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與台灣過去兩個月先後舉行民主選舉,結果出現驚人的相似,被歸類為親北京的黨派都慘敗,抗拒北京的黨派則大勝,兩地兩造的得票比率也十分接近。香港區議員選舉,泛民主派和親中的建制派獲得的票數約為57.44%比41.32%。台灣的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得票率38.9%,不分區立委選舉的政黨票比例,國民黨加上泛藍的親民黨和新黨,接近四成,而國民黨的區域立委的票率為41%,在在顯示泛藍在台灣的選票比率差不多四成,跟香港建制派在今次區議員選舉及歷次立法會選舉的得票比率接近。換句話說,台灣及香港親中與反中的選票結構都是四與六之比。兩地親北京黨派對敗選的檢討與規劃的調整之道也十分雷同,都是歸因於被指控立場太接近北京,以後要走自主道路。近日建制派陣營裡面,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自稱為「開明建制派」,敗選後附和「光復香港」,說要讓香港回到一九九七年的高度自治。至於如何「光復」?田北俊近日明言不排除另組政黨,參加今年九月立法會選戰。台灣的國民黨的選後檢討跟香港建制派異曲同工,幾乎都怪罪「九二共識」害慘國民黨,應該要揚棄,至少要尋求「九二共識2.0版」。國民黨及建制派被綑綁在北京身上,成為選戰敗北的重要原因,北京儼然是附身的魔鬼,致使台港與其親近的黨派慘遭選民揚棄。北京實在太過沉重,背在身上,體能再好也跑不快。根本原因在於北京被兩地反對派攻擊為不民主、民主價值的破壞者或是民主體制的潛在敵人,民眾的政治立場傾向於對其強硬以對。香港人更普遍將台灣大選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大勝當作自己的勝利,他們誇耀自己「在台灣打敗北京的代理人韓國瑜」。在台灣,蔡英文致勝的重要因素是辣嗆中共的一國兩制統一政策以及聲援香港「反送中」抗爭運動。勝選後,她強硬的兩岸政策獲得前所未見的高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