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自殺防治 文章列表
#
自殺防治
約 61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地方新聞
台東
鼓勵騎單車環繞世界!臺東藉運動推廣自殺防治 人人都是守門人
臺東縣衛生局為響應國際自殺防治協會發起的「單車繞世界」活動,首創與在地健身中心「威豪健身事業ProFitness」合作,透過運動提升民眾的心理健康,並增強自殺防治效能。活動中,衛生局鼓勵民眾參與騎乘腳踏車健身,並將騎乘里程數上傳,與全球參與者一同募集40,075公里的目標——這相當於環繞地球一圈。藉由騎車運動,傳遞「自殺是可以預防的」這一重要理念。
溫佳身
2024-09-21 15:32
地方新聞
台南
南市府積極規劃自殺防治 黃偉哲盼全民成為珍愛生命守門人
「自殺防治」及「心理健康」近來成為各界關注的議題,市議員王家貞昨(11)日拜會台南市政府衛生局,建議未來新建大樓應於頂樓加裝防範自殺設施,並透過減壓活動輔助身心健康。市長黃偉哲則強調,台南市112年因輕生死亡人數雖略有下降,但自殺防治刻不容緩,未來市府將積極推動各項防治工作,也呼籲市民多關懷問候周邊親友,讓全民成為珍愛生命守門人。
徐炳文
2024-07-12 15:51
風生活
健康
心理
觀察到身邊親友有自殺警訊時該怎麼辦?3步驟一起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編按:人生總有一些卡住很難跨過去的時候,但每個人遇到的問題就算雷同也不盡相同。分享自己過去克服困難的經驗固然很好也很溫暖,但如果觀察到親友在訴說時已經有自殺的意念該怎麼辦?社團法人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提供3步驟,讓我們的關心和幫助能真的送到別人的心裡。.
社團法人台灣自殺防治學會
2023-08-16 17:33
新聞
國內
調查
新新聞
信任度超過9成的醫界也陷#MeToo風暴 醫療和醫學組織如何補破網
「身為精神科指導者,他熟知被害人被性騷擾時的惶恐與不安,所以當我要求他停止摸手的動作時,他竟反咬說:妳在對我幻想什麼?我知道妳從小沒有爸爸,所以妳有戀父情結。」這是精神科醫師鄧惠文日前在電台公開分享20多年前被大前輩性騷擾的過程。雖然鄧惠文不願證實當年性騷擾她的是誰,但她的揭露卻突顯醫界#MeToo比其他職場性騷擾更駭人的特性,即當行為人是比任何都瞭解人性弱點的專家時,他的魔爪只會伸得更長,也更加肆無忌憚。
黃天如
2023-07-06 09:1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黃偉俐觀點:訓導或霸凌?—政府對自殺防治與諮商制度該有重大檢討
就在去年(2022)8-9月,新聞上就有數則12-18歲跳樓輕生的報導,總共造成四死一重傷。但是就在今年3月底4月初的新聞報導裡,又密集的發生了好幾則青少年與年輕人的輕生。
黃偉俐
2023-04-16 14:30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調查
新新聞
疫情下老人自殺人數激增,低通報率藏隱憂 別把長輩的呼救訊號當成「狼來了」
新冠疫情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對老人的挑戰更是艱鉅。根據衛福部統計,疫情爆發3年來,國人自殺死亡人數及死亡率並未增加,顯示疫情並未增加國人自殺風險;但政府沒說的是,同一時間,國內老人自殺死亡人數及死亡率,卻雙雙攀升;去年65歲以上老人自殺死亡1065人,不但創下國內有自殺通報以來的新高,更較前年增加80人、8.1%…,這是長者用生命向我們發出的警訊。
黃天如
2022-10-27 17:00
新聞
地方新聞
高雄
柯志恩駁炒作自殺 高閔琳指柯下廣告散「怖」、冷血!
