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綠燈秒數 文章列表
#
綠燈秒數
約 48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新知
汽車
綠燈為何沒有倒數計時?車主不解「經過路口常常要急煞」,交通部曬數據解答了
紅綠燈是維持交通秩序的重要設施,能有效指揮車輛與行人安全有序通行,防止交通混亂與事故發生,近期有網友表示,每次黃燈都要突然衝刺或緊急煞車,不明白為何綠燈不設倒數秒數。
江庭榛
2025-05-12 17:50
風生活
理財
汽車
「圓形綠燈亮左轉燈沒亮」可以轉彎嗎?警察局曝正確答案!1情況不轉罰1800元
雲林縣警察局表示,過去有媒體報導指出,有駕駛行經左轉車道時,碰上號誌燈亮起圓形綠燈卻不確定是否能左轉,甚至因猶豫不前遭後方車輛連按喇叭,引發不少民眾共鳴。對此,雲林縣警察局特別出面釐清,說明號誌設計與正確通行規則。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4-16 14:24
地方新聞
桃園
桃園智慧城市再升級 張善政:讓市民生活更安全、便捷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8)日在市議會進行施政報告,宣布桃園市在交通、治安、城市治理等多方面取得顯著進展,尤其在交通建設方面,多項重大計畫正加速推進,為市民打造更便捷、安全的交通網絡。
王維傑
2025-04-08 15:08
風生活
理財
汽車
晚上被抓罰金6000元起跳!新交通規定啟用「一上路秒收罰單」,很多車主被罰才知道
機車族注意!機車改裝排氣管認證制度自114年元旦正式上路,新北市透過「麥噪」專案跨縣市執法及「靖音」專案夜間聯合稽查,113年共執行219場次,較前一年增加9%。截至今年1月18日,查獲未依規定申報登記的改裝排氣管83件,環警聯合稽查及警察通報噪音車共裁處294件。環保局強調,即便排氣管通過認證,若因不當使用或損壞造成噪音,仍將依法處罰。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2-03 10:10
地方新聞
新北
「麥噪」機車改裝排氣管新制114年上路 新北聯合稽查噪音車已取締294件!
機車改裝排氣管認證制度已於114年元旦正式上路,新北市透過基北北桃跨縣市「麥噪」專案執法,以及與警察局「靖音」專案夜間定點聯合稽查,統計113年度共執行219場次,較112年增加9%;且從今年至本月18日止,排氣管變更不依規定申報登記者共取締83件,透過環警聯合稽查及警察取締通報噪音車案件,共計裁處294件。環保局呼籲,排氣管認證合格不代表拿到「免死金牌」,即使是經認證,若因不當使用或破損造成噪音,亦將依法裁罰。
李梅瑛
2025-01-20 18:20
地方新聞
新北
林口交流道改善工程進度超前 侯友宜:期望115年底提前完工通車
新北市長侯友宜今(4)日視察「國道1號林口交流道改善工程」,了解工程進度及施工期間交通維持計畫執行情形,侯友宜表示,期望整體工程能於115年底提前完工,並建議市民朋友善用林口地區便捷的捷運及公車等大眾運輸網絡,節省通勤通學時間。
李梅瑛
2025-01-04 14:18
風生活
理財
新知
汽車
騎車遇超久紅燈要熄火?交通部曝超過1時間就熄掉!不怕傷車、省下20%耗油量
機車是台灣許多民眾的代步工具,相較汽車耗油量低且方便停車。不過,近期有民眾發文表示,以前看過科展研究,若紅燈超過17秒時熄火有助於減少汽油消耗,且越來越多紅綠燈都有倒數計時,若看到紅燈秒數預計超過20秒以上,自己都習慣熄火,長期下來,除了電瓶沒電沒辦法發動之外,沒遇過發不起來的狀況。他也好奇提問,「有人騎機車停紅燈會熄火嗎?」。
