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二十多年來的教改行動,一直環繞著「自由、彈性、多元」核心價值推展,這一次的新課綱實施高倡「適性揚才」,特別是針對高中,要求增加校訂必修、班級數1.2至1.5倍的選修科目、彈性(自主)學習時間、學習歷程檔案等,教改精神是一貫的。然而,當我們越來越重視不要由上而下、不要一體適用,要尊重在地脈絡、教學自主、學生中心時,這就注定了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學校、老師、學生,以及家長都會更加忙碌,而且各方有形或無形成本都會墊高,這其中一個昂貴的成本來自於提供「量身打造」課程及教學的師資人力,因為學校勢必得自行增加開設許多課程或教學、輔導方案,好讓學生得以適性學習,師資人力需求已遠非昔日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