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柯志恩頻頻操作自殺議題,引起百名醫護與自殺防治工作者連署抗議,孰料柯志恩居然揚言對連署發起人精神科醫師林耕新提告,更嗆「不是柯志恩本人所講的話,不要塞在我嘴巴裡」。對此,陳其邁競選辦公室發言人高閔琳表示,柯志恩是貴人多忘事,並提出柯志恩臉書發文截圖,證明柯志恩不只發文提及自殺地點、方式等描述,居然還親自出資下廣告散佈,這還不夠殘忍冷血嗎?
徐炳文
2022-10-09 01:35
新聞
地方新聞
高雄
湧言高雄選將:國民黨用口水防治自殺 撕裂社會、製造仇恨
針對國民黨市長候選人柯志恩持續以近日高雄不幸事件連結「高雄自殺率」批判市府,連前高雄市長韓國瑜都加入戰局,民進黨高雄市議員李雅慧、黃文益,高雄市議員候選人李雨庭、林志誠、黃雍琇表示,將人命作為政治炒作的籌碼,用去脈絡化的方式將自殺指向單一原因,甚至「膝反射式」指責誰該負責,完全無助於解決問題,更是在死者家屬的傷口上灑鹽,毫無同理心可言,是「用口水防治自殺,撕裂社會,製造仇恨」。
徐炳文
2022-10-06 23:31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劉潤謙觀點:自殺─關乎生命,非關政治
前幾天某候選人競選晚會上,提出以高雄市愛河出現浮屍,今年數起跳水自殺為例,批評高雄市政府對於自殺防治毫無作為,並認為只要選出教育心理背景出生的候選人,就可以改善這個問題。筆者認為將複雜的自殺議題簡化為「市長不好,換市長即可」如此粗暴的結論,並不恰當。
劉潤謙
2022-10-04 14:30
新聞
政治
藍營造勢提高雄浮屍問題 在地專家批:操弄自殺議題喚起遺屬痛苦,非常冷血
前總統馬英九、國民黨政治人物日前在高雄市長參選人柯志恩的造勢大會提及高雄浮屍問題,質疑高雄自殺率六都最高。高雄1群長期投入自殺防治工作的精神衛生專業人員,2日發聲明質疑,把自殺作為選舉操作,令人憂心、憤慨,不僅易喚起自殺遺族痛苦記憶,更是殘忍冷血的做法,可能導致錯誤的模仿效應。
黃信維
2022-10-02 23:07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陳百越觀點:社會安全網是監管?還是社區心理服務?
社會安全網是我國近年社會政策的重要訴求,從去年至今年上半年以來風風火火展開的社會安全網2.0,目前進行中的主要內容包括:各縣市心理衛生中心的擴編,社區關懷訪視員的擴編與任務修改,心理衛生社工的建置。表面上看來投注了許多人力在心理衛生的服務,但筆者認為上述工作有兩個極大的問題:一是過度偏重對精神病的追蹤監管,疏忽了對其他心理議題的照顧。二是把人當成數據,喪失對個案照顧的人性尊重。
陳百越
2022-08-21 14:30
新聞
國際
文化
科技
人手一機的年代,誰還需要公用電話?英國為了這個原因,保留5000個紅色電話亭!
