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百日新政 文章列表
#
百日新政
約 8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政治
財經
專欄
觀點
商業
經濟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紐約觀察》川普2.0「百日新政」淪為「百日亂局」,美國霸權或將加速衰落
當地時間4月29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Trump)在密西根州沃倫市舉行集會,慶祝其重返白宮執政滿100日。在此期間他共簽署了142項行政令,遠超二戰後歷屆總統在首個執政百日內簽署的行政令數量,川普自詡為這是美國歷史上最成功的「百日新政」,並且宣告這是美國黃金時代的開始。但與川普自我感覺良好截然相反的是,美國廣播公司(ABC)、《華盛頓郵報》以及市場研究公司易普索(Ipsos)聯合民調結果顯示,僅有39%的受訪者認可川普的執政表現,創下過去80年來美國歷任總統同期最低紀錄。
花俊雄
2025-05-13 08:00
新聞
國際
川普執政百日》華郵送出成績單:最大贏家──歐巴馬健保,最大輸家:川普總統
美國總統川普在29日上任滿100天,這段期間是美國民眾給新總統的蜜月期,也是新總統交出首份成績單,向人民證明執政能力的時候,儘管川普在這100天內簽署30項行政命令,但一直掛在嘴邊的「廢除歐巴馬健保」卻毫無進展,就連2次出擊的穆斯林禁令都吞下司法敗仗,《華盛頓郵報》直言,川普本身就是執政百日的最大輸家,而至今仍屹立不搖的歐巴馬健保則是最大贏家。
簡恒宇
2017-05-01 10:18
風影音
國際
執政百日乏善可陳》川普發下豪語:搞定北韓核武、重談巴黎協定、廢除歐巴馬健保
美國總統川普29日迎接就職百日紀念,他在賓夕法尼亞州首府哈里斯堡(Harrisburg)舉行盛大慶祝活動,向支持者發下豪語,包括搞定北韓核武威脅、通過歐巴馬健保的替代方案,以及重新談判《巴黎協定》都是接下來的施政目標。另外,川普拒絕出席當天晚上在華府舉行的白宮記者協會晚宴,且不忘砲轟美國媒體是一群「非常不誠實的人」。
簡恒宇
2017-04-30 15:35
新聞
國際
川普百日新政,成績如何?穆斯林禁令、歐巴馬健保、美墨長城嚴重受挫 成功提名大法官成唯一亮點
美國總統川普自今年1月20日正式就職至今,將於4月29日上任滿100天。這段時間是美國民眾給新總統的蜜月期,新總統的政績也算是第1份成績單,藉以向民眾證明政府的執政能力。川普目前已簽署25項行政命令及24份總統備忘錄,某程度算是兌現了主要的競選承諾,但包括廢除歐巴馬健保、禁止穆斯林入境,以及興建美墨邊建城牆等政策相繼碰壁,顯示川普未來施政恐怕仍困難重重。
簡恒宇
2017-04-26 08:35
新聞
國際
美學者:川普百日新政 必定很快碰壁
美國準總統川普曾經誓言要為美國帶來巨變,但是他在入主白宮100天內就會發現,現實遠比預期的要更加難搞。川普恐怕很快會碰壁於華盛頓的高牆壁壘。川普(DonaldTrump)保證要在他當政100天期間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他說,採取的措施將恢復法律與秩序,清除華盛頓的腐敗,最重要的是保護美國工人。川普說:「我們將保衛美國的就業機會,我們必須把它看成是一場戰爭。」
美國之音
2017-01-18 20:50
評論
政治
國內
孫慶餘專欄:政黨沒有輪替,哪來「百日新政」!
蔡英文執政百日,接受三立電視專訪。記者問她,各項民調數字不漂亮,是不是政策經常被批「髮夾彎」之故?蔡回答:「不知道為什麼一直被說成髮夾彎。執政就像走平衡桿,有時候要讓國家有平衡感,就要調整政策。」她把施政的反覆多變(髮夾彎)美化成是要讓國家有平衡感。
孫慶餘
2016-08-29 07:0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百日新政「一葉知秋」
蔡英文新政府執政屆滿百日,台灣指標民調公佈最新民調結果,民眾對蔡英文執政表現有48.5%滿意、38.4%不滿意,滿意度首次跌破五成。上任百日,滿意度足足掉了兩成多。民進黨百日新政,突顯出民眾迫不及待希望看見改革成績,新政府卻是左支右絀,無力因應,未符台灣人民期待。
黃映溓
2016-08-28 06:0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杜宇觀點:百日新政下,農漁鐵票區流失的民意
挾高支持度當選總統的蔡英文就職後短短三個月民調滿意度呈現大幅度的下滑,儘管在網路及媒體上仍然有很多英迷極力維護,也不能單看民調治國,但是這三個月來新政府施政不佳不得民心卻是不爭的事實。雖不必以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視之,但蔡總統及其行政團隊若不能虛心面對問題重新調整決策模式,繼續拿國家公器來作黨派選舉酬庸,把社會問題政治化並企圖用延攬、摸頭來化解社會運動,可以預期民怨將更深,政黨色彩不必然是選民的唯一選項,而最近的2018年地方縣市長選舉將不再是民進黨的囊中之物。
杜宇
2016-08-21 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