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權五姊妹」十周年:從苦哈哈到樂呵呵,海外中國女權人士藉「另類脫口秀」反抗父權

(BBC News 中文)

十年前,中國女權行動人士在「五姐妹事件」中遭到打擊,幾乎銷聲匿跡;十年後,一些出走海外的女權主義者和年輕一代發起「女權開放麥」(open mic)找尋自己的聲音——這種「另類脫口秀」成為她們手中自我賦權、自由表達的武器。

不久前,在紐約一個酒吧的地下室,上百位觀眾擠在狹小的空間裏,觀看一場「女權開放麥」演出。昏暗的燈光,簡易的舞台,氣氛卻十分火熱。

「在遭遇網暴那一週裡,我做了兩件事,一件是寫文章回應,另一件是自慰。我邊自慰邊想,女權運動何去何從。古有周恩來為中華民族之崛起而讀書,現在有我為中華民族之崛起而自慰」。

表演者是中國女權主義者梁小門,這是她第一次登上「女權開放麥」的舞臺。那個段子她現在回想起來「有點尷尬」,但現場的鼓掌和歡呼聲非常熱烈。

「我立刻覺得,我的遭遇得到了關注,也得到了理解。」梁小門回憶。

當時的她嘗試把女性自慰理解成對身體的掌控,先掌握了自己的身體才可能掌握女權運動的發展;用這兩者的關係進而影射讀書與中華民族崛起之間的關係。

「在我看來,女人對自己身體的掌控,有時候跟讀書一樣有力量。中國人的女性權利提升,也跟中華民族息息相關。」她說。

梁小門提到的網暴事件發生在2022年4月,中國官方《環球時報》國際時評團隊的微信帳號「補壹刀」發文,點名指責她在美國推動所謂的中國女權運動,是「美國意識形態『反華產業鏈』的重要一環」。文章發出後,她在網上遭到各種辱駡,甚至人身攻擊。

梁小門發表文章進行反駁,但文章再次被封禁,她用了12年的微信帳號也被禁言。

「女權五姊妹」事件

33歲的梁小門從大學時起就開始組織和參與女權倡議活動,但「五姐妹事件」後,她迫於壓力離開中國,目前在紐約做律師,為低收入者提供法律援助。

2015年國際婦女節前夕,五名中國青年女性因計劃一次反性騷擾活動,被逮捕並遭刑事拘留,引發廣泛關注,後被稱為「女權五姊妹」事件。

從此,走上中國街頭為女性權利發聲變得不再可能,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維權律師和勞工工作者被抓捕,致力推動LGBTQ權利的機構在壓力下關閉,中國公民社會進入寒冬。

當年,梁小門剛大學畢業一年,和五姐妹一起推動反對公交車上的性騷擾,但沒想到,活動還沒開始,年輕的夥伴就被拘捕。

梁小門的父母受到問詢,她自己也備受壓力,不知道未來的路該怎麽走,「覺得很迷茫」。一年後,她離開中國,打算邊讀書邊思考女權議題。

到了海外,她沒有停止關注婦女權益,仍在中國國內社群媒體發表文章表達看法,但文章經常受到審查而被封鎖,包括2022年的那次網暴。

「我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寫出來的文章會被刪掉,或者要自我審查一些詞語才能發出來,我的想法被大打折扣。」梁小門說,她逐漸對公共表達失去了興趣。

「女權開放麥」舞台上捲土重來

一次偶然的機會,梁小門在與朋友交談中受到啓發,開始壯膽登台,嘗試「開放麥」,後來成為表演常客。 (相關報導: 超過10萬名聯邦員工被解僱!DOGE裁員行動惹議,馬斯克急甩鍋:人又不是我炒的,不是我的錯 更多文章

這正是近年來一些離散海外的中國女權行動者找到的新表達空間。在紐約、華盛頓、西雅圖、多倫多、倫敦、荷蘭、香港等地,女權和酷兒主題的脫口秀演出陸續興起。她們以搞笑、詼諧的方式關注女性和LGBTQ權利,也為新一代中國女權人士提供了自我表達的平台和凝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