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在傳統中國具特殊意象,因棲息於山林原野,其「隱」與「靈」特性尤其明顯,被視為「仙獸」之一。鹿隻多以群體出沒,《詩經》以之比喻君子與有德之友相伴同樂。宗教上鹿具有良善慈悲的特質,佛教寓言以鹿捨身救人比喻菩薩渡眾;鹿也被視為明君聖王降世之兆。民間採「福祿壽」諧音,以「鹿」代「祿」象徵加冠晉爵。公鹿繁殖期以角互鬥,其意象也被詮釋為權力爭奪,例如「逐鹿中原」與「鹿死誰手」。不僅傳統中國視鹿為祥瑞,鄰近的日本也強調鹿隻尊貴通靈的特質,鹿之聽力敏銳可傳達祈求者之聲,因此以鹿肩胛骨卜卦並將鹿角用於薩滿儀式。「鹿之報恩」(鹿の恩返し)亦屢屢出現於民間故事,強調鹿性善良。更重要的是,鹿茸長成鹿角、解角再長新茸的過程,年復一年生生不息,恰與日本稻作文化相互輝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