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Sunak)於本(6)月7日訪問美國,這是他就任後的首次華府之行,也是兩人今年進行的第四次雙邊會談。在為期兩天的短暫行程中,蘇納克會見了美國總統拜登、國會議員和企業界領袖,討論的議題包括烏克蘭戰爭、對華政策、經濟安全,以及「人工智慧」(AI)等。拜登告訴來訪的蘇納克說:「你知道,邱吉爾首相和羅斯福總統70多年前也曾在此會面。當時他們斷言,英美夥伴關係的力量就是自由世界的力量。我仍認為這種說法是對的」。面對中美戰略競爭,以及法德領袖頻頻追求「戰略自主」的此刻,英國確是美國在歐洲最忠誠的盟友,相互取暖也確是其實。根據《紐約時報》報導,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Macron)不久前訪問中國大陸時,曾將中國稱為「戰略和全球夥伴」而非對手,這在歐洲和華盛頓的領導人當中,引發了相當大的不安。但本月7日公布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歐洲人傾向於同意馬克宏等人的觀點。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在4月分對11個歐盟成員國的6000多人進行的調查顯示,大多數歐洲人仍將中國視為「一個必要的合作夥伴」。民調進一步顯示,如果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軍事衝突升級,所有11個國家的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支持美國對抗中國,而是希望保持中立。拜登政府自然不希望看到這項民調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