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諾貝爾 文章列表
#
諾貝爾
約 802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VIP
國際
財經
商業
經濟
大國博弈
川普家族靠加密貨幣暴富,美參院拒立法背書 諾貝爾經濟學家怒斥「應立即彈劾」
美國總統川普家族資產透過加密貨幣暴增近30億美元消息遭踢爆後,共和黨推動的「GENIUSAct」(美國穩定幣創新法案)在參議院闖關失敗。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痛批,這讓美國錯失領導機會。不過,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則嚴厲批判:「如果我們(美國)是嚴肅的國家,川普這種加密貨幣腐敗行徑,早該讓他立刻被彈劾、撤職。」
王秋燕
2025-05-12 13:29
新聞
國際
「反民主的第一步,就是攻擊媒體跟大學!」諾貝爾獎得主史迪格里茲痛批川普2.0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迪格里茲(JosephStiglitz)日前接受《Intercept》專訪,對川普政府對民主、學術自由與言論自由的攻擊提出嚴厲批評,並譴責哥倫比亞大學在面對聯邦資金壓力時的妥協行為。
國際中心
2025-05-05 17:31
新聞
國際
財經
商業
經濟
川普亂政逼走資金 克魯曼:美國陷入「突然停止危機」,全世界將為代價埋單
當川普的政策像雲霄飛車般瘋狂轉彎,全球資本市場終於受不了這場亂象秀,選擇集體撤退。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在最新專欄評論直言,美國正陷入一場「突然停止危機」(sudden-stopcrisis),這是當國際投資人徹底失去信心、資本流入瞬間斷裂時的經濟災難。他直白指出:「市場幾乎全面撤退,投資人還沒意識到事情有多糟。」
王秋燕
2025-04-24 09:26
風生活
國際
下班經濟學
熱議華爾街
全球延壽祖師爺專訪》七位諾貝爾獎背書,這款千元台幣的長壽營養劑,能讓人活到120?
被稱為全球延壽運動的祖師爺LeonardGuarente,早在38歲,就在麻省理工學院拿到終身教職,他現年已經72歲,他發明了一個稱做「沉默資訊調節因子」(sirtuin),這個基因家族控制衰老進程,Guarente聲稱,如果讓這些分子維持在年輕時的水平,就能延緩衰老。
金牛幫幫忙
2025-04-22 12:3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商業
經濟
大國博弈
諾貝爾經濟學家怒了! 克魯曼:中國帶槍來打關稅戰,美國只帶了一把刀
美國總統川普向全球關稅大戰中,中國祭出稀土限令,掐住美國軍工業通點,美歐貿易談判陷入僵局,歐盟代表坦言無法理解美國到底想要什麼。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發文痛批:「中國知道自己要什麼,美國卻連自己在幹嘛都不知道。川普政府對貿易一無所知,錯把出口當成目標,卻忽略真正的利益來自進口。」
王秋燕
2025-04-17 09:40
新聞
國際
藝文
拉丁美洲文壇祭酒,與馬奎斯、寇塔查齊名:諾貝爾文學奬得主尤薩逝世
根據家屬在社群平台X上的貼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秘魯作家尤薩(MarioVargasLlosa)13日在家人陪伴下「安詳」逝於秘魯首都利馬(Lima),享壽89歲。
中央社
2025-04-14 14:31
新聞
國內
財經
光材料就破75萬!媲美諾貝爾獎「唐獎獎章」金價水漲船高 由日本設計大師操刀
202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獎章(150克、18K金)拍賣出新台幣31億元(1.035億美元)為烏克蘭孩子們籌款,創下百倍諾獎獎金的歷史天價;媲美諾貝爾獎的唐獎獎章究竟價值多少?隨著近日金價再創新高,214克由9999純金打造的唐獎獎章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上周現貨金價每盎司漲至3038美元,每枚唐獎獎章光是材料本身即價值75.8萬元,閃耀得主姓名的世界大獎榮耀加上自國際競賽脫穎而出,無與倫比的設計創意與工藝水準,均為唐獎獎章增添傳世價值。
李孟恩
2025-03-28 08:20
風生活
國際
下班經濟學
熱議華爾街
國際熱議》如日中天的諾貝爾大師,為何突然隻身飛到瑞士結束自己一生?
