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林正修 文章列表
#
林正修
約 21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兩岸
專欄
文化
林正修觀點:耿彥波何時信佛教?
1958年出生的耿彥波,本月年滿六十,眾人關心這位太原市長是否能從正廳級升上副省級,否則只有屆齡退休一途.而作為中國長期的觀察者,我不在意耿是否有新職,我只關心耿彥波何時公開他的信仰,種種跡象看來,他應該早就是個佛教徒。
林正修
2018-11-18 06:20
新聞
政治
國內
歷史
國民黨原中央黨部大樓前身 竟是日治時期紅十字會 與總督府「一公一母」建築對話
建築史與文化資產研究工作者凌宗魁,今(22)日出席黨產會聽證會,針對國民黨中山南路前中央黨部大樓,改建前之歷史建物價值提供專業見解。凌宗魁表示,前中央黨部大樓在1910年被日本殖民政府總督府納為公有地,因應日本的西南戰爭,殖民政府模仿歐洲人道救援組織,在台北成立日本赤十字社台北支社(即紅十字會),作為醫療戰爭後勤支援基地,日本赤十字社總裁依照慣例由日本皇后擔任,台北支社隔著景福門,和象徵日本天皇的總督府,形成「一公一母」的建築對話。
林上祚
2018-05-22 16:21
新聞
政治
國內
新新聞
新新聞》昔日學運領袖看今日校園黃絲帶
「為什麼不為愛獻身行動?」是台大地下刊物《自由之愛》的發刊詞標題。一九八六年發行的《自由之愛》不理會學校既有的審稿制度,直接挑戰校方權威,搭配肥皂箱演講、校園遊行,發起「大學改良芻議」連署。當時台灣尚未解嚴,但校園民主化的鐘響就先在台大校園裡傳開。
李佳穎
2018-05-09 18:00
新聞
政治
國內
新新聞
新新聞》八百萬選民支持用負數票淘汰爛蘋果
「負數票」制度,可以選擇投下反對票說「NO」,讓選民投票時不再只能選擇「爛蘋果」,或含淚投票乃至放棄投票。負數票協會理事長張天鷞強調,根據民調顯示,台灣有四三%選民,換算約有八百萬人,贊成這項選制改革。
蕭介雲
2018-04-25 18:20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林正修觀點:沒有中心的「一」可能嗎?
蒙元帝國,列寧與乙太坊(Ethereum)有什麼共通與相連之處?
林正修
2018-01-07 06:20
評論
國際
專欄
林正修專欄:被背叛的革命與被罷黜的繼承人
1924年列寧離世後的幾個月,蘇聯紅軍的創建者列‧托洛斯基(L‧Trotsky)出版了「十月的教訓(УрокиОктября)」。這是一本黨爭的政論小冊。主要引用列寧的話語,批評卡米涅夫與季諾維耶夫,當時他們與史達林三人共同執掌蘇聯最高權力。
林正修
2017-12-24 06:20
評論
國際
風書房
歷史
新新聞
專欄
文化
林正修觀點:以舌尖上的記憶,療癒民族的偏執與陷溺
安妮亞‧馮‧布連姆森(AnyaVonBremzen)1963年出生莫斯科,十一歲時和媽媽移民到美國,之後安妮亞成為知名美食專欄作家。而在離開俄羅斯近四十年後,她寫了「精通蘇聯料理藝術」一書,從餐桌上的食物回溯近俄羅斯故土百年來的變遷。此書的分量遠超過美食導覽或一般的文化獵奇,從說服的效果來看,美國歷來發動的反蘇宣傳,也許還不如這對來自蘇聯母女的親歷來得真切。這本書是一個關於食物,渴望與自我追尋的故事,讀來令人拍案稱絕又笑中帶淚。
林正修
2017-12-03 05:50
評論
國際
政治
專欄
林正修專欄:加泰隆尼亞的慢拳搏擊
加泰隆尼亞自治區議會當地時間27日下午(台灣時間晚間9時許)通過決議,正式宣佈脫離西班牙政府獨立。西班牙總理拉霍伊隨即呼籲西班牙人冷靜,並稱加泰隆尼亞將恢復法制。
林正修
2017-10-28 06:20
評論
國內
藝文
新新聞
專欄
文化
林正修專欄:探索中不斷轉向的李永平
李永平連結了南洋與台灣,現代與古典;他既是台灣作家,也是馬華文學的一員。李永平也是費解的,如何理解他的轉向?如何藉回溯他的一生而看到比文學更寬廣的視野?
