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文章列表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約 62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2023諾貝爾醫學獎》核苷修飾相關發現對開發mRNA新冠疫苗貢獻卓著!匈牙利裔學者與美國學者共摘桂冠
2023年諾貝爾獎2日揭開序幕,打頭陣的生理學或醫學奬(簡稱醫學獎)得主在台灣時間下午5時45分出爐,由匈牙利裔美籍生物化學家卡里科( KatalinKarikó)及美國免疫學專家魏斯曼(DrewWeissman)共同摘下桂冠,因研究「核苷修飾的相關發現讓開發有效的mRNA新冠疫苗成為可能」之開創性貢獻獲得殊榮,並分享11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245萬元)獎金。
廖綉玉
2023-10-02 17:55
評論
國際
歷史
專欄
科技
張經緯觀點:懷念上善若水、不爭無尤的大師—弗雷德里克·桑格 (Frederick Sanger)
美國總統拜登2022年11月1日一場活動中說:「胰島素藥物……由一個沒有申請專利的人‘發明’的,因爲他想讓每一位患者都能用上胰島素。我跟他交談過,好嗎?」
張經緯
2022-11-30 13:50
新聞
國際
歷史
5萬年前的史前家族樣貌!新基因研究首度揭示:尼安德塔人的緊密家庭生活
一項19日發表於《自然》科學期刊的基因研究,首度揭示史前人種尼安德塔人緊密的家族生活。透過研究發現,滅絕人種的父系社會生活,或許和我們現代人沒有那麼大的區別。
蔡娪嫣
2022-10-21 01:06
國際
歷史
科技
2022年諾貝爾醫學獎》揭開已滅絕古老人種的基因秘密,瑞典進化遺傳學權威帕博獲獎
2022年諾貝爾獎3日揭開序幕,打頭陣的生理學或醫學奬(簡稱醫學獎)得主在台灣時間下午5時30分出爐,由瑞典生物學家、進化遺傳學權威帕博(SvantePääbo)摘下桂冠,以表彰其對「已滅絕人族(Hominini)基因組及人類進化領域」的開創性貢獻,並獲頒10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000萬元)獎金。
陳艾伶
2022-10-04 01:49
走走晚報:吃塑膠就能活的超級蟲蟲
0623晚報
走走
2022-06-23 21:00
新聞
國際
藝文
歷史
諾貝爾經濟學獎知多少》得主白種人幾乎都是男性,諾貝爾逝世70多年後才開始頒發
202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將於台灣時間11日傍晚揭曉。不同於其他獎項,經濟學獎並非依照諾貝爾本人遺囑設立,1969年才首度頒發。截至2020年,共有86人摘下諾貝爾經濟學獎桂冠,但女性得主只有2位,非白種人得主也只有3位,堪稱諾貝爾六大獎項中「最男、最白」的一座。
鍾巧庭
2021-10-11 18:49
新聞
國際
國內
科技
202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都與台灣有淵源,一位還是台灣女婿!
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由美國學者朱里雅斯和帕塔普蒂安共同獲獎,兩名學者與台灣頗有淵源,朱里雅斯曾與台灣學者共事,還被視為競爭對手,而帕塔普蒂安的妻子是台灣人。
中央社
2021-10-04 23:58
新聞
國際
2021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開人體感官與神經「放電」之謎!兩名美國學者共摘桂冠
2021年諾貝爾獎4日揭開序幕,打頭陣的生理學或醫學奬(簡稱醫學獎)得主在台灣時間下午5時30分出爐,由兩位美國學者朱利雅斯(DavidJulius)、帕塔普蒂安(ArdemPatapoutian)摘下桂冠,2人因研究「人體對溫度和觸覺的感受器」的開創性貢獻共獲殊榮,均分1000萬瑞典克朗(新台幣3330萬元)獎金。
蔡娪嫣
2021-10-04 17:44
新聞
國際
藝文
歷史
女性得獎者僅12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8組數字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頒發期間,按照慣例,每年第一個頒發獎項為「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獎官網整理了此獎項的8組有趣數字,讓我們一窺醫學獎得主的面貌。
國際中心
2021-10-04 14:00
新聞
國際
藝文
歷史
諾貝爾醫學獎知多少》佛洛伊德被提名32次竟空手而歸!還有多組學霸夫妻、父子檔
2021年諾貝爾獎將從4日起開始揭曉得獎名單,打頭陣的生理學或醫學奬(簡稱醫學獎)得主將在台灣時間下午5時30分出爐。
邱舒恬
2021-10-04 08:00
風影音
國際
藝文
歷史
諾貝爾「男人獎」?歷年僅57位女性獲獎……2021年諾貝爾獎女力能否現蹤?
