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米利 文章列表
#
米利
約 3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軍事
川普解除國安局長職務,民主黨人痛批:美國總統竟聽信極右翼陰謀論者的胡扯
據美國官員和國會議員透露,美國總統川普突然解除了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局長蒂莫西·霍格(TimothyHaugh)的職務。蒂莫西·霍格同時也是五角大廈網路司令部的負責人。這些不願具名的官員表示,美國軍方高層官員周四接到蒂莫西·霍格被解職的通知。白宮和五角大廈均未說明此次人事變動的原因。
德國之聲
2025-04-06 13:18
新聞
國際
拜登卸任前的最後一項總統令:對佛奇、米利與自己家人的「預防性赦免」
美國總統拜登在其卸任前20分鐘,宣布了川普可能實施報復的對象給予「預防性赦免」,包括前共和黨聯邦眾議員利茲·錢尼(LizCheney)、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前主席馬克·米利(MarkMilley)、以及前白宮首席醫學顧問安東尼·佛奇(AntonyFauci)等人,還有自己的五位家人。
國際中心
2025-01-21 03:04
新聞
國際
軍事
川普2.0》傳五角大廈要清洗「覺醒派將領」,連參謀首長聯席會議成員也不能倖免
兩位消息人士表示,美國共和黨總統當選人川普的過渡團隊正草擬一份待解雇的軍官名單,可能包括參謀首長聯席會議成員,這將是五角大廈前所未有的人事大變動。
中央社
2024-11-14 13:57
VIP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大國博弈
幕後》只待習近平一聲令下?北京心目中對台「出手」的時間節點曝光
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8月5日刊出一份文件,不只震動台海兩岸,更震動太平洋兩岸。這份名為《儘快啟動台灣接管準備》的文件,作者署名為「廈門大學海峽兩岸城市規劃研究所」,內容極其直白給出兩大建議:儘快成立中央台灣工作委員會,以及儘快建立台灣治理試驗區,結論則是「統一只是開始,治理才是檢驗統一是否成功的標準」。
張鈞凱
2024-09-18 09:0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川普回潮歐洲恐懼 蘇宏達:台灣應利用美國支持達到兩岸和平
2024美國總統大選,隨著川普(DonaldTrump)遇刺、拜登(JoeBiden)退選,變數越來越多,熱度也越來越高。美國以外的地區如何看待這場大選,又該如何自處?台灣與歐洲應是首當其衝。歐洲研究專家蘇宏達表示,歐洲人對於川普的回潮是相當恐懼的;至於台灣,應該利用美國的支持,達到兩岸和平與和解的目標。
張鈞凱
2024-07-23 12:24
新聞
國際
兩岸
國內
蕭美琴訪歐見到這位捷克官員 EVC主任點名這國掉出挺台灣名單
我國準副總統蕭美琴日前訪問低調美國、捷克、波蘭、立陶宛和歐洲議會,我國外交部24日表示,這是副總統當選人首次在就職前應邀訪問歐洲,傳達台灣與歐洲各國民主同盟的訊息。據了解,蕭美琴此行出席活動期間,有和捷克財政部長史坦尤拉見到面。
簡恒宇
2024-03-26 15:00
新聞
國際
立陶宛國會撤銷反LGBT議員豁免權 推同性民事結合法案面臨這障礙
隨著拉脫維亞9日通過同性伴侶民事結合法案,而立陶宛國會已二讀同性民事結合法案,執政聯盟希望能在這次會期完成立法,可是聯盟內部分裂形成阻礙。另外,立陶宛國會同意檢察總長要求,撤銷知名反LGBT+議員葛拉居利斯享有的豁免權,意味他將能被起訴和逮捕。
簡恒宇
2023-11-18 13:00
新聞
國際
兩岸
國內
外長吳釗燮出訪波羅的海地區 歐洲智庫學者:這3國行為傳遞2個訊息
我國外交部6日宣布,外交部長吳釗燮前往訪問波羅的海3國,分別出席當地智庫舉辦的研討會,而愛沙尼亞外長薩克納日前表示,準備好接受台灣開設代表處。歐洲政策分析中心研究員盧卡斯撰文強調,波羅的海國家的行為傳遞出制止中國阻撓他國與台灣發展關係,以及為台灣安全奮鬥的重要訊息。
簡恒宇
2023-11-07 19:00
新聞
國際
國內
訪問台灣盼開拓科技合作機會 立陶宛國會議長:民主國家應積極合作
「與台灣的合作並非要直接反抗特定國家」,來台訪問的立陶宛國會議長希米利特23日強調,面對民主、人權正遭受威脅之際,民主國家之間更應積極合作。我國立法院長游錫堃稱,立陶宛是東歐民主小巨人,猶如指引民主盟友朝正確方向前進的燈塔。
簡恒宇
2023-10-23 20:11
VIP
國際
軍事
歷史
大國博弈
「登陸諾曼第之前,艾森豪連辭呈都寫好了!」美軍最高將領談共軍登陸台灣:遠比諾曼第還要困難的多
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上將日前接受《外交事務》Podcast專訪,與主持人丹尼爾・庫爾茨-費倫以「如何避免大國戰爭」為題,暢談當今世人最關注的兩個地緣政治焦點:俄烏戰爭與台海危機。米利作為面對中俄兩大威脅的美軍最高將領,詳細說明了他對烏克蘭戰局的判斷、共軍兩棲登陸台灣的勝算,以及對中俄同盟的看法。
李忠謙
2023-05-04 01:30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台灣有利守方,難以攻占」 美軍最高將領:美中未在「戰爭邊緣」
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Milley)最近接受軍事新聞網站「防務一號」訪問時表示,美國與中國未處於「戰爭邊緣」,而且台灣「非常難以攻占」。
