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第三天然氣接收站 文章列表
#
第三天然氣接收站
約 339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政治
調查
新新聞
VIP
國一甲線隧道工程預算浮編20億?鋼筋比市價貴2.6倍 高公局疑為特定廠商開後門
為了紓解桃園機場周邊南崁地區車流壅塞問題,行政院在2022年底核定國一甲線,該計畫難度最高的桃園隧道工程招標案,在經過一次流標之後,預計在13日進行第二次招標,沒想到在截標前夕,竟傳出特定廠商「量身訂做」情事。據了解,由於高公局將廠商「財力資格」部分,增訂得標廠商之公共工程承攬造價限額,不得高於資本額之10倍,讓不少具承攬隧道工程之營造商無法參與競標,桃園地區甚至傳出,某綠營關係密切之營造業者出線在望。
林上祚
2025-05-12 08:30
地方新聞
台北
三接保冷管線疑慮 中油澄清: 嚴格把關 確保供氣安全
針對立法院民眾黨團今(22)日質疑第三天然氣接收站(三接)輸氣管線保冷不足,恐影響供氣安全,台灣中油公司發布聲明澄清,強調三接工程品質不容有瑕疵,已全面檢驗保冷材料,若有不合格情況一律拆除重做,確保供氣安全無虞。
陳逸群
2024-10-22 17:20
VIP
政治
調查
政經解密
幕後》總統心事誰人知!「要就光明正大」 童子賢測風向民進黨對賴清德疑慮深
AI(人工智慧)和半導體產業進入爆發期,台灣電力需求日益增加,隨著核三廠1號機7月27日正式除役,行政院長卓榮泰在日媒專訪談及能源議題,被解讀為鬆口「2030年重啟核電」,再讓核能成為輿論焦點。值得注意的是,總統賴清德近期都稱尊重多元意見、有討論空間,如此曖昧不明的說法,賴清德內心的究竟在想什麼?
賴慧津
2024-08-04 08:20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蔡壁如觀點:聯合政府會不會讓「中火無煤」比較容易成功?
就在全台灣都關心「藍白合」究竟會不會變成「藍白拖」的同時,很多在野的基層選民已經由期待、等待、漸漸轉為不安、甚至憤怒。我曾說過,2024的總統大選,「中台灣」將是影響勝負關鍵的決戰搖擺區。與其期待藍白合不合,不如看看誰才是那個能真正解決中部選民最在意的「無媒中火」的辣個人。
蔡壁如
2023-11-06 06:3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經濟
謝錦芳專欄:戳破天然氣神話
立法院今年元月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蔡政府對外宣示,將2050淨零目標入法,顯示台灣有決心邁向淨零。不過,台灣該如何邁向淨零,蔡政府沒有提出長期策略,實際作法甚至與淨零目標背道而馳。以2025非核家園目標為例,天然氣發電占比大幅提升為5成,這項作法不僅無法減碳,且增加國家安全風險,這項公共政策決策品質太粗糙,完全禁不起考驗。
謝錦芳
2023-08-06 06:40
VIP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科技
經濟
名家專欄
政經解密
顧爾德專欄:反四接挺核四?
基隆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引起全國關注。原本7月7日要舉行的環評審查會議,因為在野黨立委杯葛4小時、輪番程序發言讓會議無法進行,環保署之後改成線上會議,要讓各公民團體、在地民眾發言,但最後還是陷於程序之爭無法實質討論,最終決定延期再審。
顧爾德
2023-07-10 06:10
新聞
國內
四接公投被中央「沒收」 環團批:基隆市府對環評幾乎都聽中央指令
基隆協和電廠改建、設置第四天然氣接收站填海造地的基隆護海公投,日前被內政部認定為屬於中央政府的權責,非地方自治事項,不能透過地方公投決定此政策。基隆市前議員、基隆護海公投發言人陳薇仲於節目《POP大國民》中質疑,基隆市政府在環評中幾乎聽著中央的指令,無法救自己的海岸,為基隆市民做出更強力的捍衛。
陳亭蓁
2023-02-08 06:50
VIP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新新聞
專欄
名家專欄
朱淑娟專欄:氣候變遷因應法應成為減碳動力,而非對汙染者補助
本周5(12月9日)立法院將協商《氣候變遷因應法》,此案在今年5月,立法院上會期初審通過時並沒有充分討論,只要稍有不同意見條文就保留,進入政治協商更沒有機會實質討論。這個法案把「2050淨零碳排」寫進去,但國家能源目標又有5成燃煤加3成燃氣,合計8成的化石燃料,兩者恐將陷入自我矛盾。
朱淑娟
2022-12-06 14:30
VIP
國內
財經
調查
新新聞
電力吃緊新證據?台電去年降壓高達90次,家中電器會不會損壞?
