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盲人學者坦貝肯在西藏從事援助工作近20年,但今年夏天卻被告知項目中止,她本人也無法得到入藏許可。但幾乎與此同時,一部講述她幫助西藏盲童故事的紀錄片卻出現在中國主流媒體。這其中透露出怎樣的訊息?
今年8月,德國盲人學者坦貝肯(Sabriye Tenberken)在接受德國之聲中文網採訪時曾表示,西藏當局宣布中止與其主導的「盲文無國界」組織(Braille Without Borders)合作。近20年來,坦貝肯與其伴侶、荷蘭人克倫貝格(Paul Kronenberg)在西藏創立該組織,幫助盲童學習盲文、並由此融入社會。
坦貝肯當時批評中方這樣的做法「不是友誼的體現」。包括歐盟、德國和荷蘭等國駐華使館也出面與中國殘聯斡旋。而中國官方對此的說法是,並沒有中止與坦貝肯的合作,只是與坦貝肯的合作協議到期後「沒有續約」,而且坦貝肯也同意終止合作協議。雙方的主要分歧點是,中方計劃將學校盲童分別送到多個殘疾人特殊學校繼續照顧,而「盲文無國界」則堅持「自我融入」的理念,不希望原有辦校方式遭到改變。
據熟悉此事的內部人士稱,位於北京的中國殘聯對此事演變為「外交糾紛」頗有意見,但由於負責該項目具體事務的西藏殘聯並非中國殘聯的下屬分支機構,而是直接聽命於西藏自治區政府,因此中國殘聯也無可奈何。
北京,拉薩誰說了算?
坦貝肯和克倫貝格則表示,在中國開展項目多年,他們從來沒搞清過,究竟誰有事實上的決定權:「在過去19年裡,我們的最大困擾就是,每次我們為了一些活動申請許可時,就會從西藏殘聯得到這樣的回答:他們沒有權力作出決定,因為要『聽北京的』,這究竟是什麼意思,我們無從得知。也許是中國殘聯或外辦會作出決定。但是我們從中國殘聯得到的訊息卻是,由於西藏是自治區,決定權在當地殘聯和政府。這導致許多誤解和困惑,以及毫無必要的拖延。」
盡管決策權的歸屬依然是個謎,但坦貝肯和克倫貝格認為,中國殘聯似乎並沒有理由阻撓項目實施,而西藏殘聯卻給他們不一樣的感覺,尤其是在最近幾年的人事變動之後:「過去19年的大部分時間裡,我們與西藏殘聯的關系都非常具有建設性、非常友好。尤其是與旺青格烈先生(Wangchen Gelek)。但是他兩年前被調職。今年西藏殘聯有一名姓徐的新任主席。我們抵達拉薩後的第一天,西藏殘聯就很明顯迴避與我們會面。盡管約定商談項目交接事宜,但多次會議都在舉行前最後一刻,在沒有任何合理原因的情況下臨時取消。除了曾在我們拉薩的學校視察十分鐘外,徐主席從沒有去過日喀則的培訓基地。」
希望全世界看到「愛睜開了眼睛」
一件頗為引人注意的事情是,就在今年夏天坦貝肯的盲童項目遭遇困境時,中國天津電視台「泊客中國」專欄還派出拍攝團隊,特地前往西藏和印度南部喀拉拉邦拍攝紀錄片,介紹兩人的盲人援助項目。紀錄片中還有一個片段是,坦貝肯在2009年參加「泊客中國」頒獎典禮上的致辭:「謝謝中國,謝謝中國殘聯,西藏殘聯,外辦。」 (相關報導: 微軟2016開發者大會》新科技讓盲人也能「看見」 驚豔全場 | 更多文章 )
不過紀錄片拍攝時,包括拍攝團隊在內的各方都以為圍繞「盲人無國界」的爭議會得到妥善解決。雖然事情最後鬧僵,但這部名為「愛睜開了眼睛」的紀錄片在中國境內多個視頻網站上依然能夠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