《快思慢想》的作者康納曼(DanielKahneman)是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他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一直潛心研究人類決策的不完美和不一致。根據大多數人的說法,康納曼選擇結束生命時,身體和精神健康狀況仍然相當不錯。近一年前,康納曼的死訊曾引起廣泛哀悼。直到最近,才知道他是一個人飛到在瑞士,在一家自殺協助設施中去世的。身體看來健康的他,為何要下這個決策…點擊此處,VVIP獨享完整內容
金牛幫幫忙
2025-03-25 13:30
新聞
公共政策
財經
國際
兩岸
地球面臨嚴重「生態超支」!諾貝爾永續發展獎得主示警:人類1年使用1.7個地球資源,籲商界領袖投資永續企業
諾貝爾永續發展獎得主、全球生態足跡的倡議者瓦克爾納格(MatthisWackernagel)於今(24日)在「2025天下SDGs國際論壇」以預錄影片方式發表演說時示警,地球正面臨嚴重的「生態超支」問題,人類所需的資源已遠超過地球1年可再生總量,目前相當於在使用1.7個地球的資源。
方海若
2025-03-24 16:47
新聞
政治
幫郭台銘擬稿上書習近平?張顯耀控報導不實:有心人士搞政治操弄
前國民黨立委張顯耀在2024總統大選期間,被控受中國指示力促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與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搭檔參選,被依涉《反滲透法》罪嫌起訴。有媒體曝光起訴書內容指出,郭台銘曾透過張顯耀草擬文件上書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信中表示希望與中國簽定「永久和平協議」,還強調自己「願意俯下身子」成為徹底和平解決台海問題、從而榮膺諾貝爾平和獎的墊腳石;對此,張顯耀發聲明澄清絕無此事,並表示有心人士刻意利用媒體放出完全悖離事實的新聞。
李孟恩
2025-03-22 20:24
新聞
國際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華爾街日報》90歲主動結束生命:《快思慢想》作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康納曼的最後抉擇
2024年3月中旬,丹尼爾·康納曼(DanielKahneman)與他的伴侶芭芭拉·特沃斯基(BarbaraTversky)從紐約飛到巴黎,與女兒一家團聚。他們用了幾天時間在城市裡散步,參觀博物館,欣賞芭蕾舞表演,品嘗舒芙蕾和巧克力慕斯。3月22日前後,在那個月邁過90歲門檻的康納曼開始向跟他最親近的幾十個人發送個人郵件。
Jason Zweig
2025-03-20 12:00
新聞
政治
批台灣沒諾貝爾獎得主「丟臉」 吳誠文再提學界自我束縛:把論文發表量當唯一指標
國科會主委吳誠文日前在大專校院校長會議上提及,台灣目前還沒有諾貝爾得主,更直言「真是丟臉」,引起學界關注。對此,吳誠文今(17)日表示,自己講這句獲得不少大學校長的支持,主要想提醒大學檢討現有機制。他也喊話,學界不要再自我束縛,把論文發表數量作為唯一指標。
許詠晴
2025-03-17 10:41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莊淇銘觀點:在大學校長會議看到了大學自治被踐踏
此次大學校長會議,賴清德總統,鄭英耀教育部長,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及陸委會主委邱垂正等政府官員參與會議。看到了媒體報導「甫落幕的大學校長會議,可謂史上最不堪的一次」。有朋友問:賴總統等重要政府官員都出席會議,可見對大學校長會議的重視。你當過三所大學校長,參加過多次大學校長會議。這次的大學校長會議,真的如此不堪嗎?
