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時代改變 文章列表
#
時代改變
約 17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內
專欄
文化
王如玄觀點:讓年夜飯除了年味,更有人味
再過幾天就要過年了,家庭日常的「誰做家事大掃除」、「誰上街採買年貨、誰煮一大家子的團圓飯」、「吃完飯,誰洗碗?誰整理廚房、倒垃圾」這些每天生活瑣事的分工或不平等,到了過年反而增加衝突導火線。
王如玄
2025-01-24 06:30
財經
40年前就打破性別界線:高橋留美子如何不斷進化,創造新的《亂馬1/2》
時隔35年,格鬥戀愛喜劇傑作《亂馬1/2》以動畫之姿捲土重來。作者高橋留美子在「LGBTQ(少數性向者的總稱)」這個名詞還不存在的1980年代開始,就持續創作出性別模糊的角色。讓我們回頭審視其代表作品中登場的角色,考察隨著時代改變的性別「境界搖擺」。
nippon.com
2024-12-20 07:40
風生活
文化
職場
日本
國際
強制尾牙成職場霸凌 日本改「自由參加制」 百人企業只來5人
日本年終尾牙文化出現重大轉變!隨著職場型態改變,今年日本企業間掀起「自由參加制」尾牙風潮,不料卻造成「撲空危機」。有百人規模的稅務所舉辦尾牙,開場時竟只有1人到場,最後僅5人參與,讓老闆獨坐空桌前的照片在社群媒體引發熱議。「來的時候,就只有我一個人在座位上滑手機打發時間」,一間日本百人規模稅務所的老闆坐在燈火通明的居酒屋裡,面對眼前一桌還沒動過的料理,無奈地向記者說明年終尾牙慘況。
高畷祐子
2024-11-22 15:27
評論
國際
政治
歷史
專欄
謝明瑞觀點:美國大選的性別取向
美國講究男女平權,但至今仍沒有產生過女性總統,為什麼?
謝明瑞
2024-11-14 07:00
風生活
職場
不是工程師、醫生!律師直言「人生重來會改做2個賺錢職業」,免看學歷人人都能做
隨著時代改變,許多新興行業興起,近期有律師發文表示,如果時光倒流,自己應不會讀大學,而是國中畢業就去當木工學徒,最多讀高職水電科,先當學徒,多年後出師當木工或水電師傅,十幾年後再建立自己的工班團隊,接著和室內設計師或統包合作,可以有可觀的收入。他也補充,木工水電是超級實用的一技之長,因中古屋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地方須修繕,房客會有報修需求。
江庭榛
2024-11-04 17:08
新聞
政治
繁華街拉過客、選過日本議員 出身中國的李小牧談台、日民主與情感共鳴
廣為台灣人所熟知的「歌舞伎町案內人」李小牧,目前在新宿歌舞伎町經營「湖南菜館」,並積極投身政治運動,也時常關心台灣的民主。過去長期在新宿發展,甚至近期預計在台灣推出新書,同時非常關心台灣民主的他,也一直有關注國際政治經濟議題。目前已經歸化「日本籍」的他提到,對日本人來說,台灣的安危不僅是政府的事,更是每個公民關心的事。日本與台灣有著密切的歷史聯繫和文化相似性,這讓兩地人民之間有一種自然的共鳴和情感連結。
黃信維
2024-10-24 08:00
新聞
國際
兩岸
北京如何改造香港人思想?BBC深度剖析「國安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國慶日,香港鋪天蓋地掛滿五星紅旗和宣傳標語,學生也被動員慶祝。BBC中文採訪多名中小學教師及專家學者,了解「國安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如何改變學校,長遠能否改造香港人的思想。
BBC News 中文
2024-10-01 11:16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科技
在野法潮》脫下律師袍成為創業家,開創法律科技新領域
隨著AI人工智慧應用逐漸成熟,為各產業帶來新一波數位轉型的衝擊,法律產業亦出現了「法律科技」(LegalTech)的嶄新應用。事實上,產業導入數位轉型並非新鮮事,但在各種數位科技應用百花齊放的當代中,法律產業數位化的程度相對較為保守。
梁雯晶
2024-09-24 05:30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經濟
鄧小平120週年冥誕:如果鄧小平還是中國領導人,他現在會怎麼做?
