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第三次台海危機 文章列表
#
第三次台海危機
約 70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VIP
國際
財經
科技
經濟
AI
大國博弈
《日經》深度剖析「矽盾的極限」:台積電赴美大舉投資,究竟是救台還是禍台?
3月3日,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與美國總統川普聯手宣佈,台積電將加碼投資100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3.3兆),在美國建設5座晶圓廠及1座研發中心。消息一出,迅速激起各界熱議—有人擔憂「矽盾不保」、有人說是「分散風險」的明智之舉。《日經亞洲》訪談多位業界專家與學者,剖析「台積電西進」對台灣和美國的政治經濟風險,探討對台灣而言,究竟是危機還是轉機?
吳辰君
2025-03-26 13:54
VIP
國際
軍事
科技
大國博弈
歷史風傳媒》當台積電積極在海外設廠,「矽盾」還能保護台灣嗎?
我們為何現在回顧這則報導:美國總統川普3日在白宮羅斯福廳與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一起召開記者會,宣布台積電未來4年將投資美國上千億美元(約合新台幣3.3兆)的喜訊:這筆鉅資包括新建3座尖端晶片的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設施、1座大型研發中心。川普宣稱,台灣若遭全面封鎖,台積電在美國的投資將讓美國「享有一定優勢」。無論是「護國神山」或者「矽盾」,台積電大舉投資美國對台灣是福是禍,確實值得細細思索。
李忠謙
2025-03-04 16:15
新聞
國際
歷史
台灣關係法45周年》美台強健關係的堅實基礎 前AIT主席莫健:TRA是美國維持西太平洋和平穩定關鍵
1979年,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其國會通過《台灣關係法》,時任美國總統卡特同年4月10日簽署,而2024年適逢45周年。美國在台協會前主席莫健撰文強調,該法在這期間為美國和台灣延續強健關係提供堅定基礎,且面對漸增的區域不確定性,該法仍是美國努力維持西太平洋地區和平穩定的關鍵。
簡恒宇
2024-04-06 17:00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歷史
美台智庫公布87位專家預判:逾半認為「今年恐重演1996台海危機」
一項在台灣總統大選前的調查顯示,逾一半台美專家認為今年可能有緊張局勢,台灣專家指中國可能採取非軍事脅迫行動,美國專家則擔心會有宛如1996年台海危機的大規模軍演。
中央社
2024-01-23 11:05
VIP
國際
軍事
大國博弈
如果賴清德贏了怎麼辦?包士可:拜登必須放棄「戰略模糊」,防止北京上演災難性誤判
2024台灣總統大選明年1月13日就要登場,曾任職美國五角大廈的官員包士可投書《國會山莊報》(theHill),呼籲拜登必須終結對台灣的「戰略模糊」政策,以免民進黨贏得台灣大選後,北京會像1950年的朝鮮政權一樣誤判局勢、發動災難性的戰爭。
李忠謙
2023-12-13 15:31
VIP
國際
兩岸
軍事
大國博弈
「拜習會」對台灣是好是壞?華府智庫學者:迴旋餘地變小,台灣變得更加危險
「台灣問題始終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中方重視美方在峇裡島會晤中所作出的有關正面表態。美方應該將不支持台獨的表態體現在具體行動上,停止武裝台灣,支持中國和平統一。中國終將統一,也必然統一。」
李忠謙
2023-11-17 15:23
VIP
國際
政治
兩岸
大國博弈
賴清德訪美:中共黨媒詛咒「台巴斷交」,美媒稱「賴讓北京左右為難」
副總統賴清德為參加邦交國巴拉圭的總統就職典禮,12日抵達紐約、並預計在美國停留25小時。中國外交部13日強烈譴責賴清德「過境竄美」、是「麻煩製造者」;中共黨媒《環球時報》更詛咒台灣即將失去南美唯一邦交國。不過《華爾街日報》分析,在美中關係回溫、台灣大選將屆之際,對於如何回應賴清德過境美國一事,其實讓北京左右為難。
李忠謙
2023-08-14 13:30
新聞
國際
兩岸
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出訪巴拉圭 過境美國如何成為「深思熟慮的妥協」?
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即將8月12日啟程出訪台灣邦交國巴拉圭,他此行計劃18日返台,期間將先後過境美國紐約、舊金山。目前為止,賴清德對此行相對低調,然而中國已經在消息確定之後便高調向美抗議。
BBC News 中文
2023-08-11 20:00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李貴敏觀點:戰略迷航7年 台灣該何去何從?