林正修
2017-10-07 05:50
評論
國內
歷史
新新聞
專欄
文化
林正修專欄:草船借箭的「杯具」
讀〈出師表〉可以看到劉禪所代表巴蜀厭戰的人心,但漢語的定式思維中,分辨忠奸比還原真相來得重要。正是這種長期的集體怠惰,讓後人看不到諸葛的戰略偏執。
林正修
2017-09-22 05:50
評論
國內
新新聞
專欄
文化
林正修專欄:文言文何不加上拉丁文?
公元前四十七年,凱撒在內戰中擊敗了對手,他給元老院的捷報中只有三個字:VENI,VIDI,VICI(我來,我看,我征服),集簡潔,誇耀與威嚇於一短箋之中。一百多年後,歷史學家塔西陀(G。C。Tacitus)卻嚴詞批判羅馬當權者的窮兵黷武,他寫到“Auferre,trucidare,rapere,falsisnominibusimperium;atque,ubisolitudinemfaciunt,pacemappellant。”(蹂躪,屠殺,篡奪,他們謊稱為帝國;他們制造出沙漠,然后稱之為和平)。
林正修
2017-09-11 07:00
評論
國際
新新聞
專欄
林正修觀點:瑜珈之國沒有魔法
8月5日在印度孟買,有一場亞太中重量級(Middleweight,WBOAsia&Pacific)的拳王爭霸賽,對陣的雙方是印度的VijenderSingh與中國維族選手祖力皮卡爾·買買提艾力(ZulpikarMaimaitiali),終場以印度拳手獲勝,但之後他卻說:「願把勝利送給對手,因為我不希望兩國在邊境對峙,我希望兩國和平...」
林正修
2017-08-27 06:15
評論
國際
歷史
新新聞
專欄
林正修專欄:百年悲情之谷喀什米爾
斯里納加(Srinagar)一直是喀什米爾縱谷(Kashmirvalley)的首要城市,現在則是印控查謨-喀什米爾邦的雙首府之一。在這個波斯裔穆斯林佔絕大多數的城市,新德里派駐在此的軍警與文員看起來無疑像是外國人。
林正修
2017-08-16 05:50
評論
國際
政治
新新聞
專欄
林正修專欄:新德里的大棋盤
中、印自1962年戰爭以來,邊境零星衝突與地緣較勁從未停過。看似是典型的安全難局,其實50多年來,兩國各自已經歷經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雙方衝突的性質也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林正修
2017-07-30 07:00
評論
國際
兩岸
新新聞
專欄
林正修專欄:如果劉曉波走不出羈押病房
對諾貝爾和平獎來說,習近平是個風險與回報雙高的潛在標的,台海的和平無疑是上選好題,中國的民主深化更是足以和結束冷戰比肩的大文章。
林正修
2017-07-13 07:0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新新聞
林正修專欄:獨攀與深潛 關於自由與解放的運動
獨攀與深潛,這兩類運動的核心是個體直面死亡的風險。也正因為一次失足就無可彌補,所以特別要懂得知時勇退。孰像搏命修禪或是生死交關的瑜珈練習,最後面對的其實就是自己。
林正修
2017-06-18 06:30
評論
國內
新新聞
專欄
觀點
林正修專欄:安娜.日耳曼的故土
二次大戰前,日本籍的李香蘭,歌迷、影迷遍及滿州、中國內地、日本與台灣。上世紀60、70年代的波蘭與蘇聯,也有一位出身與李香蘭及鄧麗君類似的歌者──安娜.日耳曼。
林正修
2017-06-04 06:30
評論
國內
林正修專欄:胡蘭成及其縮水贗品
作家稱書中誘姦學生的角色是「胡蘭成縮水又縮水的贗品」。「胡式贗品」的提法切中父權要害。只要把胡蘭成的書與「房思琪」並讀,遇到贗品則可談笑用兵。
林正修
2017-05-21 07:10
風生活
健康
吃水果瘦身,小心減肥不成,反而得到糖尿病!
台中一名44歲謝女士,3個月內體重減了10公斤,不過並非瘦身有成,而是糖尿病引起。她每天吃七分水果,喝半糖珍珠紅茶,還有含糖豆漿,血糖迅速升高,造成她腹痛、嘔吐掛急診,已經酮酸中毒,住進加護病房三天降下血糖,再轉到一般病房四天才出院。醫師特別提醒糖尿病和糖尿病高危險群,不宜用水果代餐,因為現在的水果甜度都很高,民眾以為是健康蔬果餐,卻在不知不覺中攝取過多糖分。
健康醫療網
2016-06-03 15:00
評論
觀點迴響:何時,還我以新的清史?兼評《絕響的滿語》之報導
遠在紐約的作家胡晴舫、以及海西工作室的林正修,不約而同轉發給我這篇報導《滿語成絕響黑龍江小學堅守最後希望》。以我對滿語的了解和認知來說,第一反應就是,這個標題下錯了。
穆通安
2015-01-31 05:4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