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位網友在其版上發表了一論,表示(簡述)「髒話本之脈絡已為不正確之言論,因此其內容之涉及歧視、壓迫之構成,並無損害道德之慮。」,為此,許多人紛紛在其文章下發表論點,引起不小的論戰。那,其所言正確與否?或論述其中有何瑕疵?那就要先認識髒話是什麼了。語言,是人類之所以能成文明之基石,自亞里斯多德至海德格,無數哲學家、人類學家都曾強調語言之重要性,而髒話挑戰了大眾語言的最禁忌,也是語言之重要一環,為何?這關乎了髒話會在何時出現:在LindaThomas&ShanWareing的《Language,SocietyandPower》一書中表示,語言的功能包括指示功能、情感功能、美學功能及社交功能,而髒話則表現了指示、情感及社交之功能。指示功能:根據以漢文河洛話、粵語來說,最常出現的原則如「姦」(河洛,ㄍㄢˋ)、「駛」(河洛,ㄙㄞ)、「屌」(粵,dĩu),甚至英文中的fuck,皆是以「性行為」來做為動詞,通常被指示之對象通常為對方之母親(如姦恁娘),甚至還有的是針對自己所厭惡之群體如「國民黨」、「老師」等,大多數(也是引發論戰的)用法,皆指向「受」發話者之性侵略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