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臨終照護 文章列表
#
臨終照護
約 31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即時
健康
世界
臨終病人「死前1聲音」聽到只剩25hrs可活!護理師揭真實身體反應…讓家屬都釋懷了
病人臨終時,因為器官逐漸衰竭,會出現許多生理現象,其中包含發出痰音般「嘎嘎聲」的「死前喉鳴」,因為很像是痛苦的呻吟聲,讓許多家屬誤以為家人過世前經歷了十分痛苦的過程,甚至因此留下心理陰影。不過,美國一名臨終照護的護理師朱莉(JulieMcFadde)指出,這種「嘎嘎聲」是臨終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不是因為患者感到疼痛而造成。
侯詠晴
2024-05-17 13:00
風生活
心理
昔日威風的破案神警,老了卻被家人送進養老院!她看遍生死30年,道出最揪心長照真相
住養老院的幸齡者,最難過的莫過於被人遺忘。
正好文化
2023-11-12 09:00
風生活
健康
88歲母親心臟衰竭病危住院!她堅持「不插管自然死亡」,陪伴走完生命最後一程
88歲的母親因心臟衰竭被送進醫院,接到和母親同住的大哥大嫂發來的消息,我搭渡輪回到內地。
正好文化
2023-10-29 09:00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調查
新新聞
為何他們這麼絕望?百例模仿醫師陪伴罕病母在宅斷食善終
醫療科技讓現代人平均壽命大幅延長,但對很多病人來說,過度醫療介入,反不利其善終。國人平均餘命約80歲,平均不健康餘命卻也近8年,與此現象難脫關係。惟國內安樂死尚未合法,現有安寧緩和及病人自主相關法令仍有諸多條件限制。因此有醫師陪伴罕病末期母親,以漸進斷食方式在自宅往生,並且出書分享過程,不但獲得各界廣泛討論,迄今引發的「模仿效應」更已累計至100例。
黃天如
2023-10-26 09:1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別搞錯,諮商費並非最大障礙!
台灣實施號稱為亞洲第一部的「病人自主權利法」已4年,而衛生福利部次長周志浩於公聽會指出,截至今年2月,僅4萬5621人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僅佔全台成年人口1900萬的千分之2,年齡分布以55至74歲為大宗,另有246家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醫療機構,數據顯示實務面臨許多阻礙。多位與會專家認為,最大障礙是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費用太高,呼籲提供免費,衛福部允諾會帶回研議。
周祖佑
2023-06-21 05:30
風生活
心理
我們能為臨終病患做些什麼?醫:所有家庭成員必須投入,也要尊重病人的意願
安寧之路給住院的重病者帶來很多的壓力,諸如:對陌生者的懼怕、自憐、統整性的壓力、被分離的焦慮、失去身體功能變成廢人、害怕愛被剝奪、悔恨與愧疚感,或追尋另一個希望。這是一連串的變化,很多病人在這段期間會學習不斷地適應,當然心理支持者,如社工或家人、朋友,人數愈多則適應愈快。
寶瓶文化
2022-11-13 17:00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調查
新新聞
小心NG言語與行為!從喪親傷慟到創傷後壓力,正視並處理染疫倖存者的痛
Omicron疫情進入高致死率階段,今年迄今已帶走3000多名國人寶貴生命,且眼看還會增加。死者已矣,對家屬來說,如何面對、接受、處理這份傷慟,才是開始。此外,所有目睹與共同經歷這場浩劫的醫護人員、緊急救護員與殯葬業者等,也有可能留下心理陰影與創傷。專家表示,國人因疫情衍生的「心理流行病」已一觸即發,很多人甚至可能同時具有喪親傷慟、創傷後壓力、焦慮、慮病等跨診斷心理疾病症狀,急需政府結合民間力量,啟動系統性介入及與關懷模式,好好接住這群倖存者的負面情緒。
黃天如
2022-06-14 17:00
新聞
國際
歷史
佛教臨終照護歐美也流行!美國醫療機構增僱「佛教宗教師」,透過冥想、誦經撫慰病患
白宮5月初表示,美國確診死亡人數已突破100萬大關,位居全球之首。面對親友重病和驟逝,「佛教宗教師」近日成為許多美國民眾的心靈支柱,他們更透過冥想、誦唸經文,試圖協助臨終病患減緩身心痛苦。
陳艾伶
2022-05-17 01:00
風生活
國內
名人真心話
27年前台大副院長首推安寧照護 反對最大是ICU醫師、家屬! 如今台灣臨終照護品質居亞洲之冠 83歲「善終菩薩」是推手
陳榮基推動安寧醫療幾10年了,到現在仍親力親為,路有點走不穩了,卻還堅持親自參與安寧醫療的各種活動,到現在也仍在看診。
今周刊
2021-10-01 08:00
新聞
國際
預知死亡的奇蹟柴犬:日本安養機構的照護犬「文福」,溫柔陪伴高齡者走完人生
日本高齡化情形嚴重,除照護等級及工作分類繁複,與照護相關的AI產品每年推陳出新外,位於神奈川縣橫須賀市的特別養護老人中心「さくらの里山科」(SAKURAVILLAGEYAMASHINA),還導入照護型寵物。其中名為「文福」的混種柴犬,據說能感覺到入住者的氣味變化,於其逝世前幾日就開始守在門外,讓家屬能好好跟入住者告別。
詹如玉
2020-08-14 16:39
風生活
台灣影人超時工作、受傷意外都是家常便飯…日舞影展「台灣之光」點出台美影視產業關鍵差異
編按:國片拍十部賠九部,一直是台灣影視產業苦惱難解的問題。今年年初,台灣影評人無影無蹤特意前往美國最大獨立電影盛會「日舞影展」採訪出身紐約大學電影系的台灣子弟苗華川,以他在台美兩地工作經驗,分析台美影視產業關鍵差異。
無影無蹤
2020-03-05 11:40
風生活
國內
簽了「放棄急救同意書」就可以不插管嗎?最常見的兩大誤解,提早釐清才能做好準備!