8月22日是中國已故領導人鄧小平誕辰120週年紀念日,中國官媒在此之前密集發文紀念回顧。作為鄧小平主要遺產的改革開放和中國現代化,也再次成為各方討論焦點。
BBC News 中文
2024-08-23 08:00
風生活
新知
台灣本土知名服飾又少一間!消費者不捨喊「小時候的回憶」,最後營業日期曝光
位在台中豐原的知名服裝行「太空船」,將於9月10日熄燈。陪伴在地民眾40多個年頭,成為許多人從小到大不可或缺的回憶。近日該店於「豐原好康聯盟」臉書社團上分享,太空船服飾因租約到期,即日起至9月10日全面9折,貼文中寫到「挺過疫情挺不過各種漲價」。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4-08-12 15:30
新聞
國際
川普擁主場優勢卻遭槍擊?賓州巴特勒白人逾9成 重度傾向共和黨
美國前總統川普今天造勢濺血的賓州城市巴特勒(Butler),是一個以鋼鐵業起家的藍領小鎮,而鋼鐵業近幾十年來沒落之後,這個城市便一直試著重塑,努力在經濟上站穩腳跟。
中央社
2024-07-14 10:40
新聞
政治
財經
自曝半夜不睡在「觀察台電」 童子賢曝被罵心聲:能源方面,台積電挺我
和碩董座童子賢日前一改過往反核立場,表態主張核二、核三延役,並引進採用「芬蘭的OL3核電廠」等說法,引起綠營支持者以及反核團體的炮轟。童子賢今(27)日出席今周刊論壇時,再度提到台灣能源問題,他強調,AI時代改變了生活型態,算力就是國力,而台灣要維持這個優勢就需要充足的電力。他更透露,雖然自己近來的說法遭到很多人砲轟,但在能源這方面,其實台積電是挺他的。
張庭維
2024-06-27 19:05
地方新聞
高雄
郭智輝考察亞洲新灣區 賴瑞隆:打造半導體、AI產業群聚落地高雄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賴瑞隆、陳玉珍委員於今(6)日,邀請新任經濟部郭智輝部長,前往高雄亞洲新灣區考察。經濟部產業技術司邱求慧司長、技術投資司張銘斌司長、產業發展署鄒宇新副署長、中小及新創企業署陳秘順代理署長、產業園區管理局劉繼傳副局長、國家發展委員會產業發展處陳瓊華副處長、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林俊秀副署長、南科管理局李信昌副局長、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高鎮遠副局長、都市發展局等人也一同出席,針對南部AI生態園區規劃進度、半導體大廠投資高雄及招商進度、高軟二期及亞灣新創園2.0辦理進度聽取簡報及座談。
徐炳文
2024-06-06 18:46
新聞
國內
財經
科技
產業觀點
風傳媒趨勢論壇》葡萄王低碳轉型變革之路,曾盛麟接班後做了這些事
成立於1969年的葡萄王生技,迄今已有超過半世紀的歷史,這家老牌傳統製造業在10幾年前,公司內部還在使用3.5吋的磁碟片,也沒什麼人會用Email,這讓身為二代的曾盛麟看不下去,於是在接班之後致力推動轉型,從數位化、減碳、CSR到ESG無役不與,如今已經連年名列公司治理評鑑前5%企業。
林彥呈
2024-05-18 15:30
風生活
下班經濟學
理財
新知
為何有錢人能越來越有錢?研究曝富人才有的4大共通點,一看就知道和窮人差別在哪
日本現在擁有金融資產的人和沒有金融資產的人漸趨兩極化,持有100萬日圓的人已算是少數。大多數人的習慣使他們難以存到錢,必須採取一些方法才能累積平均以上的存款。
晴好出版
2024-05-12 12:10
風生活
品味生活
用五感 細細品味生活|2024威醺生活日「風味輪盤」正式啟動!
對你來說,生活中的「五感體驗」是什麼?我們或許早已被行動裝置的聲光效果給制約,很久沒有深切地使用我們的感官去感受這個世界,這一次,2024WCW威醺生活日以「五感風味輪盤」為核心,透過「眼耳鼻舌身」五個感知器官為媒介,為我們探索生活、延伸知覺,「平性」而論,感知生活風味的奧妙之境。
張世文
2024-04-30 14:42
地方新聞
新竹
廣澤慈善協會公益傳愛 鼓勵新世代「愛要大聲說」
新竹市廣澤慈善協會今(21)日於竹市指澤宮廣場舉行「愛要大聲說,文具自己買」公益活動,邀請11所國小、超過1,500名親師生熱情參與,協會會長黃欉璨期許透過活動能喚起年輕一代尊師重道,弘揚孝道善行,在現代忙碌的社會中找回核心價值。會長黃欉璨強調,台灣民眾對情感的表達比較矜持含蓄,愛在心裡口難開,默默把感恩放在心中不敢表達,而時代改變了,我們應該鼓起勇氣「愛要大聲說!」
方詠騰
2024-04-21 18:59
風生活
環境
如何實現碳中和?專家揭5層設計思維
1990年代我在宏碁當工業設計師,當時正是臺灣3C代工從個人電腦,就是所謂的桌機跨入筆記型電腦生產的過程,我恭逢其盛見證臺灣主宰全球生產的榮景。尤記得當年因品牌商對塑膠外殼檢測標準的要求,但又同時面對客戶cost-down的壓力,會進行所謂下腳料的再生料添加,只能在15%或更低,甚至非檯面上為之。
綠學院
2024-03-26 17:1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軍事
觀點投書:軍人手持槍械卻不練刺槍
新近,陸軍在蔡總統視導一年制義務役新兵訓練時演練了幾個課目,徒手搏擊、手榴彈投擲、擒拿術等課目,近戰格鬥似乎是其中的焦點﹖此外,在老美的指導下,軍隊的體能戰技儼然走向了美式風格﹖走向為何其實並不重要,關鍵在軍隊的訓練就在「政治正確」下搖擺成風,如此見異思遷、左右擺盪,乃令訓練始終呈現青黃不接的狀態。
張博智
2024-03-25 05:30
風生活
下班經濟學
商業
職場
世界
日本
大老闆通勤時間都在做什麼?為什麼他們總是創意滿滿,原來他們搭車都在觀察這些事
我幾乎都是利用電車通勤,想要有靈感,我認為沒有比在車廂內更好、更重要的地方。電車中不只可以閱讀書籍或報紙,也有發呆思考的空間,還可以觀察周遭和流行趨勢,察覺世代年齡層不同的習慣,或觀察最新時尚或潮品。
經濟新潮社
2024-03-19 17:31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