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d 旗下 Tourneo Custom 旅行家長年來一直是國內專責商務旅遊、運載企業的喜愛主力之一,但隨著 Hyundai Staria 的強勢進攻,加上本就有一定死忠客群的福斯商旅 T 系列,旅行家也已經到了臨屆改款、需加強整體戰力的時間節點。
而這次邁入世代更迭的旅行家以四大編成劃分車型,本次試駕的,為要價 182.8 萬元、位階最高的 Bus Titanium 八人座車型。而本車相較於舊世代在車身尺碼也有大幅度的躍進,長 5,450、寬 2,032、高 1,969、軸距 3,500mm 的規格設定上,明顯比敵手如 Staria、T7 甚或是 V-Class 等車都要大上不少,相信需以空間與機能為首的受眾而言,這絕對是一個大優勢。
而以實際空間呈現而言,Bus Titanium 8 座車型可說是全車系座椅變化最豐富的車型之一,三排座採 2 / 3 / 3 配置,第二、三排可以按照需求調整成對坐模式,甚至中央座椅可以進行收折,當作一般座椅用途,搭前後滑移功能,可進行最大幅度的靈活調動。也是這類車型最高的價值所在。
置物容積部分,若以最基本的 Kombi Trend 六座來說,容積最高可以擴充至 3,650L 水位,定位最高的 Bus Titanium 八座車型也有 819 – 1,354L 水準。
不過這次旅行家的改款,對於筆者而言感到相對驚艷的應是整體座艙質感的提升,一般來說,這類廂式 MPV 要買到質感兼容的產品線,或許要上達 Mercedes-Benz V-Class 才有可能,但以這次旅行家的進化幅度而言,其實就質感呈現而言相較過往世代都有頗為明顯的強化,諸如以 8 吋數位儀錶與 SYNC 資訊娛樂系統共構的數位介面、車內底板以高級絨毛作為鋪墊等等,都相當建議各位消費者實際走訪展示服務中心好好體驗。
當然,諸如多達 8 個USB 連接裝置、三區恆溫空調、Qi 無線充電、皮革座椅、B&O 音響系統等等,都讓這輛商務專屬的大型 MPV 有了相當具生活感的呈現。質感的升級也能夠過外在來感受,Titanium 8 座款所具備的新式 LED 頭燈、鍍鉻點陣式水箱護罩以及 235/50 R19 的圈胎規格,都讓這輛車看上去一點也不粗糙。
動力部分,依照旅行家的使用者輪廓,福特六和不意外地全面導入 2.0 升直列四缸柴油引擎,並且透過八速手自排變速箱來傳導動力,高輸出車型具備 170ps / 39.8kgm 峰值扭力,其餘車型則下調為 136ps / 36.7kgm。以實際的駕駛體驗感受來說,旅行家的行路質感顯然有很大進步,雖然大型尺碼的先天條件讓本車偶有晃動,但引擎、輪胎傳遞至車室的噪音比預期來得低,懸吊作動的細膩度雖不到細緻,但後座乘坐者還是得以用最舒適、沉穩的回饋來享受本車;此外,柴油引擎的高扭特性,只要把油門輕踩即可獲得相對大的動力輸出,對於職業駕駛的負擔也顯然會降低。
當然,對於駕駛者的友善度也體現在標準配備的量體上,本次旅行家全車系不分編成全面標配有 Co-Pilot 360 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將 ACC、AEB、LDW、以及 LKA 等我們常見的配備裝配其上。
除了龐大的身軀需要一些時間適應以外,Tourneo Custom 旅行家在進行世代更迭後,用滿載的配備與質感的全面提升來進一步鞏固其在商務市場的既有優勢,到底能否以如此全面性的編成安排來與隨之增多的市場敵手相抗衡,時間會給出最無可挑惕的答案。
挑選最適合你的愛車,風汽車購車指南https://www.storm.mg/stormautos/
更多內容請點擊:➡️ 買車不知從哪下手?購車趣告訴你➡️ 更多新車訊息盡在購車趣➡️ 即刻訂閱購車趣Youtube頻道
台灣福斯集團曾經在去年所舉辦的春酒餐敘中宣布,旗下四個品牌都將陸續導入純電產品線來提供電動車選擇,而筆者也在今年年初完成 MEB 家族最後一位成員 ID.Buzz 的體驗拼圖,這輛打著承繼復古經典名號的純電 MPV,到底為什麼會熱賣到迫使品牌需要調整產線以應付需求?
