平安到家,未來將不舉辦告別式;家屬在聲明中說,「她一向是喜歡低調的人。」
李瑋萱
2025-02-05 19:14
新聞
政治
國際
日本大醫院不如台灣方便?鄭家純曝友人就醫經驗:真的無法想像
近期大S逝世,日本醫療制度也引起關注。藝人鄭家純在社群媒體上轉發網友分享的日本就醫經歷,並談及朋友的親身經驗,直言日本大醫院不像台灣那麼方便,甚至需要漫長的等待才能獲得診治,讓她忍不住感嘆,「真的不是我們從小在台灣長大的人可以想像的。」
黃信維
2025-02-05 09:50
新聞
政治
「賴清德為大S說句話吧!」她轟青鳥側翼已瘋魔:蔡英文都為拜登愛犬哀悼了
藝人大S徐熙媛過年期間赴日旅遊,卻因流感併發肺炎過世,震驚各界;消息一出除流感疫情、日本醫療制度掀起討論外,也意外延伸出政治風波。國民黨發言人李明璇直指,罷免團體竟能對「噩耗傳出的時間點」提出質疑,是否太喪心病狂?她並喊話總統賴清德,「您也為大S說句話吧!」
李瑋萱
2025-02-04 17:30
新聞
政治
國內
大S若在台灣能救活嗎?趙少康曝國外就醫踩雷經驗:台灣醫療好太多了
藝人大S徐熙媛在春節期間隨家族赴日本旅遊,染上流感併發肺炎,不幸離世,消息傳出震驚各界。對此,資深媒體人趙少康在節目《少康戰情室》分享自己曾在國外就醫的經驗,直言當地醫生「亂講一通」,還被收取高昂的掛號費,讓他不禁感嘆在國外看病很麻煩,台灣的醫療真的很方便,好太多了。
張庭維
2025-02-04 12:36
風生活
即時
健康
旅遊
娛樂
日本
大S為何不能住院?被救護車載走「半夜又送回」 在日醫生嘆:日本醫療3關鍵恐致錯過救治時機
藝人大S(徐熙媛)在日本旅遊期間因流感併發肺炎驟逝,享年48歲,此事震驚社會,不僅讓親友與粉絲無法接受,也引發外界對國外醫療體系的關注。由於大S多次求醫卻未能及時住院,醫界認為日本嚴格的分級醫療制度、外國患者就診困難以及語言溝通障礙,可能影響了治療時機,進而造成憾事。
張啟敏
2025-02-04 12:15
新聞
國內
大S流感猝逝 醫曝日本常找「兼職醫師」來值班:分級醫療有個「壞處」
藝人大S徐熙媛春節赴日旅遊,因流感併發肺炎過世,享年48歲,震驚各界;消息一出,除冬季流感疫情引發民眾擔憂外,日本的醫療制度也成為討論焦點。對此,醫師蘇一峰就提及日本執行「分級醫療」的好處與壞處,「健保因為缺錢正在大力推動分級醫療,大家覺得呢?」
李瑋萱
2025-02-04 11:40
風生活
健康
娛樂
世界
日本
大S數次送醫為何不能住院?醫師揭「日本醫療內幕」延遲治療:台灣人無法想像
藝人大S(徐熙媛)在春節期間與家人前往日本旅遊,於2日因感染流感併發肺炎不幸過世,享年48歲。網路上流傳出一名疑似接待徐家一行的導遊透露,大S從抵達的第一天就感到不適,之後多次就醫,但每次都回到旅館休息,直到2日凌晨情況急劇惡化,才又緊急叫救護車送醫。隨著大S的驟逝,許多人開始討論日本的醫療制度,並提出質疑,比如為何大S才48歲就會感染重症,又為何日本的醫院未接收她住院。對此,一名在日本執業的張姓醫師解釋,日本的醫療系統分級嚴格,也曾遇過無法收治急重症病人的情況,這些差異是讓台灣人難以理解的。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2-04 10:20
新聞
國內
國際
赴日旅遊身體不適如何處置?旅日KOL阿倫推2款工具「線上診療」
近期台灣藝人大S(徐熙媛)驟逝的消息,引發許多人對海外旅遊健康風險的關注。對於經常前往日本的旅客來說,該如何在突發狀況時獲得醫療協助?旅日多年的KOL阿倫在社群平台分享自己的經驗,推薦2款實用的醫療與防災工具,希望幫助更多旅客在異國遇到緊急狀況時能安心應對。
黃信維
2025-02-04 09:40
新聞
國內
義大醫院升格醫學中心費用漲幅一次看 全台另有這些醫院升格
衛福部今(24)日公布中區、南區、高屏區、東區醫院評鑑結果,高屏區新增1家醫學中心為高雄義大醫院;另雲林台大醫院及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則晉升為準醫學中心。
黃天如
2025-01-24 15:10
風生活
即時
義大醫院升格醫學中心會變怎樣?門診急診「要繳這麼多」全台醫療地圖一次看
衛生福利部今(24)日公布最新醫院評鑑結果,高雄義大醫院順利升格為醫學中心,使高雄市的醫學中心數量增至4家,全台醫學中心總數達23家。同時,台大雲林分院與大林慈濟醫院也晉升為準醫學中心,提升南部醫療資源分布。不過,醫院升級後,民眾門診及急診的自費負擔也將同步調漲,引發關注。
周育信
2025-01-24 11:46
風生活
即時
快訊》知名作家御姐愛生了!揭「生產面臨這危機」…美醫師1舉動讓母子順利脫險
知名兩性作家御姐愛近日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她在美國生產的感人經歷,特別提到美國醫院在生產後對於母嬰「肌膚接觸」的重視,這篇貼文不僅吸引了廣大粉絲的關注,也引發了關於台灣醫療制度是否應借鑑這一措施的討論。
周育信
2025-01-14 11:54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