2012年1月6日,蔡英文總統臉書貼出了一段話:「過去四年,你過得好嗎?你找工作有沒有比以前容易?薪水能買得起的東西,有沒有變多?你是不是害怕沒有工作,覺得生活沒有保障?你的辛苦和困難,政府有沒有聽到?面對未來,你是不是更無力?」如此擲地有聲,全力和年輕世代搏感情,而把國民黨扳倒,也才有了民進黨近七年來的執政。
李貴敏
2023-06-12 06:50
評論
政治
兩岸
專欄
鄭兆希觀點:從六四談台灣的兩岸政策
從2018年中美交惡後的台灣兩岸政策是一個很弔詭的事情,明明答案顯而易見只有一個毫無選擇權,就是把握此天賜良機禱告中共政權盡快倒台,美國可以明著硬幹,台灣則要發揮同文同種軟實力對中國人民親情喊話,但是在台灣島內藍綠還是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完全沒有交集。
鄭兆希
2023-06-05 07:10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專欄
李志堯觀點:中共攻台戰術規劃─7階段12至15天攻佔台灣本島
今年以來共軍的演習一直持續不斷,各式各樣的軍事演習都有,從飛機艦艇圍台到彈道飛彈和遠程火箭砲試射等,把能夠演練的項目都全部呈現,所有的軍事動作似乎正在為可能的戰爭預作準備,也因此引起一些軍事專家的評論,內容仁智互見。然而論者泰半從台灣或美國的觀點予以剖析,並非由中共本身的角度來論證,難免有見樹不見林之憾。
李志堯
2023-06-02 07:10
新聞
國際
兩岸
國內
誰能締造和平?經濟學人:藍綠出訪成功與否,取決於中國對蔡英文赴美反應
總統蔡英文本周率團前往中美州,往返途中過境美國,預計將於4月5日在洛杉磯會見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這將是我國總統第一次在美國本土會見美國國會議長。與此同時,前總統馬英九正在中國進行為期12天的訪問。他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展開祭祖、青年交流之旅,成為自1949年以來第一位訪問中國大陸的中華民國前總統。
蔡娪嫣
2023-03-30 22:40
VIP
國際
兩岸
軍事
大國博弈
「華府與北京正為台灣備戰,而且永遠無法達成共識!」《經濟學人》呼籲美中「找出不那麼危險的共存之道」
台海危機是本週《經濟學人》最關心的國際議題,除了由駐台特派員蘇奕安撰寫的《台灣—前線福爾摩沙》(Taiwan—FrontlineFormosa)專刊之外,台灣也登上了3月11日出版的《經濟學人》週刊封面,內文的兩篇報導標題更可以看出《經濟學人》對台海情勢的擔憂—「美中正在為台灣備戰」以及「如何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戰」。
李忠謙
2023-03-10 22:29
VIP
國際
兩岸
軍事
大國博弈
「煽動台灣恐懼,反而是幫中共宣傳」華府智庫獻策:不可過度逼迫習近平,台灣該打的是持久戰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Institution)資深研究員何瑞恩(RyanHass)與「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費和中國研究講座任白明(JudeBlanchette)在最新一期《外交事務》(ForeignAffairs)撰文〈台灣的持久戰〉(TheTaiwanLongGame),這篇文章有一個有意思的副標——為什麼最佳解決方案是沒有解決方案(WhytheBestSolutionIsNoSolution)。
李忠謙
2022-12-24 16:31
VIP
評論
國際
軍事
專欄
科技
經濟
大國博弈
李忠謙專欄:當台積電積極在海外設廠,「矽盾」還能保護台灣嗎?
1977年10月,工業技術研究院建立台灣首座4吋晶圓的積體電路示範工廠。2年後,新竹科學園區(當時叫做「科學工業園區」)落成,台灣進入電子代工時代。23年後,曾任《亞洲電子商務》(ElectronicBusinessAsia)雜誌主編的澳洲記者克雷格·艾迪森(CraigAddison)首先將台灣的半導體產業稱為「矽盾」(siliconshield),認為足以保護台灣不受中國侵略。
李忠謙
2022-12-19 14:10
國際
兩岸
歷史
「白血病合併多重器官衰竭」中國央視證實:江澤民在上海病逝,享年96歲
中國中央電視台30日下午發出快訊,證實中國前領導人江澤民已在上海逝世,享年96歲。根據新華社發出的「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書」,江澤民是因為白血病合併多重器官衰竭,在2022年11月30日下午12時13分病逝,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擔任江澤民同志治喪委員會主席。英國廣播公司(BBC)稱其為「站上中國權力最高峰的紅色工程師」,新華社則說江的逝世是「我黨我軍我國各族人民是不可估量的損失」。
國際中心
2022-12-01 03:25
風生活
兩岸
世界
江澤民逝世:站上中國權力最高峰的紅色工程師,終年96歲
中國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因患白血病合併多個內臟器官功能衰竭,搶救無效,2022年11月30日12時13分在上海去世,終年96歲。
BBC News 中文
2022-12-01 01:22
國際
兩岸
軍事
「統一台灣他已籌備37年!」日媒解析習近平侵台兵法:兵貴神速、奔襲台北
《日本經濟新聞》25日推出「習氏兵法」系列專題,首篇報導探討習近平治下的中國將如何統一台灣。《日經》指出,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之後的地位已經接近毛澤東,統一台灣對他來說更是「已籌備了37年」。在「攻心為上」與「兵貴神速」的「習氏兵法」威脅下,「台灣有事」恐已迫在眉睫,奔襲台北也被專家們認為是解放軍攻台最可能採取的選項。
李忠謙
2022-10-26 04:04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歷史
「中國海軍規模已是全球第一!」美軍第七艦隊司令:共軍戰力足以封鎖台灣,做好因應準備是我的職責
《華爾街日報》19日刊出美軍第七艦隊指揮官、海軍中將卡爾・托馬斯(KarlThomas)專訪。托馬斯指出,中國海軍的規模已是全球第一,而且目前仍在繼續擴張。因此中國軍隊若想威嚇台灣、在台灣周圍部署軍艦進行封鎖,「他們的能力綽綽有餘」。不過托馬斯也說,他的職責就是「無論中國採取什麼行動,都要做好準備」,而且他認為中國倘若封鎖台灣就是不想直接動武,國際社會也將介入。
李忠謙
2022-09-21 03:00
VIP
評論
國際
兩岸
軍事
專欄
大國博弈
李忠謙專欄》當解放軍的60艘攻擊潛艦成為「封鎖台灣的狼群」,華府智庫對台海封鎖戰的另一種設想
中國軍方在今年8月初的圍台軍演被許多分析家視為「第四次台海危機」,包括在台灣附近海空域的大規模軍演達到前所未有的規模,以及多枚飛彈飛越台灣上空、並且彈著台灣東部外海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演練,更試圖洗刷將近30年前共軍在「第三次台海危機」中遭到美軍航母壓制的恥辱。
李忠謙
2022-08-29 14:10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