英國通訊管理局9日宣佈保留5000座象徵「英倫精神」的紅色電話亭,希望確保意外事故受害者,以及有自殺傾曏者,在行動網路覆蓋率較低,或容易發生事故的地區,仍能使用公用電話向外求援。
陳艾伶
2021-11-10 19:10
地方新聞
高雄
高市府表揚木炭安全上架績優店家 中秋佳節公私合作守護生命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與經濟發展局今(2)日結合12家木炭連鎖業者召開木炭安全上架聯繫會議,於中秋節前輔導販賣木炭業者加強自殺風險辨識、執行木炭貨架上「非開放陳列」及木炭外包裝「張貼警示標語或貼紙」,會中頒獎表揚本市木炭安全上架評比前三名及績優業者,依序為全聯福利中心、小北百貨、特力屋、大潤發及大九九五金賣場,期待透過公開的表揚,激勵業者販賣木炭時加強管制,同心協力守護生命,提升自殺防治知能與指引。
徐炳文
2021-09-02 17:54
VIP
國內
調查
新新聞
下班經濟學
失調人生》思覺失調症都很暴力?全台估逾20萬患者,自傷比傷人更多
「思覺失調症」在國內原稱「精神分裂症」,但因帶有嚴重標籤與污名化意涵,在精神科醫師、病人及家屬多年努力下,終得以正名。思覺失調症顧名思義,就是一種思想、情感、行為呈現嚴重失調現象的精神或大腦疾病,患者常伴有現實感缺失,以及自我界限不明的情況。雖醫學臨床研究顯示,極重度且具暴力傾向者,只占患者中極小的部分;但不可否認的是,思覺失調無論症狀輕重,都會帶給患者本身極大的痛苦與煎熬,一旦疏於醫療與控制,更將淪為家庭、校園、社會胸口永遠的痛。
黃天如
2021-03-16 16:30
新聞
國際
「這是日本犯罪史上罕有的惡劣罪行!」殘殺、性侵、分屍9名網友的「推特殺人魔」,白石隆浩獲判死刑
日本殺人嫌疑犯白石隆浩15日遭東京地方法院判處死刑,他於2017年在神奈川縣座間市的住處殘殺9人,先利用社群媒體找到透露自殺念頭的網友,再誘騙至公寓殺害分屍,因此被冠上「推特殺人魔」之名,法官痛批:「輕視人命的態度過分至極,是犯罪史上罕有的惡劣罪行」。
王穎芝
2020-12-16 16:1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研究生的自殺防治,「導師」是重點!
台北市的頂尖一流大學「博士生」自殺了!今年不是第一次,過去每年,全台灣各大學研究生,都有發生輕生事件。自殺和缺乏歸屬、自覺無價值以及人格特質有關,和自殺者所身處的環境也有關。
蔡森然
2020-11-20 05:30
新聞
國際
下班經濟學
「她的情緒,不只是婆媳問題」常被華人社會忽略的產後憂鬱,4種人最該小心
日本女星竹內結子疑輕生辭世,外界猜測可能與產後憂鬱有關。精神科醫師蕭美君表示,產後憂鬱跟一般憂鬱不同,可能前一天好好的,隔天就陷落,且第二胎風險較第一胎高。
中央社
2020-09-27 16:36
新聞
國內
「台灣自殺率高於全球卻禁『自殺』放頭版」 無國界記者籲:重點不是阻止,而是負責任報導
因衛福部《自殺防治法》施行細節預告終止日將屆,今(9)日無國界記者組織(Reporterssansfrontières,RSF)發出聲明稿,對於修法「禁止自殺新聞刊頭版」一事呼籲,台灣自殺率高出全球平均19個百分點、2008年甚至有7000名青少年嘗試自殺,若要做到自殺防治,重點不是「阻止媒體報導自殺新聞」,而是「以最負責任的方式來報導新聞」。
謝孟穎
2020-03-09 15:35
新聞
國內
自殺新聞擬禁刊頭版首頁 違者最高罰百萬
為避免自殺新聞引起民眾效仿,衛福部近日預告相關草案,明訂自殺新聞相關報導禁止刊登在頭版、網站首頁,即便事涉知名公眾人物也應避免提及自殺方式,違者可重罰百萬。
中央社
2020-01-15 17:48
風影音
國際
「我告訴他我關心他,他很驚訝……」學生持霰彈槍走進校園,一位體育教練卻走上前擁抱他
「我並不打算揍他一頓、壓制他或傷害他……我感受到他在顫抖,知道他有多害怕……我告訴他我關心他,人們關心他,他很驚訝,反問:『真的嗎?』我說:『是真的,雖然我才剛認識你,但我關心你,你不會有事的。』」
蔡娪嫣
2019-10-21 09:00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