中央社
2023-04-02 17:00
國際
軍事
美軍與烏克蘭軍最高將領「王見王」,米利與扎盧茲尼在波蘭首次當面會晤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陸軍上將馬克·米利(MarkMilley)星期二(1月17日)在波蘭東南部的一處軍事基地會晤了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瓦列裡·扎盧茲尼(ValeriiZaluzhnyi)上將,這是他們兩人的首次面對面會晤,顯示兩國在支持烏克蘭抵抗俄羅斯的戰鬥中不斷加強協調。俄羅斯的入侵已經持續了11個月。
美國之音
2023-01-18 18:24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軍事
裴洛西訪台》美國亞洲盟邦關切、衝突可能一觸即發 《華郵》分析家建議她可以這麼做
英國《金融時報》率先披露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計畫8月訪問台灣,結果美國拜登政府傳遞反對訊號,《金融時報》隨後再指出,中國私下向美國暗示可能採取軍事回應。《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羅金稱,裴洛西想要訪台讓美國、中國、台灣都陷入兩難,強調裴洛西和拜登團隊協調口徑一致會是最佳狀態。
簡恒宇
2022-07-25 21:00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美軍最高將領下令:全面審查「過去五年美中軍事互動」
隨著美國和中國在南海和交鋒不斷,令外界擔憂是否引發更大規模的國際衝突。美軍最高將領米利將軍更下令,要全面審視過去五年中美軍事互動,目的為何?
德國之聲
2022-07-20 20:00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美軍最高將領談台海情勢:沒有北京攻台迫在眉睫的跡象,將持續密切關注解放軍動向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馬克·米利(MarkMilley)將軍表示,中國對台灣的攻擊並非迫在眉睫,但美國正在「非常密切」觀察局勢。他還說,很明顯中國在發展在某一時刻攻擊台灣的能力,但決定攻台將是一個政治選擇。
美國之音
2022-07-04 18:30
國際
軍事
大國衝突可能性不斷升高!美軍最高將領國會示警:習近平要求解放軍「2027年具備攻台能力」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與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上將3日出席參議院聽證會,針對2023財年的7730億美元國防預算接受質詢。《美國之音》指出,與會議員聚焦「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與「不斷快速崛起的中國軍力」,奧斯丁主張俄羅斯是「緊急威脅」、而中國則是「迫近的挑戰」;米利則說習近平為解放軍立下「2027年具備攻台能力」的目標,大國之間爆發衝突的可能性正不斷增加。
李忠謙
2022-05-05 02:29
評論
國際
兩岸
軍事
專欄
周勇夫觀點:美國實話不出兵,臺灣人走自己路
美國最高軍職、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7日表示,臺灣是防禦性島嶼,美方要做的是「協助臺灣更好的自我捍衛」,最好的威嚇是確保中國大陸知道,攻打臺灣將是「非常、非常難以實現的目標」。
周勇夫
2022-04-13 14:40
新聞
國際
軍事
「如果美國派兵,今天的局面將完全不同」五角大廈領導人談烏克蘭戰爭:短期內難以結束,戰火恐在歐陸延燒多年
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與國防部長奧斯丁5日出席聯邦眾議院軍事委員會,這也是烏克蘭戰爭爆發後,五角大廈兩位領導人首次在國會對烏克蘭戰爭表態。米利與奧斯丁雙雙表示「美軍參戰是唯一可能嚇阻普京侵略的方法」,但這可能引發美俄開戰的最惡結果,因此該選項一開始就被美方排除。米利估計歐陸戰事恐怕延續多年,並且警告「俄羅斯與中國的威脅依舊非常顯著」,世界強權發生衝突的可能性也再次升高。
李忠謙
2022-04-07 02:30
新聞
政治
軍事
國防部證實美軍艦通過台海 第7艦隊:彰顯對印太地區自由開放承諾
國防部23日中午發布訊息,證實有美軍作戰艦1艘,由南向北通過台灣海峽,儘管我方並未述明美艦型號,但美國海軍第7艦隊22日亦發布資訊,披露所屬伯克級飛彈驅逐艦「米利厄斯號」穿行台海,該艦型號曝光。
蘇仲泓
2021-11-23 15:28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軍事
美軍最高階將領米利:中國2年內不會犯台,但美國絕對有能力捍衛台灣!
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陸軍四星上將米利3日在阿斯本安全論壇公開表示,美方研判中國在未來24個月內不會試圖利用武力奪取台灣,但如果發生台海衝突,美軍「絕對」有能力捍衛台灣免受中國潛在的攻擊。
蔡娪嫣
2021-11-04 12:02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