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一想到字典編纂,便會將其視為科學。只要上網輸入「defineinsouciance」(定義「無憂無慮」),谷歌伺服器便會執行神奇的演算法,像蜜蜂一樣嗡嗡作響,跳著神祕舞蹈產生定義。多數討論字典編纂的現代書籍(確實有這種書籍)都是學術性的,因此將定義描述得更像編碼:IF[“general”=gradable,comparable,+copula,+very]THENecho“adjective”ELSEecho“adverb.”[1]。定義的準確性、解析時的邏輯條件、字典編輯分析詞彙時採取的臨床方法,甚至我們談論字典編纂時使用的語言(「analyze」〔分析〕、「parse」〔解析句子/詞語〕、「clinical」〔臨床的〕和「objective」〔客觀的〕)皆是藉用實驗室的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