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烏克蘭人民共和國 文章列表
#
烏克蘭人民共和國
約 10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際
兩岸
軍事
專欄
長平觀察:烏克蘭戰爭─地獄版的「緬甸詐騙園區」
如果你去網上搜索巴赫穆特,你看到的圖片大多仍是高聳的教堂、安詳的街道和翠綠的公園,和世界上大多數城市一樣,是一代又一代人成長和生活的美好家園。但是,自從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這樣的和平景象已不復存在。它已經被炮火摧毀,滿目蒼夷,遍地死傷。參與摧毀這座城市的士兵中,有一個是來自中國的雇傭兵馬卡龍。
德國之聲
2025-03-21 07:00
評論
政治
兩岸
國內
軍事
專欄
王義雄觀點:台灣年輕人不願為賴清德的台獨夢想戰死沙場
國軍志願役人數在去年6月底降到15萬人,是2018年後新低。再根據2025年度國防預算書,2025年減少的預訂員額中,都是基層部隊骨幹的士官、上等兵和一等兵,而選擇賠錢退伍的軍士,在過去4年已增加4倍之多,國軍歷年招募成效一夕崩盤,驗證了「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俗語。
王義雄
2025-01-23 06:50
評論
政治
兩岸
國內
專欄
王義雄觀點:賴清德要和平還是要戰爭,應向人民說明
第15屆台北、上海雙城論壇在蔣萬安忍負重之下,終於順利落幕,上海來的客人雖有遭遇一些獨派零星抗議,但整體來說還算完美,多年來兩岸交流之路因為民進黨的打壓抹黑一直是風雨飄搖,民進黨為了實行台獨寧可阻斷各種官方交流管道,以至於連三位一貫道信徒在大陸被逮捕,海基會都還要厚著臉皮拜託蔣萬安在雙城論壇上,請上海官方幫忙找人,家屬也明知這不是台北市政府的職責,卻也抱著一絲希望請蔣萬安幫忙,兩岸明明有著最近的距離,卻像是相隔最遙遠的陌生人。
王義雄
2024-12-26 06:50
新聞
國際
歷史
《紐時》關注「中華台北」困境:台灣選手在巴黎奧運被迫迴避國家問題
據《紐約時報》10日報導,奧運宣揚國際團結與和平,但實際上難以政治歸政治,體育歸體育,政治和國家間的矛盾無法在賽事中避免。尤其奧運以國家為參賽單位,賽場競爭容易激發愛國情緒,甚至演變成極端的民族主義表現。
蔡娪嫣
2024-08-11 15:52
新聞
國際
兩岸
國內
軍事
美中競爭委員會首次訪台》蓋拉格:台灣人應相信美國挺台 副主席建議在台合作產製軍武
率團訪問台灣的美國聯邦眾議院「美國和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籍眾議員蓋拉格22日強調,不論之後誰入主白宮,台灣應相信美國會與其同陣線。同行的民主黨籍委員會副主席克利胥納莫提認為,應開始思考合作一起產製無需太多智慧財產權轉讓的項目。
簡恒宇
2024-02-22 18:00
新聞
國際
兩岸
BBC:對西方來說,2023為什麼是「不舒服的一年」?
在過去的12個月裡,美國、歐洲和其他主要民主國家在國際政治舞台上遭遇了一系列挫折。
BBC News 中文
2024-01-03 12:00
評論
國內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比較戰時美中與美蘇空軍合作
筆者最近出的新書《中美聯合:美國陸航在二戰中國戰場》,以美軍第23戰鬥機大隊為核心介紹二戰期間的美中軍事合作,尤其是空軍方面的合作。好巧不巧的是,謝爾希·浦洛基(SerhiiPlokhy)的《被遺忘的烏克蘭私生子:美軍在蘇聯的祕密基地(KGB檔案中你所不知道的二戰故事)》(ForgottenBastardsoftheEasternFront:AnUntoldStoryofWorldWarII)也在台灣出版。
許劍虹
2023-12-03 07:20
評論
國際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一戰結束105年─那些被扶正的「次要戰場」
今年11月11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5周年,提到這場「終結所有戰爭的戰爭」(TheWartoendallWars),大家都把重點放在「西線戰場」(TheWesternFront)的壕溝戰上。其實也不奇怪,畢竟像戰車、飛機以及潛艦等新武器的首次運用,都發生在這條以英國、法國還有德國為主角的戰場上,極少有人去關注東線、巴爾幹、加里波利、中東以及遠東等次要戰場。
許劍虹
2023-11-12 07:2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軍事
專欄
廖宏祥觀點:從李克強之死,談台灣與中國的情報分析
李克強死後,台灣和海外的中文媒體不乏猜測其死因的陰謀論,但是西方主流媒體對這類的陰謀論嗤之以鼻,認為習近平大權在握沒有動機謀殺李克強。我無意猜測李克強的死因,但要從另一個角度談民主國家和專制極權政體,因爲對國家安全的計算不同,所以對彼此陣營的認知與決策都非常陌生,造成誤判。
廖宏祥
2023-11-08 07:10
評論
國際
政治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中華民國與以巴問題
最近因為極端恐怖組織哈瑪斯(Hamas)對以色列發動的襲擊,人們的視角又突然從東歐轉移到了中東。近年來以色列已大幅改善了與眾多阿拉伯國家的關係,不過哈瑪斯在伊朗的支持下卻仍舊沒有放棄暴力抗爭的路線,相信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中東仍舊不會安定。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的抗爭,並不始自1987年成立的哈瑪斯,而是早從以色列建國當下的1948年就開始了。