莊淇銘
2025-02-28 06:30
風生活
即時
台灣為何養不出諾貝爾獎?千億科研預算恐成泡影!學者揭「這股力量」拖垮學術發展
國科會主委吳誠文今(20日)在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上指出,台灣投入科研數十年,卻仍未培育出一位諾貝爾獎得主,「真是丟臉」。他強調,日本已有多位獲獎者,依照比例台灣也應該有所斬獲,顯然出了問題,他認為,問題不在體制僵化,而是大學長年受繁瑣法規束縛卻不改革,導致學術發展受限,學校應負起責任。
周育信
2025-02-20 14:23
新聞
國際
兩岸
「李老師不是你老師」獲提名諾貝爾和平獎,冀證其非「網路漢奸」
美國國會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的兩黨領袖宣布,將提名營運社交媒體帳號「李老師不是你老師」的李穎,以及人權組織「維吾爾運動」(CampaignforUyghurs)為2025年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以表彰他們為維護人民權利和尊嚴所做的不懈努力。李穎在接受《自由亞洲電台》中文組電話訪問時表示,這一提名令他既感到榮幸,表示會決心繼續推動中國社會管理的改善。
自由亞洲電台
2025-02-10 11:30
評論
國際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專欄
文化
馬世芳專文:硝煙中回望的老戰士─小金人後面還有諾貝爾獎等著他
沒有人想到,狄倫一九九七年出版的《遺忘的時光》(TimeOutofMind),出手竟然是經典鉅作,他都五十六歲了!狄倫再次和製作人丹尼爾.拉諾伊合作,拉諾伊賦予這張專輯深沉、濃鬱、霧氣氤氳的音場,和狄倫共同創造了值得驕傲的傑作。
馬世芳
2025-01-29 06:2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科技
商業
經濟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賓賽:以「國安」之名全面抵制中國,將使綠色轉型陷入全球困境
在全球追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時刻,因為「抗中」產生的矛盾正在上演。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邁克爾·斯賓塞(MichaelSpence)日前在奧地利《標準報》發表客座評論,深入剖析此一難題: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卓越創新,竟然成為全球綠色轉型的意外阻礙。
國際中心
2025-01-09 10:00
評論
國際
軍事
專欄
謝錦芳專欄:巴勒斯坦炮火下奮戰不懈的鬥士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的戰爭持續逾450天,巴勒斯坦官方資料顯示,以色列在加薩走廊砸下逾88,000噸炸藥,在單位面積下,比美軍在越戰時投入的炸彈還多。在無情炮火威脅下,巴勒斯坦科學家昆西耶(MazinQumsiyeh)呼籲各界,「終止這個悲劇,別再冷眼旁觀!」
謝錦芳
2025-01-05 06:50
新聞
國際
科技
下班經濟學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經濟
AI
華爾街日報》AI對人類工作是福是禍?26歲麻省理工博士生,找到意外答案
最近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達龍·艾塞默魯(DaronAcemoglu)擔心,人工智慧(AI)會加劇收入不平等,而且對生產率的貢獻也不大。他的朋友和同事戴維·奧托(DavidAutor)則更為樂觀,他認為情況可能恰恰相反。
華爾街日報
2025-01-03 10:36
財經
經濟
季凡觀點》2024諾貝爾經濟學獎:從數據看制度的成長密碼
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以「包容性(Inclusive)與掠奪性(Extractive)的政治與經濟制度」為核心,呼應了經濟學家戴倫.艾塞默魯(DaronAcemoglu)與詹姆斯.羅賓森(JamesA.Robinson)在《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一書中所闡述的理論:一國若能建立包容性的政治與經濟制度,便能促進持續成長;反之,若制度傾向掠奪性,則容易陷入停滯或衰敗。(延伸閱讀:季凡觀點: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國家為何失敗》的作者和前IMF高層)
季凡
2025-01-02 15:0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