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局勢緊張,國際聲援對現今的台灣更形重要,國際上普遍以人權衡量國家民主自由度,日前來自8國12位國際重量級人權與宗教信仰自由學者專家、媒體主編與記者等,不遠千里組團訪台,展現對台灣的支持與鼓勵,同時也呈現台灣人權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性。由比利時人權無國界組織及《寒冬》雜誌等單位在台灣大學舉辦「和平與人權國際論壇」,同時他們還與東吳大學及真理大學等合作,分別於兩所大學舉辦國際學術論壇,探討全世界與台灣的信仰人權議題,多位學者專家慷慨陳詞,講題主要探討宗教或信仰自由的全球性議題。 會議議題談到烏克蘭戰爭對信仰自由的影響、不當使用稅收來騷擾心靈信仰團體,以及東歐、俄羅斯、法國、比利時、日本、義大利等國家的相關議題,而台灣歷時27年的太極門案也成為論壇議題之一。比利時人權無國界組織主席威利.福泰(WillyFautré)指出,在任何國家,定義宗教或信仰社群在國家中的地位和身份的憲法和法律框架是至關重要的,以確保政治和社會穩定以及國內和平。國家的中立與宗教團體自治權是歐洲民主制度兩個重要支柱,然而不管政治體制為何,各種形式的體制性歧視依然以不同程度存在。 《寒冬》雜誌總編輯馬西莫.英特羅維吉(MassimoIntrovigne)提出了一個全球形勢,宗教或信仰自由問題沒有好轉,反而更糟。此一觀點與聯合國和美國國務院的文件相呼應。無論是專制國家還是民主國家,宗教和心靈少數團體都受到歧視。用來歧視這些少數團體的工具各有不同。 真理大學法律系所教授兼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吳景欽表示,台灣在戒嚴時代,嚴格管制人民的信仰,解嚴後,威權體制卻未完全去除,1990年代宗教掃黑政策明顯可見,政府對某些信仰團體,冠上詐欺罪名以刑事訴追,嚴重侵害信仰自由,更違反國家對信仰中立的原則。其中,又以至今二十七年的太極門案,讓太極門師徒受到最大的戕害,也成為分析台灣司法與稅法改革的重要指標。該案一再凸顯台灣的司法與稅法弊端,既是一面法稅照妖鏡,同時也促使社會大眾,藉由關注此案,來持續推動司法與稅法制度大幅度的改革。 英特羅維吉教授指出,他們注意到,台灣的轉型正義法律提供了糾正1992年之前發生的侵犯人權行為的措施,但1992之後侵犯人權的問題,包括1996年出自於政治動機而發生的太極門案,卻沒有被解決。即使在法院宣布他們無罪之後,仍繼續受到毫無根據的稅收法案的騷擾。 英特羅維吉指出,正義是權利,實際上是所有其他人權的根源。如果這一點不被理解,他們會更大聲疾呼。事實上全世界對太極門的支持實際上仍持續增長中,在世界各地,不斷有更多的學者和人權運動家來參與,直到臺灣當局解決問題,正義得到伸張。 歷史及文學講師暨As-Salām伊斯蘭文化協會秘書、義大利宗教史協會成員戴維德‧阿莫爾(DavideS.Amore)表示,伊斯蘭教承認並強調信仰自由、尊重包容其他宗教、建立人權自由的重要性,且要求保障人權治理的重要性,穆斯林教徒有責任維護這些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