許劍虹
2023-10-15 07:10
新聞
國際
財經
科技
下班經濟學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華爾街日報》馬斯克:為何他是美國最重要的資產之一,卻又是不聽話的獨行者
大多數商界領袖終其一生都不會製造出什麼國際事件。而馬斯克(ElonMusk)在這個9月就製造了兩次。
Greg Ip
2023-09-29 10:09
評論
國際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烏克蘭的九一八事變─回顧2014年的克里米亞與烏東衝突
烏克蘭戰爭至今已持續1年,雖然這場戰爭與1937年到1945年之間的抗戰並非完全一樣,卻有許多地方十分類似。最大的相似之處,當屬這場戰爭為一場明確的侵略與反侵略戰爭,烏克蘭屬於被侵略的一方,接受西方國家的支援。澤倫斯基在美國國會的演說,讓筆者聯想到蔣夫人宋美齡1943年2月18日在同一場合的演說。
許劍虹
2023-09-17 07:20
評論
國際
風書房
歷史
變烏俄國運之戰:《黑土埋輪》選摘
嘿,黑海旁的某處,一位年輕的哥薩克爬上他的馬。哀傷地,他和他的許嫁分離,但更哀傷地,他亦與烏克蘭分離。——《嘿,翔隼Гей,соколи!》
李大衛
2023-09-01 05:10
新聞
國際
政治
「台海和平,世界就和平!」賴清德紐約發聲:和平是燈塔,未來將持續蔡總統的四大堅持
賴清德副總統特使團12日抵達紐約,賴清德13日(台北時間14日凌晨)更在紐約出席僑宴,除了美國在台協會(AIT)執行理事藍鶯(IngridLarson)出席,AIT主席羅森柏格(LauraRosenberger)也以視訊方式參與。賴清德表示,不論極權主義對台灣的威脅有多大,我們絕不會畏懼、退縮,一定堅持對民主自由的價值;他也強調「台灣安全,世界就安全;台海和平,世界就和平」。
國際中心
2023-08-14 18:11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為什麼深藍會喜歡俄羅斯?
自從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侵略戰爭之後,一股詭異的現象在台灣發生,那就是過去在冷戰時代最反共抗俄的群體,搖身一變成為了普丁的啦啦隊。每天筆者都會從自家長輩或者一些深藍群組中,收到大量支持俄羅斯出兵烏克蘭的「短訊息」,這些「短訊息」大多粗製濫造,一看就是來自中國大陸網站的「農場文」,可是長輩們就是深信不疑。
許劍虹
2023-07-30 07:20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經濟
紐西蘭恐成「五眼聯盟」破口?紐西蘭總理希普金斯訪中,雙方關係持續改善
紐西蘭總理6月30日結束在中國為期多天、多城市的訪問,期間會見習近平、李強等高層官員,強化與中國的雙邊關係。專家認為,紐西蘭與澳大利亞在抗中立場上有所差異,但兩國持續改善與中國的關係,將造成印太戰略的弱點。
美國之音
2023-07-04 17:00
評論
政治
國內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深藍」是何以走向「紅統」的?從前南斯拉夫聯邦看台灣
完成《誰最痛恨蔣家父子─談外省族群與蔣家的關係》一文後,筆者想繼續討論何以「深藍」會成為「紅統」的問題。因為根據前文的研究,其實遭受中華民國國家暴力最兇狠對待的族群,可能就是第一代隨政府遷台的外省族群。可是第一代的外省族群並不會基於對兩蔣的質疑或者痛恨而去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為他們大多有過對日抗戰和國共內戰的經歷。
許劍虹
2023-07-02 07:20
新聞
國際
兩岸
不認同拜登稱習近平「獨裁者」,紐國總理希普金斯:中國政體是「他們的事」
周末將赴北京正式訪問的紐西蘭總理希普金斯22日表示,他不同意美國總統拜登有關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是「獨裁者」的言論。被問及中國人民是否對政府形式有發言權時,他說,如果中國人民「想改變他們的政府體制,那將是他們自己的事。」
蔡娪嫣
2023-06-22 18:39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不滿北京堅持「挺俄」!波蘭正在調整對中策略,並加強與美國合作
俄烏戰爭是歐洲自二戰以來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不僅改變歐洲既有地緣政治版圖,也讓中俄之間的密切關係備受關注。《南華早報》近日指出,由於中國至今仍拒絕譴責莫斯科,導致北京在歐洲的形象,於新冠疫情後進一步惡化,中東歐大國波蘭更因此調整其對中政策,轉而加強與美國的合作。
陳艾伶
2023-06-20 19:00
新聞
國際
兩岸
國內
歷史
前美國安顧問波頓演說》批中國扭曲《上海公報》原意 籲美台建立深度戰略對話
「實力不是挑釁,軟弱才是」,美國前國安顧問波頓29日擔任世界台灣人大會主辦的第12屆海內外台灣國是會議講者,強調中國才是挑釁者,而美國應和台灣有深度的官方戰略對話,也要聯合盟友商議突發事件應對計畫。他亦稱,任何國家的外交政策要符合現實,台灣是個主權獨立國家。
簡恒宇
2023-04-29 21:00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