在新聞、電影或影集上,我們常可以看見這樣的畫面:走到醫療末期的病患,陷入昏迷、身上插著極度不適的呼吸管或鼻胃管,雖然還留著一線生命,但康復的希望渺茫,家屬在極度哀傷之中持續照顧著病患,也許一照護就是數年時間。一方面,病患在忍受著漫長又辛苦的維生過程,另一方面,家屬的日常生活與工作也被影響著。
艾立克
2019-11-19 02:47
新聞
國際
文化
「死亡沒有你想像的可怕」面對人生終站,怎麼跟死亡坦誠對話?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未來幾年全球將出現死亡高峰。
BBC News 中文
2019-04-11 19:00
風生活
健康
親人臨終到底該不該插管?她伴失智父彌留7天「不吃也不插管」清爽離世…道出最深刻體悟
長輩嚴重失智,要不要插鼻胃管餵食常令家屬掙扎。周貞利照顧失智父親多年,體認唯有認識疾病才能適時放下,父親彌留7天幾無進食也不插管,離世表情祥和,送別父親不留遺憾。
中央社
2019-04-08 15:20
風生活
世界
為何傅達仁要遠赴瑞士安樂死?一個住瑞士台灣人點出「安樂死」在生命另一種可能性
瑞士的社會對安樂死仍在激烈的交鋒中,整個社會沒有一個絕對的定論,從不同的角度裡,也都能聽出一番道理。
安可人生
2018-06-07 05:20
風生活
看著年老的鄰居奶奶安詳過世,他悟出人生最大體會:在家終老,是最好的福氣
「阿嬤好像不一樣,可以幫我看一下嗎......」外傭焦急地按我家電鈴。我連忙進到鄰居阿嬤家,評估後發現阿嬤已經沒有呼吸、心跳,阿嬤在家安詳地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了......
想想論壇
2018-05-10 09:37
風影音
國際
公共政策
安樂死爭議》「沒有理由剝奪他人選擇生死的自由!」夏威夷通過「醫療協助自殺」合法化
夏威夷議會在當地時間3月29日通過一項法案,將使「醫療協助自殺」合法化,夏威夷也將成為全美第六個通過醫療協助自殺的州。支持該法案的夏威夷參議員羅德曼說,這項法案目的是保障自由,「你不同意可以不要做,但沒理由剝奪其他人選擇生死的自由」。
魏嘉瑀
2018-03-31 09:10
風生活
健康
日本
為何老翁哭嚎「不讓我回家,我就自殘」?台灣醫院成煉獄,日本卻靠在宅醫療看見奇蹟
在台灣,即使多數人希望在自己長年生活的社區內終老,但礙於社區內的照顧能量不足,不僅沒有醫療專業主動介入支持照顧系統(通常只被動等待老人就醫),更別說是失能的預防了。最後的狀況便是,長輩的功能加速退化,然後失能進入老人照顧機構,往返於急診醫院與機構,直到生命最後。
余尚儒
2017-06-07 12:19
風生活
為何人類總愛自認「我是為你好」?她翻譯毛小孩真實心聲,人的善意往往讓牠們痛苦
讓貓咪臨終時待在醫院裡、到最後一刻都不放棄急救,這是愛嗎?一名能「接收」寵物內心訊息的寵物溝通師,道出人類對動物最常見的誤解:就跟人與人的相處一樣,我們常因為「我是為你好」,就忽略了對方感受;寵物有自己的想法,千萬不要將你自以為的想法加諸在它們身上……
陳默
2017-06-02 17:05
地方新聞
嘉義
台中榮總嘉義分院重視安寧療護 讓我們看到的不再是病人而是人
台中榮總嘉義分院緩和療護病房在院長李世強精心擘劃下,自105年11月份正式啟用以來,即以推展社區安寧緩和照護、因應生命末期病人安寧緩和服務需求,保障疾病末期病人之善終權益為其宗旨;臺灣社會對於安寧療護與正向面對疾病甚或死亡的觀念正在逐步形成,許多疾病末期的患者已逐漸走出懼怕生命終期的陰霾,取而代之的便是正向面對與安寧療護的平和思維。
賴元煌
2017-04-19 16:36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