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生不如死 文章列表
#
生不如死
約 302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地方新聞
台北
不讓長照斷炊 輪椅長者攔車掃碼 呼籲即刻徵收加熱菸稅捐
台灣已步入超高齡社會,長照成為無數家庭最沉重卻又不可或缺的支柱。就在這樣的時刻,一場由公民團體CLEANAIR大聯盟發起的連署行動「全民掃一掃!支持政府即刻徵收加熱菸稅捐」,正如火如荼展開。活動第二天,連署人數便突破三萬人,而在今日,街頭出現了一幕令人鼻酸的畫面。
何長澤
2025-05-13 17:30
評論
國際
政治
觀點投書
軍事
觀點投書:戰爭是人類的浩劫
今天看到兩則新聞內心久久不能平息,一則「媽媽我累了,我想死」加薩兒童飽受以色列空襲創傷嚇到禿頭。另一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淩晨時候發表了一個、公開的電視演說。」這兩則新聞都是跟戰爭有關。
鍾雷
2025-03-23 05:40
評論
兩岸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蔡榮根觀點:坑灰未燼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直面歷史與自我
上世紀60到90年代華語影視鼎盛時期,大概很少人沒看過張永祥編劇的電影或電視劇吧!好友程富陽兄為編撰《編劇泰斗張永祥的一生回顧》,邀我陪同張永祥夫人任芝蘭女士回金門,尋找張永祥在金門八二三砲戰期間曾有過的足跡,讓我得以拜讀張永祥的回憶錄《八十自述》,得知他原來也是「澎湖七一三事件」山東流亡學生的一員。
蔡榮根
2025-03-16 07:00
新聞
政治
國際
南韓生育率9年來首次止跌回升 統計廳曝人口趨勢:依舊「生不如死」
韓國2024年生育率時隔9年回升,被視為人口危機的轉機。但統計資料顯示,韓國2024年人口仍自然減少12萬;長期來看,2072人口最多可能較50年前減少約2000萬人。
中央社
2025-03-03 10:13
新聞
政治
金婚前不忘勉勵吳思瑤更上層樓 陳水扁嘆多年風雨:沒想到能苟活至今
全台大罷免潮來襲,前總統陳水扁近日曾對民進黨立委吳思瑤罷免案表達關切,認為她應將此視為台北市長前哨站,他今(21)日在臉書貼出兒女送的花束照,表示剛與夫人吳淑珍度過50周年結婚紀念日。陳水扁感嘆,多年來跌跌撞撞、風風雨雨,萬萬想不到能得以苟活至今。
李瑋萱
2025-02-21 15:45
新聞
兩岸
藝文
北京觀察》生不如死!大陸結婚人數斷崖式下墜 年輕人鐵了心做「最後一代」?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西方情人節,在北京不少商圈都能看到商家推出的有關情人節的活動,希望在這一天能夠促進節日消費額的提升。隨著大陸人口老齡化持續擴大,出生人口的數量也呈現出斷崖式下降。在一些大陸一線城市,許多適齡情侶選擇晚生育也有選擇成為頂客家庭。(相關報導:中國婚姻報告2024:為何結婚對數創40年新低)
田暢
2025-02-14 16:45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財經
科技
觀點投書:學蟹而行─成為側翼尾巴的政府官員還能如何?
捕抓螃蟹的漁夫把捕獲的螃蟹丟在竹籮子裡,不需要蓋著蓋子,因為往上爬的螃蟹會被在底下的螃蟹拉下去,這是目前台灣電子產業的狀態。其實也不是現在才這樣,低毛率困境是台灣除了台積電之外幾乎所有公司多年來的困擾,如果不是便宜的資本市場,這產業不可能延續到今天。
御凡
2025-02-10 06:10
評論
兩岸
國內
財經
專欄
呂紹煒專欄:生不如死,台灣比中國還不如!
結果出來了,去年兩岸同樣都是「生不如死」,而且看來未來也沒啥指望了,更且台灣的情況顯然不如中國。
呂紹煒
2025-01-22 06:20
新聞
政治
國內
性侵勒殺馬籍女大生!惡狼梁育誌兩度判死 更審認無教化可能維持死刑
男子梁育誌涉殺害長榮大學馬來西亞籍女大生案,更一審維持判死刑,而此案也是死刑釋憲後判死首例。高雄高分院指出,合議庭根據直接殺人故意、手段殘忍、無教化可能一致決宣判。憲法法庭去年做出民國113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宣判死刑有條件合憲,也提出應修法部分。此案也是死刑釋憲後,經上訴仍維持死刑首例。
張庭維
2025-01-15 11:16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余祖慰觀點:少子化的浪潮衝擊下 兒童保險的新思維
台灣在少子化的浪潮衝擊下,截至2024年止,已連續4年呈現全年出生人數少於死亡人數的「生不如死」現象。目前,壽險市場上不斷的有針對於銀髮族方面的退休理財規劃的保險商品在推廣。然而,對於兒童保險方面基於道德危險、投保年齡及相關法規的規範,從行銷的角度來看,似乎並沒有很大的誘因,本文從《保險法》第107條的歷史回顧、道德危險的觀點及顧客的角度三方面來剖析兒童保險的新思維。
余祖慰
2025-01-12 06:30
風生活
理財
雲林
保險
爸媽記得領津貼!1縣市政府加碼發「最高14萬元現金入帳」,條件方式一次看、忘記申請就沒了
台灣人口推估「生不如死」,2039年老年占比逾30%、2070年剩不到1500萬人。台灣面臨少子化危機,人口結構拉警報,近日雲林縣虎尾鎮編列600萬元經費,加碼虎尾鎮育兒津貼,除此之外,也可以同時請領雲林縣的「萬寶龍」計畫、勞保生育給付,三項累計下來,最高生一胎可領23萬1600元。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4-12-31 12:37
新聞
政治
兩岸
陸委會「半封殺」雙城論壇 學者分析寒蟬效應正產生:民進黨怕衝擊到抗中保台
台北上海雙城論壇在本月17日舉行前,台北市政府史上第一次遇到來訪團員名單,被中央政府事先並未告知理由便予以刪減的情況;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黃奎博表示,陸委會對於名單申請的3個條件,讓後續想進行兩岸交流的地方政府及民間團體容易產生嚇阻和寒蟬效應;民進黨政府是否不願見到若雙城論壇順利舉行,對其高喊「抗中保台」的口號及務實台獨的進程有所衝擊,所以拒絕上海市隨團記者入境?如果上海市政府前來參加雙城論壇的所有人員都承諾會悄悄地來、默默地走,像是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陸委會還會不會有意見呢?
