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軍票是日本軍用手票的簡稱,前身可追溯到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時的軍用切符。當時日軍在海戰之後已經佔領遼東部分地區,並準備侵略華北地區,由於中、朝、日三國通貨制度與計價單位不一,陸戰擴大導致日本必須從本土搬運銀兩來支付軍費。為了維持日本的金融與財政穩定,大藏省遵內閣決議在日軍佔領地區發行代幣,用以支付軍費。根據大陸學者整理日方明治時期財政史料,當時甲午戰爭日方軍費總額高達5000萬日圓,但當時日方銀行體系儲備金總共約9000萬日圓,可見軍票作為一項武器,作用很大。隨後在1905年日俄戰爭、1914年日軍對德宣戰侵佔青島、1917年打擊蘇聯進軍西伯利亞、以及侵華戰爭、太平洋戰爭時期,軍票都是日本重要的貨幣戰武器,而由於日本財團受特許介入軍票兌換與回收,軍票又成為日本軍國主義者對外經濟擴張的有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