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病主法 文章列表
#
病主法
約 18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際
觀點投書
國內
文化
在野法潮 》生死如何兩相安─我們需要的真的是安樂死嗎?
2024 年底,英國下議院歷經長達 4 小時的議會辯論後,通過《末期病患(生命終結)法案》(TerminallyIllAdults(EndofLife)Bill)法案規定預期壽命不足 6 個月的成年人將有權利選擇安樂死,並經過 2 名醫師評估及高等法院法官批准方可執行。雖然該法律仍需經過上、下議院議員都同意批准下,該法案才會正式成為法律,但也引起英國社會上支持、反對聲浪此起彼落。
葉于甄
2025-04-05 05:30
新聞
政治
國內
調查
新新聞
生命最後,插管茍活還是放手?醫師社工揭殘酷現實:多數人沒準備好老、病、死
「聊1個多小時後,他太太從門內出來,說謝謝醫師、他生病以後我第一次聽到他講話講這麼久,3天後,病人過世了……我一直在想,那個下午的陽光,在太太與病人的記憶裡會是什麼樣子呢?」-安寧病房權威醫師,朱為民
謝孟穎
2024-10-17 09:20
評論
國內
藝文
專欄
趙心屏專文:斷食善終是放手的選擇?
初聞「斷食善終」,我不僅被嚇到,更感到驚駭!這是什麼樣的概念,用主動的方式為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家人斷食、加速離世?這算是一種自殺?
趙心屏
2023-10-27 05:50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調查
新新聞
DIY斷食善終可能觸犯刑法?病主團體呼籲民眾勿隨便仿傚
復健科醫師畢柳鶯伴母斷食善終,引發不少重症家庭仿傚。其中有些案例雖有可能與畢母往生的過程一樣圓滿,卻也不乏因病人已無法言語,甚至已失去意識,本人意願不明,引發「被斷食」的爭議。多位有法律背景的專家學者都提醒,若未經專科醫師診斷為末期病人,家屬便擅自為其拔管或停止灌食,確有觸法疑慮。病主團體也呼籲,即使病人意識清楚的選擇自主停止飲食,也應事先諮詢醫療專業人員,千萬不要隨便自己DIY斷食。
黃天如
2023-10-26 09:30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調查
新新聞
為何他們這麼絕望?百例模仿醫師陪伴罕病母在宅斷食善終
醫療科技讓現代人平均壽命大幅延長,但對很多病人來說,過度醫療介入,反不利其善終。國人平均餘命約80歲,平均不健康餘命卻也近8年,與此現象難脫關係。惟國內安樂死尚未合法,現有安寧緩和及病人自主相關法令仍有諸多條件限制。因此有醫師陪伴罕病末期母親,以漸進斷食方式在自宅往生,並且出書分享過程,不但獲得各界廣泛討論,迄今引發的「模仿效應」更已累計至100例。
黃天如
2023-10-26 09:1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別搞錯,諮商費並非最大障礙!
台灣實施號稱為亞洲第一部的「病人自主權利法」已4年,而衛生福利部次長周志浩於公聽會指出,截至今年2月,僅4萬5621人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僅佔全台成年人口1900萬的千分之2,年齡分布以55至74歲為大宗,另有246家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醫療機構,數據顯示實務面臨許多阻礙。多位與會專家認為,最大障礙是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費用太高,呼籲提供免費,衛福部允諾會帶回研議。
周祖佑
2023-06-21 05:30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新新聞
失智者預立醫療決定 能與不能之間的法律與醫療問題
「老爸生前因帕金森氏症導致失智,末期非常痛苦,但因我的不捨,讓他延長了受苦的時間,我非常後悔。」失智者家屬小瑛(化名)說。《病人自主權利法》的實施,為病人自主開啟了全新的里程碑。尤其在人口快速老化的台灣,保守估計失智人口已突破30萬,其透過《病主法》尋求善終的需求不言而喻。然而失智者最大的困境便是認知與表達能力的下降乃至於喪失,這意味患者若欲依法進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以及預立醫療決定,為自己作出生命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決定,就須與時間賽跑。
黃天如
2023-05-22 17:10
即時
風生活
國內
《尊嚴善終法》是長照悲歌的正確解答嗎?除了安樂死,我們還有其他選擇嗎? 醫:預立醫囑、配套處理
隨著平均壽命的增長,安樂死議題在世界各地掀起廣泛討論。近日在台灣傅達仁之子傅俊豪赴立院喊話,希望能加速推動《尊嚴善終法》修法,去年12月法國則召開了關於安樂死的公民大會,但,安樂死真的是長照問題的解法嗎?
羅上鈞
2023-03-21 21:45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新新聞
上路4周年不到4.5萬人簽署 病主法從簽署到執行還卡卡
《病主法》上路滿4周年,至今全台有近4.5萬人簽署,在成年人口中占比非常低。意在讓民眾自主選擇醫療方式已達到善終的《病主法》,從簽署到執行還有什麼問題?
李佳穎
2023-01-18 17:10
風生活
國內
財經
下班經濟學
健保是一種投資!陳時中以台積電為例:調漲保費勢在必行
在思考健保未來改革的方向時,應該先回到一個很基本的問題,那就是:對於健保,我們到底是怎麼看的?
