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WTO資料統計,2015年以美金計價全球商品貿易值下滑13%至16.5兆美元,然而貿易量卻逆勢成長2.8%,表現持平2014年,主要是貿易值減少導因於大宗商品價格走弱及匯率變動等暫時性因素,然而目前國際原物料價格大都已脫離底部,若單純以貿易值下滑判斷全球貿易狀況或有所偏頗,因此本文從貿易量增幅多寡探究全球需求面是否有所衰退,由此看來2015年全球下游需求尚未有減少的跡象,但時間拉至今年1Q,全球貿易量年率已衰減1%,製成品價格更連續7季負增長,在量價齊跌的情況下不但拖累以出口導向為主的國家,更使成熟國家普遍遭遇通膨積弱不振情形,並且在多國央行貨幣寬鬆之下,促使部分資金轉向追逐大宗商品尋求高報酬,造成下游需求委靡但上游原物料價格卻上漲的情形。於此同時,已經萌芽的反全球化、保護貿易主義藉由貧富差距擴大、產業外移導致國內失業率上升等事件而逐漸壯大,部分言論直指貿易保護主義為全球貿易量減緩的元兇,惟進一步細究,貿易保護主義由來已久,全球貿易量除了在金融海嘯期間有明顯的衰退外,之後皆呈現穩步上揚態勢,因此將貿易量放緩歸因於保護主義似乎勉強,推測主要仍因大型區域協定(TPP、TIPP)談判受阻、製造商生產結構轉變及下游需求不足所致,保護主義截至目前只是扮演催化劑角色,惟後續各國若無法解決經濟低迷而衍生出來的問題,使民眾被剝奪感加劇,加上美國總統候選人Trump若當選並實踐其課稅、退出TPP、NAFTA貿易協定等競選諾言,不排除引起其餘國家群起效尤,屆時扮演催化劑角色的保護主義將喧賓奪主而成為抑制全球貿易量增幅的元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