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說,我們不是暴民,只是一般關心天橋的普通民眾。」
台北和平天橋將在本月23日拆除完畢,由當地居民和關心天橋的民眾組成的護橋團體,他們在社群上被歸類為「暴民」,被迫與執法者對立,弄得身心俱疲,但是其實所有人都被無端捲入,包括沒有安全防護下徹夜趕工的工人、漏夜站崗的警察...。
(2024年11月23日更新)擁有42年歷史的影視取景聖地「和平新生天橋」,在19日被台北市文資局宣判不具有文化資產價值潛力,晚間急速將南側的天橋拆除。昨(21)日晚間11點北市府再拆除位於新生南路的天橋,持續有民眾到場關心,一名「愛橋人士」(化名「阿龍」)表示,凌晨3點多在天橋邊拍照時,由於氣溫過於寒冷,和同行友人將背包中的抗議布條拿出來裹在身上取暖,隨即遭現場的警察包圍,請倆人去「喝茶」。
和平新生天橋拆除日,民眾被警察請去「喝薑茶」(圖/愛橋人士提供)
被警察找去一起喝薑茶「閒聊」
昨(21)日凌晨北市府新工處再派員拆除位於新生南路的「東側天橋」,將其分割卸下後,在路面進行粉碎與拆解,現場火光四濺,好幾次灑水降溫。19日首拆當天,護橋團體曾以旗幟及短講形式呼籲懸崖勒馬,並指出工人安全配備不合格、會吵到孕婦等,要訴諸勞檢。「阿龍」表示自己當時曾參與護橋團體的行動,並協助製作抗議布條,之後一直將布條放在背包中未拿出。
而他在21日一獲知拆橋消息又馬上趕到現場,從晚間8點多待到隔天早晨。阿龍回憶,22日凌晨他們一披上布條取暖,就被數名警察找去鄰近的大安行政中心喝薑茶,警察對兩人噓寒問暖,詢問他的年齡還表明「認識你們團體中的重要人物、知道你們是真的愛橋有情感連結,才會有這些行動」;不過凌晨時分人車稀少,也沒有媒體集結,阿龍無奈回覆:「不用擔心我們會抗議!是要給誰看?」和警察有一搭沒一搭地閒聊,兩人在天橋快被拆除完畢時,就自行離開了。
21日晚間持續有關心新生天橋的居民前來拍照留念,而由於天橋被封閉,他們發現在過馬路時有感受到較為不便,路段長、行走時需要小跑步才能到對岸。而居民也說,在19號當天施工太突然,僅以A4紙貼公告就開拆,附近居民都來不及看到通知,凌晨兩點多機具夾碎天橋時發出巨大噪音,就曾引起大批居民檢舉。
阿龍受訪表示,他曾在拆除首日向施工處表明想拿回天橋上的標語和藝術畫作:「我只想說,我們不是暴民,只是一般關心天橋的普通民眾。」至今這些物品也沒有都取回。他也感嘆,北市府曾說拆除天橋後會在附近設立紀念碑,但是既然不認定它有文資潛力,為何還要立碑呢?認為市府的行動根本太矛盾。
*據集會遊行法第七條規定:「本法規定,集會、遊行時,警察人員得到場維持秩序。偶發性及緊急性集會、遊行,亦同。」推測拉起布條的行為或許引起現場警方的注意,認為有集會行為發生,才決定上前「關心」民眾。
工人施工曾遭質疑不符安全法規
「護橋團體」在天橋拆除首日,曾發現施工過於倉促,現場沒有安全圍籬、工人沒有安全帶、焊接作業沒有護目鏡,質疑違反「職業安全衛生法」,曾表示要進行檢舉。昨日《風傳媒》編輯曾到橋邊觀察,現場施工時間拉得比首次施工日更長,工人大部分時間也都戴上護目鏡,似乎是擔心遭到護橋團體蒐證檢舉(不過仍有居民拍攝到工人一開始沒戴面罩的照片)。至凌晨兩點編輯離開前,仍在進行天橋切割作業。
和平新生天橋21日拆除現場(圖/守護和平新生天橋提供)
和平新生天橋19日首次拆除,工人疑似險遭火花濺傷而後退(影片截圖/愛橋人士提供)
和平新生路口在19日至30日夜間11時至隔日6時交通離峰時間施工,並進行交通管制。目前新生天橋剩下西側與北側兩處設施,據可靠消息指出,23日恐將完成拆除作業。
議員與專家指控:文資審議過程有問題、施工過於倉促危險
今(22)日護橋團體於中午開啟記者會,集結民進黨議員簡舒培、何孟華、守護和平新生天橋發起人林玟君、陳宏一導演、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理事長梁豫漳、台大城鄉所的黃舒楣副教授等成員還原拆除天橋的時序,指控北市府根本「無視民意」。
何孟華議員指出,新生天橋的文資審議過於快速粗暴,從2023年到今年11月15日止,台北市一共受理15件文資提報:「在這15件提報案中,除和平新生天橋外,所有的案件都等待一個月以上才進行現勘,有的案件甚至等待了三個月以上。但和平新生天橋卻在提報後一週就進行現勘,再一週結果就出爐。」當天要拆除時就連里長也沒收到消息。
北市府突襲開拆!守護和平新生天橋團體在昨日開啟記者會(圖片授權/守護和平新生天橋)
「守護和平新生天橋發起人」林玟君表示,11月19日工務局長宣稱交通局於11月09日有至現場會勘,並和「守護和平新生天橋」團體交換意見。實際上當天的事實是,交通局謝銘鴻中午與友人餐敘後來到天橋上拍照,被在場民眾認出,因此在現場與民眾才去向局長就天橋拆除的工程陳情。
民眾因為擔心當天的會面會被解釋「已完成溝通」,而直接提醒交通局長:「謝局長今天回去的時候,不要說有已經跟大安區的民眾作好溝通。」局長則馬上回應到:「不會不會,今天就是偶遇。」謝局長當下如此承諾,事後市府卻說這是與民眾作好溝通甚至稱之為會勘。
臺灣空間規劃設計產業工會理事長蘇伯昇指出,此次過於倉促的施工,也讓工人暴露在危險中:「工程部門放任的態度與草率命令的時程壓力,迫使現場工程單位和民眾淪為衝突對立,我們不應該讓政府上級的命令,害施工單位的工程人員暴露於職業風險之中。」要求立即暫緩施工,確保現場安全無虞並搭配實質的溝通進程,再行施工。
新生天橋拆除事件引起海外朋友關注,一名中國留學生就發文揮別天橋(圖/取自小紅書)
19日和平新生天橋拆除抗議現場(圖/愛橋人士提供)
苗博雅控:北市府給出承諾卻失約「枉顧行人安全」
台北市議員苗博雅曾就新生天橋拆除一事進行質詢,19日「突襲首拆」當天,她發文指出市府未遵守議會程序就出手拆橋:
市府原本規劃「先拆天橋、後做交通安全配套」,她發現順序不對,馬上在5日提出質詢,要求改正順序:「先做交通安全配套,實際人流車流科學分析後,再確認可拆除天橋」,以確保行人安全。
苗博雅指出,和平新生路口不僅路寬,而且燈號複雜(四向皆有左轉燈),一但綠燈秒數加長就會塞車,而為了不塞車,行人綠燈秒數就不足,導致腳程比較慢的長輩、孩童、行動不便者,可能無法一次過完馬路。她提供了數個交通修改建議,市府在11月13日以正式公文函覆,承諾「分階段施作中央分隔島、庇護空間及斜坡道等無障礙通行動線改善『後』,再執行後續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