天下文化
2022-08-10 20:40
VIP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新新聞
政策推手》她促成全亞洲首部「自然死」法律 楊玉欣要讓《病主法》被更多人用到
提到人稱「罕病天使」的前立委楊玉欣,就讓人不禁聯想到她在立委任內一手推動的《病人自主權利法》。《病主法》實施甫屆滿3年,目前也已有3萬名國人完成了「預立醫療決定」的簽署,但在楊玉欣心中,《病主法》尚有許多未臻完美之處,國人的生命教育、死亡教育、生命價值思辨,乃至於集體社會對於老弱病殘的尊重與照護,也都還在初始階段。
黃天如
2022-02-05 17:0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文化
孫效智觀點:柔和的軛抑或難以負荷的重擔?─回應天主教主教團之病人自主權利法聲明
天主教主教團在5月24日針對病人自主權利法(以下簡稱病主法)發出了一份聲明,其內容簡單地說包含三點:1)主教團反對一切形式的安樂死,包含主動與被動安樂死。在主教團看來,病主法既然允許被動安樂死,因此是主教團所反對的。2)天主教徒不得依病主法選擇被動安樂死。3)天主教醫院亦不得執行被動安樂死。這意味著,無論是否是教友,所有病人在天主教醫院都不得尋求被動安樂死。病人若堅持這麼做,大概只能轉院,而醫院會提供轉院協助。
孫效智
2020-05-27 06:30
評論
國際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孫效智觀點:從善終大旗背後的倫理爭議論「尊嚴善終法」草案
安樂死與協助自殺是複雜的倫理議題,一篇文章的篇幅大概很難進行完整的討論。本文主要目的是針對日前立法院一讀通過的《尊嚴善終法》草案提出不同觀點。該草案有兩大類問題,其一是提出時機;其二則是草案的立法說明。茲簡述如下:
孫效智
2019-11-11 07:10
新聞
國內
思沙龍》安樂死、自主善終在台灣行得通嗎?楊志良:醫生、家屬觀念都要改,痛苦地延長生命要幹嘛?
從傅達仁之死,到瓊瑤為平鑫濤爭取善終權,生命最後一哩路如何走,再度引起社會討論。除了家屬不肯放手是常見情況外,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指出,醫療教育與醫生觀念都要改變,很多醫生觀念是「不要讓人死在我手裡」,但應該是要讓病人有尊嚴地延長生命,「痛苦地延長生命要幹嘛?」
吳尚軒
2019-04-28 08:2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孫效智觀點:14歲以上兒童賦予醫療自主權之商榷
風傳媒刊登廖宗聖教授論病人自主權利法專文。簡單地說,廖教授的觀點如下,他基本上是支持病人自主權的,亦即病人擁有知情、選擇與決定的權利,不過,他認為所謂的病人不應只包含心智健全的成年人,而也應包含對醫療事項心智健全的兒童。所謂對醫療事項心智健全的兒童指的是14歲以上的兒童,14歲這個數字他參考的是美國加州的作法,他主張,14歲以上兒童在原則上即應被賦予完整的醫療自主權。
孫效智
2019-01-02 06:50
新聞
公共政策
國內
調查
最怕「天邊孝子」?《病主法》明年上路,預立醫囑讓病患自己「決定臨終」、減少家族糾紛
作家瓊瑤為了夫婿平鑫濤是否進行插管治療,和繼子與繼女媒體互嗆,類似的家族齟齬,在《病人自主權利法》明年初上路後,或許能夠避免發生。衛生福利部醫事司簡任技正劉越萍表示,病患家屬針對病人該不該接受鼻餵管、營養針等維生醫療,很多時候的癥結點,並不在病患生命本身,主要問題是出在「錢」;《病主法》讓民眾可以在罹病以前預立醫囑,自我決定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放棄維生醫療,將有助於解決病患臨終的家族糾紛。
林上祚
2018-10-09 08:20
新聞
公共政策
國內
調查
同性伴侶有沒有「善終權」?《病主法》將上路,醫療委任代理和財產繼承卻只能二選一!
攸關國人「善終」的《病人自主權利法》,明年1月即將正式上路,連同行政院最近通過《民法》「意定監護」制度,都是希望國人在生命走向盡頭以前,能夠有基本的尊嚴;不過尷尬的是,該法當初立法時,並沒有預想到同婚的可能性。為了避免醫療委任代理與財產繼承的利益衝突,《病主法》在「醫療委任代理人」的選定上,明文排除了包括同性伴侶在內的「受遺贈人」,異性戀配偶與子女等「法定繼承人」則沒有相同規定,換言之,同性伴侶在同婚立法以前,必須在財產權與醫療委任代理人之間「二選一」。
林上祚
2018-10-09 08:10
新聞
公共政策
國內
傅達仁走了!想善終自己決定 《病主法》明年上路
前體育主播傅達仁日前在親友陪伴下前往瑞士,於安樂死機構「尊嚴」(DIGNITAS)接受陪伴性自殺(accompaniedsuicide),並在台灣時間今(7)日晚間約7時37分,由妻子鄭貽出面證實「已沒呼吸心跳,離開這個世界」。而傅達仁在晚年也致力推動台灣安樂死合法化,安寧醫療專家黃勝堅表示,不是有安樂死或輔助自殺,死亡品質就會好,除生理病痛外,心理與社會層面也應納入討論。
陳子萱
2018-06-07 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