2021年諾貝爾獎從10月4日起陸續公布獲獎名單,但這個舉世矚目的獎項近年因得主的性別比例嚴重失衡而引發爭議。自1901年首度頒發以來,超過900位個人得主中,居然僅有57名女性曾獲諾貝爾桂冠加冕,約佔6%,科學領域的女性獲獎者更是鳳毛麟角。#MeToo運動在2017年延燒至諾貝爾文學獎的遴選單位瑞典學院,更導致當年文學獎延後一年頒獎,在性醜聞風暴餘波盪漾下,諾貝爾獎遴選機制也再度面臨檢視。今年的諾貝爾頒獎典禮上是否能看見女性身影,也成為外界關注焦點。
鍾巧庭
2021-10-03 17:00
國際
兩岸
藝文
歷史
2021年諾貝爾獎明天開始揭曉!你不可不知的5件事
又到了每年10月、諾貝爾獎頒發6大獎項的時候,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和挪威奧斯陸兩地的委員會已經做好準備,迫不及待要宣布這些獎項的得主!照慣例,本年度的諾貝爾獎從10月4日的生理學或醫學獎打頭陣,為一年一度的盛事拉開序幕。
王莛瑜
2021-10-03 08:00
新聞
國際
科技
2020年回顧》TikTok和華為、諾貝爾獎、ZOOM成疫情贏家、太空探索新紀元......一文掌握年度科技大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繼續主導世界,但科技發展的腳步沒有絲毫停滯,星辰人間、虛擬空間,人類繼續科技攀登。
BBC News 中文
2020-12-31 07:00
新聞
國際
2020年諾貝爾醫學獎》C型肝炎知多少?台灣感染者多達40萬至70萬人,至今沒有疫苗!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3位發現「C型肝炎病毒」的英美科學家。C型肝炎發生於全球各地,台灣也不例外。台灣C型肝炎感染者約40萬至70萬人,一般成人C肝抗體陽性率約4%至5%,多集中在中南部沿海地區、部份原住民社區與宜蘭、花蓮、台東等地。
國際中心
2020-10-05 18:25
風影音
國際
歷史
2020諾貝爾醫學獎》拯救數百萬人性命! 英、美三學者「發現C型肝炎病毒」共獲殊榮
2020年諾貝爾獎從今(5日)起揭開序幕,打頭陣的生理學或醫學奬(簡稱醫學獎)得主在台灣時間下午5時30分出爐,由美國病毒學家亞爾特(HarveyJ.Alter)、萊斯(CharlesM.Rice)及英國學者霍頓(MichaelHoughton)摘下桂冠,三人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拯救全球數百萬人的貢獻共獲殊榮,均分1千萬瑞典克朗(約合新台幣3370萬元)獎金。
鍾巧庭
2020-10-05 17:37
新聞
國際
諾貝爾獎得主本庶佑談新冠病毒:日本應向台灣學習,全球化潮流不因疫情逆轉
日本諾貝爾獎得主本庶佑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暢談新冠病毒的防治與「後新冠病毒世界」。本庶佑說,這次緊急事態是「日本最大國難」,但他不認為全球化的潮流會因此逆轉,日本也應該採取更積極的對策。他分析義大利、英國、美國疫情失控是因為「不願面對科學事實」,而台灣在這方面就做的很好。在這場疫情之後,中國的國際地位勢必會發生變化,但他也說不准是好是壞。
李忠謙
2020-04-14 07:50
評論
風書房
科技
找出SARS病原體!讓瘟疫現形的「細菌學之父」科赫:《怪奇科學研究所》選摘(1)
瘟疫,是對於具有傳染力的疾病的通俗說法,「瘟,疫也。」在中國的史料中,很早就有關於「瘟疫」的記載。《黃帝內經》中就有「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的記載。東漢時期的《傷寒雜病論》也說過:「建安紀年(西元196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
SME
2020-02-28 05:10
風生活
風歷史
小小一個口罩,竟能戰勝黑死病!對抗鼠疫成功的他,成為華人史上第一個諾貝爾獎提名人
隨著武漢肺炎疫情的爆發,防疫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口罩的需求也隨之大增,引起了一波「口罩之亂」。小小一個口罩不僅方便配戴,還能有效地阻擋飛沫及細菌、抑制傳染病的流行,儘管外表不起眼,卻能在關鍵時刻起最大的作用。隨著疫情從武漢擴散到各處,中國各省及其它有出現病例的國家人民都紛紛戴起口罩,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中國口罩的歷史。
林屏汝
2020-01-31 17:46
評論
國際
歷史
專欄
科技
閻紀宇專欄:細胞與血氧的探戈、大霹靂與熱木星、一個可充電的世界……解讀2019年諾貝爾3大科學獎項
香港「反送中」動亂延燒、哈吉貝颱風創日本、「烏克蘭門」醜聞風暴籠罩美國政壇、敘利亞東北部戰火與人道災難再起、全球暖化危機日益嚴重……打開國際新聞版面,似乎總不外人禍天災,讓人皺眉嘆息。
閻紀宇
2019-10-15 06:10
風影音
國際
財經
歷史
「非正牌諾貝爾獎」、得主平均年齡最老、女性最少……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知多少?
2019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將於台灣時間14日傍晚揭曉。不同於其他獎項,經濟學獎並非依照諾貝爾本人遺囑設立。自1969至2018年,共有81人摘下諾貝爾經濟學獎桂冠,但女性得主只有1位,非白種人得主也只有2位,堪稱諾貝爾六大獎項中「最男、最白」的一座。
鍾巧庭
2019-10-14 10:00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