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遺產稅免稅額 文章列表
#
遺產稅免稅額
約 13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理財
新知
保險
父親去世繼承1500萬,卻要繳5700萬遺產稅!專家曝忽略1件事,稅金直接暴增翻倍
2024年底的最近,有一則新聞是:「6歲私生女獨扛5735萬遺產稅!」震撼整個社會。故事是這樣的:陳男在2016年將價值超過3億的股票贈與給妻子,但陳男在2017年12月死亡,由於前項贈與時間未超過兩年,因此該筆贈與被列入陳男的遺產總額課徵遺產稅。
理財好聲音
2025-04-30 16:07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理財
一年內贈與兒子244萬「卻要繳10萬贈與稅」!國稅局曝少做1件事直接連補帶罰
許多父母為了避免死後留的財產會有遺產稅問題,都會選擇生前用分年贈與的方式傳承財富。財政部北區國稅局提醒,近期發現納稅義務人於同一年度有2次以上贈與,於申報後一次贈與稅時,漏未將當年度前次贈與財產合併申報,提醒民眾務必要注意,否則連補帶罰要繳更多稅金。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4-14 09:37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理財
家有遺產繼承注意!2025遺產稅新制上路,國稅局曝符合1條件「少繳近百萬稅金」
親人過世留有遺產注意!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表示,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2條之1規定,課稅級距金額每遇消費者物價指數較上次調整之指數累計上漲達10%以上時,自次年起按上漲程度調整,適用於114年發生之繼承案件,以最新公告的遺產稅新制而言,相同贈與金額要繳那個贈與稅會比過去更少。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4-08 14:54
風生活
理財
新知
一年贈與兒女近2400萬,贈與稅完全不用繳!「財政部教1招」不怕超過244萬免稅額
自2022年起,個人贈與稅免稅額從220萬元提高至244萬元,許多父母為了減少未來子女繼承時的遺產稅負擔,會選擇每年依免稅額度逐步移轉財產。國稅局就指出,透過妥善運用「跨年度贈與」與「婚嫁贈與」,父母在一年內最高可免稅贈與子女總計2352萬元,且不需繳納任何贈與稅。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4-07 10:10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理財
父母年贈與子女244萬,還是被課贈與稅!國稅局曝忽略1細節「直接計入贈與連補帶罰」
為防止有心人士藉由贈與方式避掉遺產稅,政府會徵收贈與稅,以確保財產移轉公平性,而每位贈與人之額度為「每年244萬」為上限,若贈與人在同1年度以內贈與他人的財產總值超過贈與稅免稅額244萬元時,應該要在贈與日後30天內向戶籍所在地主管稽徵機關申報贈與稅。民眾須特別留意,以免荷包失血。
江庭榛
2025-04-04 09:41
風生活
財經
理財
保險
兒女領回父母生前買的保單,小心大筆遺產稅找上門!專家曝忽略1細節,直接計入所得課稅
小安的媽媽在上個月離世時,她的遺產中包含了多張保單,清楚地指定了身故受益人。表面上看起來毫無問題,但其中兩張年金保單卻因為尚未進入給付期,成為了她的遺產,需由三兄弟均分。當R姐向小安解釋這兩張年金保單的保險金是屬於媽媽的遺產,需要三兄弟平分。小安震驚了。明明保單上寫的身故受益人是他,為什麼他無法領取應有的理賠金?
廖嘉紅
2025-03-20 11:58
風生活
理財
善用免稅額仍被課24萬稅金!爸爸贈錢給兒女疏忽1件事,仍被國稅局找上門
相信許多人知道一年的免稅額是244萬,為了避免被課徵贈與稅,或死亡後一次贈與,導致繼承者要繳大筆遺產稅。許多人會每年透過免稅額逐步轉移資產給兒女。不過,你知道244萬免稅額是如何定義的嗎?搞不清楚就算緊守免稅額仍被課數十萬稅金。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3-18 09:49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理財
父母過世留下的房產,小心大筆遺產稅找上門!國稅局曝忽略1件事,照樣計入遺產總額課稅
如果被繼承人在死亡前5年內,有繼承其他人的遺產,會被計入本人遺產嗎?對此,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解答,被繼承人死亡前5年內繼承的遺產,如果為「已納遺產稅」者,將不計入遺產總額。
梁珈瑄
2025-03-14 11:22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理財
爸媽過世「遺產稅高達1600萬」,想繼承但繳不出稅金怎麼辦?律師教2招,不怕國稅局找上門
一名網友分享,家人在去年過世,留下了幾百萬現金和中部房子一棟、土地數筆,計算遺產稅後發現竟要繳1600萬,讓他大驚「根本繳不出來」。他月薪才39000,已婚有一名2歲小孩,在台北租屋名下無房,也沒有兄弟姊妹,因為突然的龐大遺產繼承問題,原本的生活起了大變化,貼文一出後,引起廣大網友熱議。
蘇家宏律師
2025-03-05 11:11
風生活
即時