回歸到國內市場,福斯商旅確認導入國內的 ID.Buzz,會以長軸款為主,筆者推測歸因於目前電動車的價格設定仍然有許多不可控因素,管理層也就選擇最頂級旗艦的 Pro S 作為單一規格對外販售,建議售價為 239.8 萬起。當然,或許有人會針對短軸、長軸何者視覺比例最為均衡的議題有所討論,但可以肯定的是直逼五米(4,962mm)的長度設定,自然會反應在車內的空間機能上,這對於需要空間為首的受眾而言,是一個絕對數據,對此,長軸就有了優勢。
而承繼經典 T1 形象的 ID.Buzz,在設計上著實很難不讓人對它多行注目禮,碩大的廂型車卻產出如此可愛的外在形象,這是以機能為首的這類 MPV 較難達到的效果。且作為旗艦,該有的配備也一樣沒少,諸如 IQ.Light LED Matrix 矩陣式頭燈、3D 序列式尾燈、以及感應式電動尾門等等,但最讓筆者在意的,還是那電動側滑門設計,這對於停車位較狹窄的國內路況而言相當受用。總之,單就外觀視覺來看,ID.Buzz 對標市場上任何形式的 MPV 車款至少已經贏一半了。
若你跟筆者一樣,都已經先行體驗過 ID.4 / ID.5 車系,那麼當你進入 ID.Buzz 的座艙,其陳設自然也就不會讓你有過多驚艷之處,整體設計和鋪陳都大同小異,小巧的 5.3 吋數位儀錶僅顯示最主要的基本行車資訊,而中央處的 12.9 吋多媒體觸控螢幕,無論是操作方式、介面顯示都與 ID.4 / ID.5 車系相同,無支援繁體中文介面也是比較可惜之處。不過,試駕車所配置的米白 / 深藍雙色呈現,卻為 ID.Buzz 的內在多增添了一份活潑感。
作為最重要的產品重點,ID.Buzz 的優勢在於 B 柱之後的空間塑造,大已經不足以形容,開發者還貼心在各處置入許多充滿巧思的置物空間,若對儲物這項需求特別在意的消費者,ID.Buzz 完全能滿足你的需求,不成問題。
理所當然,第二排座椅在正常情況下的乘坐空間不僅寬敞、織布材質的椅面也能獲得良好的舒適性;重點是第三排二人座在滿載情況下還是提供相當有餘裕的乘坐表現,且第二、三排座椅同時提供前後滑移機制,很容易即可調整至最適合多人乘載的空間鋪排;而置物空間用途就更不用說,從 306 公升得以擴充至 2,496 公升,這就是長軸的魅力。
動力部分,導入國內市場的 ID.Buzz Pro S 在 MEB 架構為前提下,都是採用後軸單一電動馬達機制,電池容量高達91kWh(可用容量 86kWh),能供應 286 匹最大馬力、以及 57 公斤米峰值扭力,最大充電承受功率為 200kW,完成20-80% 電池充能約需時 30 分鐘左右。
挑選最適合你的愛車,風汽車購車指南https://www.storm.mg/stormautos/
坦白說,其實 ID.Buzz 約 2.7 噸的車重低於筆者個人預期,畢竟這是一輛大型商旅 MPV,但扎實、平穩的行車路感歸因於電池低重心的鋪排得以完全展現,且 NVH 隔音表現也優於預期,電動車的無聲移動特性加上良好的隔音材質,乘坐車室的移動體驗其實相當有高級感。
但要說缺點也絕對不是沒有,例如 MEB 模組化平台煞車前段空窗的現象仍在,個人需要把檔位切到 B 檔等方式來加強煞車回充的力道,消費者或許需要一些時間來習慣,但整體來說,在日常生活的使用體驗是完全沒有任何疑慮的。
總的來說,ID.Buzz 是一輛原本被定位在功能性面相較強的商旅純電 MPV,但歸因於較為活潑、大膽且忠於概念原作的設計,搖身一變成為關注度媲美超跑的特殊存在。放眼市場老實說你也難以找到對手,239.8 萬的身價絕對不便宜,但攤開配備表單仔細詳閱,會發現配備量體相當完整,且完全能夠承擔起一輛家用車該有的舒適性與機能性,絕對是目前國內MEB 平台家族中,定位最為明確的一輛作品。更多內容請點擊:➡️ 買車不知從哪下手?購車趣告訴你➡️ 更多新車訊息盡在購車趣➡️ 即刻訂閱購車趣Youtube頻道
Copyright © 2025 Storm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Version: 20250514-174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