江庭榛
2024-12-16 15:47
風生活
新知
汽車
遇到閃黃燈要停車還是加速通過?警察揭取締標準「違規罰5400元」,很多駕駛搞錯了
針對台中市科技執法設備不斷增加,市議員林德宇6日在議會總質詢時表示,隨著科技執法路口的增多,違規罰單數量也跟著上升,其中以闖紅燈的案件居多。然而,在某些距離較長的路口,科技執法的判定容易引發爭議。究竟開車遇到黃燈時,應該停車還是快速通過,違規裁罰的標準又是什麼?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4-12-12 15:27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盤點民進黨政府高屏交通建設的失策
最近高屏地區的交通建設有兩起重磅的重大事件,一件是歷經二十年施工的高雄鐵路地下化新高雄火車站將於年底完成第一階段的完工啟用,民進黨政府必然運用其執政優勢與媒體資源「隱惡揚善」地擴大慶祝,甚至是「以惡為善」的渲染慶祝,有何善?有何惡?請看下文分析。另一件則是原本已經定案高鐵延伸屏東不進高雄市區的「左營線」,交通部將翻案改為進入高雄火車站再往屏東延伸的「高雄線」。這兩件事看似不相關,其實有著重大關聯。
王精誠
2024-12-08 06:10
風生活
天冷拿抗議布條取暖可以嗎?他關心天橋拆除「被請去喝茶」
「我只想說,我們不是暴民,只是一般關心天橋的普通民眾。」
社群中心
2024-11-22 17:50
風生活
和平新生天橋走入歷史!整座橋被「肢解卸除」,民眾嘆:看著切割畫面心好痛
台北市和平新生天橋在昨(19)日由台北市文資局宣判不具有文化資產價值潛力,晚間11時隨即封起四側樓梯開啟拆除作業,凌晨四點前南側橋面已遭卸下。護橋團體持續以旗幟及短講呼籲懸崖勒馬,高喊「不要再拆了」,並指出工人安全配備不合格、會吵到孕婦等要求勞檢。
中央社
2024-11-20 11:42
風生活
台北
42年回憶差點被拆掉!和平天橋「保留連署破1800份」居民嘆:市府缺乏溝通
台北市和平新生天橋擁有42年歷史,是經典電影《一一》及數十部MV的取景聖地,北市府原訂11月4日拆除,經在地團體抗爭,已宣布暫緩拆除。抗議團體質疑,北市府在10月底「突發式」地宣布拆除天橋,決定太過倉促且不符程序,至今要求保留的連署已超過1800份,他們希望能夠召開公聽會,多加聆聽民眾的聲音。參與民眾更發現,大安區公所的拆除公告頁面疑似遭移除,市府下一步行動也成為焦點。延伸閱讀:和平新生天橋即日起拆除!北市府判定「不具文資潛力」,周邊交通管制時間曝光
陳乃慈
2024-11-10 22:51
地方新聞
高雄
攜手蜜柑站長宣導 Lala蘇心甯:路口停讓安全至上 遵守交通規則行人安全行
路口停讓,安全至上!為提升民眾用路安全觀念,高雄市政府新聞局邀請高雄捷運蜜柑站長與藝人Lala蘇心甯,攜手拍攝交通安全宣導短片,提醒行人遵守交通規則,穿越路口時,要走行人穿越道或人行天橋,並遵守號誌,勿任意穿越馬路,同時提醒車輛行經路口時要慢、看、停,保持安全距離停讓行人通行後再行駛,一起建立安全有序的交通環境。
徐炳文
2024-11-04 21:36
地方新聞
高雄
交通大隊長赴電台叮嚀長者平安最重要 黃元民:高齡者是家中寶貝
高市警交通大隊長黃元明民重視交安宣導工作,今(9)日上、下午接連前往高雄廣播電台、警察廣播電台高雄分台,他親自錄製交通安全短廣告,包含「行人安全、高齡者、防制酒駕、大型車」等主題,以簡短醒腦的宣導詞,增加提醒效果。
徐炳文
2024-04-09 19:18
新聞
政治
公共政策
歷史風數據》免費騎的YouBike回來了!柯文哲當年為何寧願挨罵也要收5元?