一時疏忽竟要多繳50萬元!妻子過世丈夫繼承房產,做錯1動作「房地合一稅暴增2.6倍」
隨著社會高齡化,遺產稅規劃成為許多家庭關心的議題,但一個不經意的財務決策,可能導致繼承人面臨比預期更高的稅務負擔。近期一對夫妻購屋時房產登記在妻子名下,但房貸卻以先生名義申請,導致妻子過世後,先生繼承房產時,房地合一稅大幅增加,預估僅需繳納30萬元,實際卻高達80萬元,足足增加了2.6倍。
王宇薇
2025-02-20 17:55
風生活
理財
新知
一年內贈與兒女不到244萬,卻被慘課15萬稅金!「做錯1件事」國稅局直接連補帶罰
為了避免未來遺產稅問題,不少父母會選擇一步步分批匯款給子女,但務必注意這項規定,以免要繳更多稅金!國稅局提醒,贈與財產時若總額未超過每年244萬元的免稅額,即可免申報贈與稅。但要注意,這個額度是以「贈與人」為單位計算,並非依每位受贈人分開計算。若超過免稅額卻未申報,可能面臨補稅甚至罰款,此外,若因產權登記等需要贈與稅免稅證明書,也必須在贈與發生後30日內申報。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2-13 12:54
風生活
理財
下班經濟學
父母贈與子女2352萬,竟一毛稅金也沒收!國稅局教「1招」超過244萬免稅額也不怕
每年贈與稅免稅額有多少呢?自2022年起,贈與稅免稅額提升到244萬元。許多父母擔心死後小孩要繼承,需繳納遺產稅,因此每年都移轉244萬以下的金額,慢慢把自產過給小孩。不過,你知道嗎,其實只要善用1招,365天內贈與小孩2352萬,一毛贈與稅都不用繳。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2-12 14:41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理財
父母想把房子過戶給子女,地政士教1招「房貸利息只要繳3天份」,贈與稅也免繳
父母將房屋過戶給子女時,土地增值稅是關鍵成本,適用自用住宅優惠稅率可節省稅額。本文案例中母親將唯一房屋以買賣形式過戶給女兒,經協商買賣價格為500萬元,並利用贈與稅免稅額分2年協助女兒償還銀行貸款。第1年贈與244萬元減輕女兒貸款負擔,第2年再贈與244萬元使房貸幾乎清償。
鄭文在
2025-01-22 11:18
風生活
理財
贈與1000萬給子女,國稅局判定免繳稅!律師教1招省下75萬稅金
本章將帶領各位讀者認識幾種常見的傳承工具,包含贈與、遺囑、控股公司、閉鎖性公司、基金會、信託、家族憲法及家族辦公室,並分析其各自的優缺點、選擇時應注意的事項及使用時機,希望藉由解析這些工具,讀者可以知道如何更好地展開適合自己家族的傳承計畫。首先,從贈與開始說明。
商業周刊
2025-01-18 10:00
風生活
理財
新知
保險
過世後保險金不想讓配偶或子女繼承!專家教1招解決,讓他們連特留分都拿不到
那天的夜裡,突然接到台北小鈴的來電,她說:「我已經好幾天都沒睡好覺了,怎麼辦?」
理財好聲音
2025-01-14 13:30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理財
父親過世留下的財產,他申報免稅「竟要補36.4萬稅金」!國稅局曝忽略1件事,照樣列入遺產課稅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日前審查遺產稅案件時,發現民眾誤用身心障礙扣除額,乃舉例說明該扣除項目的適用範圍,以協助民眾正確申報。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4-12-31 15:32
風生活
財經
理財
保險
家人過世留下保險免繳遺產稅「786萬重稅竟找上門」!國稅局曝忽略1件事,連補帶罰繳更多
李先生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積累了豐厚的財富。為了保障家人的未來,他多年前購買了多份人壽保險。前幾年,李先生因心臟病發不幸去世,留下了龐大的遺產和保險金。
廖嘉紅
2024-12-24 11:12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理財
保險
長輩送房給子女「免繳大筆贈與稅、遺產稅」!專家教5招合法節稅,省下百萬稅金
對於長輩而言,若想多留點資產給子孫,在法律允許範圍內,如何聰明達到免繳或少繳遺產稅,以下5招合法節稅方法不可不知:
先覺出版
2024-12-18 09:00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理財
下班經濟學
媽媽留下不到1千萬財產,女兒竟要繳60萬稅金!國稅局曝做錯1件事「併入遺產總額課稅」
林先生的妻子已過世,繼承人僅有獨生女曉玲,申報遺產銀行存款120萬。國稅局審查時發現,林先生於過世前2個月內分別自其2個銀行帳戶密集提領現金給愛女曉鈴100萬及844萬,合計944萬。曉鈴主張100萬元是她結婚時,爸爸贈與給她的。另外的844萬元,其中644萬元支付躉繳之保險費,其餘200萬元則轉為她本人定期存款。
廖嘉紅
2024-12-13 11:37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理財
一年內贈與子女244萬元「還是被課24萬稅金」!國稅局曝忽略1件事,照樣計入贈與總額補稅
年底到了,是時候考慮如何善用每年244萬台幣的贈與免稅額了。這是一個絕佳的財務規劃工具,可以幫助你在合法範圍內減少稅務負擔,並將財富轉移給下一代。
廖嘉紅
2024-12-12 14:13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