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金融海嘯發生後,美國聯準會總共實施了三輪的「量化寬鬆」(quantitativeeasing,簡稱QE)貨幣政策。QE是一種「非常規」的貨幣政策,以美國而言,主要是透過購買美國公債、政府機構債和抵押債券的過程來增加貨幣供給,刺激信貸和經濟復甦。之所以稱作「非常規」的貨幣政策,是因為聯準會在傳統上以調控利率和透過公開市場操作來實施貨幣政策,利用短期利率的變動來影響市場利率,達到設定的通膨目標和就業水準。然而,傳統的貨幣政策無法處理資產泡沫的形成。在金融海嘯、資產泡沫破裂之後,聯準會將利率降到接近零的水準,仍舊無法拯救經濟和解決流動性不足的問題,而企圖以短期利率影響市場利率的效果也大打折扣。「非常時期,要用非常手段」,QE因此被端上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