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修專欄:胡蘭成及其縮水贗品

作者表示,已故作家林奕含在人生最後的訪談中,曾說她書中誘姦學生的角色李國華「是胡蘭成縮水又縮水的贗品」。她說這類人「非常自戀,所以對自己無限寬容」、「思想體系非常畸形,卻用修辭與譬喻來填補」,至於如何處理二流贗品為禍,答案不是更多的父權,而是覺醒互援的女性網絡。(取自游擊文化臉書)

作家稱書中誘姦學生的角色是「胡蘭成縮水又縮水的贗品」。「胡式贗品」的提法切中父權要害。只要把胡蘭成的書與「房思琪」並讀,遇到贗品則可談笑用兵。

已故作家林奕含在人生最後的訪談中,曾說她書中誘姦學生的角色李國華「是胡蘭成縮水又縮水的贗品」。她說這類人「非常自戀,所以對自己無限寬容」、「思想體系非常畸形,卻用修辭與譬喻來填補」。林奕含建議讀者跳開小說細節的糾纏,同她一起叩問「藝術與真誠之間的根本關係」。

心谷寒潭,任女子投水自盡

希臘悲劇開始,藝術所呈顯的真實就包含人性的陰暗。姑且不論林所提的「中文浩浩湯湯五千年的傳統」是否為真,即使在詩經發軔的年代,與「思無邪」平行發展的春秋歷史也充滿了慾望、謀略與斑斑血淚。回到現代中文語境中,除了張愛玲與胡蘭成之外,只要讀過魯迅、張承志甚至對岸官方吹捧的莫言,對中國與人性都不敢抱絲毫樂觀。

但林奕含的叩問與「縮水贗品」的譬喻仍深具意義。作家以其切身之痛,告訴世人文才或僅是對文學的品味,完全無法保證人品,正如中國歷朝多位權奸,不都也寫得一手遒勁的好字。她也許還想說,真品一樣會騙人,但一般人遇到的多是縮水贗品。林奕含多次提及的「真品」胡蘭成,其人對中國文化的見解,世人恐有過譽之嫌,但其典型角色在兩性關係中的深度,卻被嚴重的刻板化與低估。

胡蘭成。(取自中文百科在線網)
胡蘭成。(取自中文百科在線網)

眾所周知,胡蘭成曾被汪精衛延攬為宣傳部長,但其後因對局勢判斷不同與汪反目,開始流亡與寫作的生涯。胡一生幸運的地方,就是他有足夠的年壽與相對安逸的環境,可以把自己的政治主張及文化見解傳諸後世。而胡蘭成流亡客居的後半生,得益於幾位傾心於他的女性與日台兩地的知己友人。

綜觀其一生,胡蘭成大部分的婚外異性緣都在其發跡前或流亡後。客觀上,他並未以權勢強占仰慕者的便宜。但除了在才情上可以與胡比肩的張愛玲以外,其餘幾位與胡的關係是極不對等。對胡蘭成來說,深情是真,但無情亦是真。香港作家鄧小樺形容胡蘭成是感情的虛無主義者,覺得「他心如深谷,谷底有個無盡寒潭,任女子投水自盡,亦是波瀾不驚」。

贗品光輝柔滑卻齷齪

該如何看待胡蘭成的魅力?

顯然感受這般吸引力不只是年輕的女性,胡對政局的敏感與傳統文化獨到品味,對不滿僵化粗魯政治現況的心靈極具有感召力。而已經作古的胡蘭成,也透過文字和千萬女性讀者深度交流。他有別於傳統的大眾情人,只知情話綿綿,而能夠與女性同感幽微之處。他見過歷史大場面,卻無一般英雄人物的自吹自擂。胡蘭成陰柔虛無的人格特質,對於一向矜持或自視甚高的異性而言,可謂人間極品尤物。

祖師胡蘭成或許真是人間極品,問題在於追仿者多為贗品。許多胡的追仿者,才不如胡,占有慾卻遠勝於胡。這些人就像胡蘭成形容《金瓶梅》裡的人物,「正如陰雨天換下沒有洗的綢緞衣裳,有濃濃的人體的氣……也有熠熠的光輝,捏一捏還是柔滑的,可是齷齪。」而林奕含就是遇上這種縮水的贗品。 (相關報導: 杜絕下個林奕含!司改決議通姦除罪化 性侵受害者不再「被反咬」 更多文章

在仰慕者的眼裡,尤物已婚未婚、有無富貴權勢都不是關鍵。她們但求與對象有生命的交會,而未必在意名分與結局。感情的博奕,更多是心靈韌性的較量。一旦真的愛上了,不乏看似優勢的一方卻在對方面前極度扭曲自己的案例。可惜林奕含與憂鬱症奮戰,很難是有主控權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