台電供電吃緊亮橘燈時,往往使用秘密武器「降電壓」以度過限電危機,近日國民黨立委吳怡玎向台電調閱資料發現,台電去年亮橘燈2次,一整年卻降電壓90幾次,今年也亮橘燈2次,而截至8月底止已降電壓24次。而台電頻繁降電壓稀釋你家的電,我們的電器到底會不會損壞?電費會不會比較貴?民眾應該有知的權利。
唐筱恬
2022-10-21 17:00
VIP
兩岸
公共政策
調查
新新聞
民生應變力》我近8成電力靠國外補給 若遭長時間封鎖,缺電危機如何解
「台灣夏天一天要用掉一條國際LNG船的量,天然氣安全存量也只能存11天!」俄烏戰爭、中國軍演等事件,凸顯台灣能源過度仰賴天然氣發電下的脆弱性,不只要面對電價恐不斷攀升的現實,未來中國若在海上全面封鎖台灣海運,恐怕還未開戰,台灣內部就先掀起缺電危機。面對台海緊張情勢逐漸升溫,能源安全議題已到了不能不檢討的時刻。
唐筱恬
2022-08-19 17:20
新聞
政治
調查
VIP
政經解密
台海封鎖戰9》台灣真有藏電?天然氣靠不住 封鎖時還能從這裡找電應急
「台灣夏天一天要用掉一條國際LNG船的量,天然氣安全存量也只能存11天!」俄烏戰爭、中國軍演等事件,突顯台灣能源過度仰賴天然氣發電下的脆弱性,不只要面對電價恐不斷攀升的現實,未來中國若在海上全面封鎖台灣海運,恐怕還未開戰,台灣內部就先掀起缺電危機。面對台海緊張情勢逐漸升溫,能源安全議題已到了不能不檢討的時刻。
唐筱恬
2022-08-19 17:00
評論
國際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環保與政治間的考驗─論歐洲議會准天然氣核能貼綠標籤事件
《永續活動分類標準》(EUtaxonomyforsustainableactivities)是歐盟為了杜絕金融業的「漂綠」(greenwashing)行為,針對經濟活動設計的「標籤」系統。
陳雍慧
2022-07-21 13:30
VIP
評論
政治
國內
新新聞
專欄
朱淑娟專欄:422地球日,那些總統們做過的事
本周五是422世界地球日,環保團體依往例在之前舉行全國NGO大會,向總統提出建言。而自從2000年以來的三任總統: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也會在這天接見環保團體(今年因疫情延期)。他們同時會在這一天宣布某些環境政策或呼籲,而這些最終都成為評價他們任內環境政策的一部分。
朱淑娟
2022-04-19 14:4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被「民粹」綁架的能源政策
3月3日發生全國性無預警大停電,各地網友傳出哀嚎,至少五百多萬戶受到影響。交通號誌失去作用,造成交通大亂;民眾被困在電梯,受困電梯內黑暗一片;台鐵驚傳停駛,民眾只能在黑暗以及一片茫然中,苦等復電。
方川齋
2022-03-06 14:00
新聞
政治
藍營經濟部前發雞排 民進黨:政治操作無助電力問題改善
全台昨天大停電,民怨鉅大,執政黨壓力不小,停電最嚴重的高雄市長陳其邁今還對台電開轟求償,不過,針對國民黨今天安排多位議員擬參選人到經濟部前開記者會,以發雞排等方式,質疑停電為缺電,民進黨中央除澄清昨沒「缺電」,也批國民黨過去單押核電,疏於在相關電廠及電網工程的改善計畫,將電力問題作為政治操作與選舉盤算,無助於問題改善。
顏振凱
2022-03-04 22:22
新聞
國內
財經
產業觀點
「台灣能源政策和國際背道而馳」梁啟源:再生能源緩不濟急,不如務實以核養綠
無懼新冠疫情干擾,台灣在這兩年繳出亮眼的經濟成績單,今年還要更上一層樓,但一則以喜,一則以憂,隨著廠商營運火力全開,勢必也得面臨供電吃緊的難題,尤其去年513、517、1212三次大停電,往事歷歷在目,比起急遽升溫的Omicron疫情,企業主們似乎更加擔心山雨欲來的缺電危機,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也斷言,今年限電無可避免,2023年恐怕更嚴重。
林彥呈
2022-01-27 15:50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調查
新新聞
三接翻版?四接填海造陸闖關環評 環團搶救珊瑚大作戰
為了減少空氣污染又兼顧供電安全,除了中油要在桃園觀音開發三接,台電也將在基隆外木山興建四接、台中港外興建五接,但若不仔細評估各種方案並與民眾溝通,各地環保與發展對峙的烽煙勢必再起……
李佳穎
2022-01-20 17:00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調查
新新聞
空污紅害高屏占4成!搶救台灣人的肺,政府還有3件事沒做
正值年初的空污季,天空經常灰濛濛一片,在2021年底的4項公投,民眾的決定讓台灣繼續朝「以氣換煤」的發展方向,不過空污的來源很多,除了燃煤電廠之外,我們在固定污染源與移動污染源的控制,還有很多事要做。
李佳穎
2022-01-07 17:00
新聞
政治
郭台銘稱2022年一定缺電 王美花被動回應「賭雞排」
經濟部長王美花3日接受資深媒體人黃光芹網路節目《新聞不芹菜》專訪,針對6大主題:高雄市政府推動壽山動物園改建總經費5億元爭議、公投後核四不重啟台灣未來是否缺電,能源局預估的再生能源發展占比、日本是否支持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物價上漲、支持王美花選彰化縣長的「花柏看板」,王美花都逐一回應。
黃睿筌
2022-01-04 01:42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觀點投書:爭取桃園市民權益,鄭文燦在藻礁公投結果扮演重要角色
12月18日公投結果出爐,四大案不同意大於同意,這讓台灣的未來發展走得更穩健,更正向。身為一位桃園市民,在四個公投案中,我最關心藻礁公投案,因為該公投案的結果,對桃園的未來影響非常大,公投前,鄭文燦市長在奔走全台宣講藻礁公投,對公投的結果產生關鍵性的影響。
陳軒
2021-12-22 06: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