戴祺修
2024-12-15 15:07
新聞
國際
兩岸
藝文
歷史
文化
瓊瑤離世有感:還珠格格和甄嬛傳,哪種敘事更保守?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端傳媒」發表文章《瓊瑤離世:和宮鬥劇時代相比,到底誰保守?》。作者賈選凝指出,當我們討論瓊瑤這種締造過時代意義的人物時,很難從單一維度加以評價,她集回憶的濾鏡與時代的局限於一身,她的存在本身就是我們重新理解那個時代的一種路徑。
德國之聲
2024-12-09 18:44
VIP
評論
國際
國內
軍事
歷史
專欄
名家專欄
許劍虹專欄:在陸戰隊米拉瑪航空站尋找中國遺跡
今年9月27日到29日,位於南加州聖地牙哥的米拉瑪陸戰隊航空站(MarineCorpsAirStationMiramar)展開為期三天的營區開放活動,吸引來自全球的航空迷共襄盛舉。而米拉瑪知名度之所以如此之高,則與阿湯哥(TomCruise)主演的《捍衛戰士》(TopGun)系列電影有密切關係,因為兩部電影都是以米拉瑪航空站為主要背景。
許劍虹
2024-10-06 07:20
新聞
國內
媽媽領錢了!國保退保後仍能領近4萬元生育給付 5年內生產者都可申請
你知道,國民年金保險(國保)生育給付,就算停保了也可以領嗎?而且一次可以拿至少近4萬元!只要在加保內有效期間懷孕,退保1年內分娩,都有機會向勞保局申請國保生育給付。那麼,國保和勞保的生育給付哪個比較好?如果都有符合條件、兩個都能領嗎?該怎麼申請呢?
李瑋萱
2024-09-21 22:05
新聞
政治
北市第3副市長落空?人口數最快9月底跌破250萬 蔣萬安回應了
台北市人口數今年起逐月下降,至8月剩下250.2萬人,恐再度跌破250萬人。台北市長蔣萬安說,已擬定相對應政策,且新生兒人數不斷成長,人口結構不再「生不如死」。
中央社
2024-09-19 15:21
新聞
國內
又是「生不如死」!8月人口持續負成長 粗出生率最低是這個大縣市
內政部最新統計,今年8月底台灣人口總數2340萬6608人,較7月減少2715人,人口持續負成長;出生數則為1萬1643人,較7月增加1219人,今年1月到8月累計新生兒共8萬5941人。
中央社
2024-09-11 08:20
評論
政治
風評
風評:柯P之責、小草之死與民主之憾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涉京華城案,5日二度召開羈押庭,裁定柯文哲羈押禁見,此案的司法攻防與政治烽火,還會再延燒下去。此間最令人遺憾的,莫過於一位曾赴北檢聲援柯文哲的「小草」,驚傳墜樓輕生。據民眾黨方面的說法,他非常積極參與黨內事務,但參與公民行動時,曾遭言語霸凌,甚至遭到網路霸凌。
主筆室
2024-09-06 07:20
風生活
財經
風書房
台灣上班族一生努力賺錢,到底幾歲退休最適合?過來人真心話:55歲剛剛好
我們想讓你知道:上班族打拚一生,究竟應該在幾歲退休?認為自己退休金準備不足的朋友,延後退休似乎是個認真考慮的選項,但也有人在經驗最豐富、仍然年輕力壯的49歲就急流勇退,選擇提前展開第二人生。究竟她為何在49歲毅然決然離開職場?49歲退休的人,為何認為55歲是更適合的年齡?知名作家嫺人在著作《提早退休說明書:定時程、估預算、存夠錢,登出職場前該做的全方位計畫》中娓娓道來自己的心路歷程,以下是書摘精彩內容分享:
智富出版
2024-08-17 08:10
新聞
國內
今年月月「生不如死」!7月僅萬人出生 這縣市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名列前茅
內政部最新統計,今年7月底總人口數為2340萬9323人,相比6月減少3576人,今年已連續7個月負成長。此外,雖然7月社會增加4702人,但未能抵銷死亡人口與新生兒差距。
中央社
2024-08-10 16:3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