為什麼我們回顧這則報導:
王彥喬
2024-02-28 09:10
風生活
國內
新知
2024過年高乘載管制時間》一圖秒懂暫停收費時段、易壅塞路段,不想塞車一定要看
2024年(民國113年)春節連假為2月8日(小年夜)至2月14日(初五),共計7天,交通需求以過年返鄉團圓及旅遊為主,高速公路局(以下簡稱高公局)研判南向交通量集中在初一至初三,初二出現最大量,預估達70百萬延車公里(mvk),約平日之1.5倍;北向集中在初三至初五,初四出現最大量,預估達73mvk,約平日之1.6倍;初二或初三出現雙向最大量,預估達135mvk,約平日之1.5倍。以下整理春節連假交通疏導措施,高乘載管制時間以及易壅塞路段懶人包,想出門的民眾要特別注意哪些路段進行管制。
李艾庭
2024-02-07 08:58
地方新聞
新北
年節能減碳逾200公噸! 新北AI動態號誌智慧運輸走廊再增3處
新北市致力發展智慧城市,運用人工智慧AI導入動態號誌智慧運輸走廊再增中和南勢角、新店北宜新烏路及八里龍米路等3處;交通局長鍾鳴時表示,AI動態號誌智慧運輸走廊是透過智慧型AI攝影機、介接Google資料、大數據分析及儀表板即時監控等ITS技術,自動偵測車流壅塞程度,以即時調整號誌時制秒數,可使路段行駛速率提升約4~8公里/小時,平均路口延滯改善9%~16%,減少塞車,每年可節能減碳204公噸。
李梅瑛
2023-12-07 16:34
品味生活
教育
科學
環境
桃園
美好生活
地方頭條
打造行人友善環境 桃市府落實交通人本思維
桃園市由於發展較早,近年人口增加數及增加率更名列六都第一,伴隨都會區迅速擴大,如何改善交通安全問題成為市府團隊優先目標,因早期道路設計以車流順暢為主要考量,導致許多年代久遠的路段均存在行人步行的潛在危險,雖然道路取得與興建成本持續增漲,但市府團隊仍積極與居民、店家、地主等協調,未來將持續推動騎樓整平、通學步道、候車亭、避車道、電桿優化及地下化、還路於民等交通改善計畫,以優化人行空間。
陳逸群
2023-09-28 10:55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無障礙環境、設施應列入長照政策指標
台灣有上百萬的輪椅族,很多輪椅族,特別是高齡長輩,他們不是不想出門而是出門很麻煩,更何況是居住在沒有電梯的長者,照顧者想要帶長輩外出走走,稍不留神就把老人家給摔傷了,為了”安全”起見只好選擇最不麻煩的方式,把老人家關在家裡最安全,導致老人的身心愈來愈不健康,老人家活著倒數日子,整天給電視看,與照顧者四目相接,相處的壓力日益惡化,凡此種種都是因為行動的不方便,束缚了心的自由與自主權。
黃瑩
2023-09-28 05:30
地方新聞
新竹
竹市啟動「光復路行人友善升級計畫」!首部曲「綠門戶」正式啟用
新竹市政府今年擬定「光復路行人友善升級計畫」三部曲,首部曲「光復路綠門戶」今(23)日正式啟用,由市府攜手清華大學改造新竹市門戶「光復路」,打開圍牆與社區共享開放空間,市長高虹安表示,光復路改造後,將有助於解決交通問題並活化校園,串聯歷史人文,打造安全友善、寬廣舒適的步行漫遊城市生活。
方詠騰
2023-09-23 19:06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