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文憑主義 文章列表
#
文憑主義
約 31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內
專欄
葉日武觀點:集體嘲諷落魄人,就是台灣最美的風景?
日前,中華郵政招考新員工,吸引2萬多人報名,但是在複試當天,大多數媒體都聚焦於14名博士考生未能通過初試的事實,而且不約而同的選擇「全軍覆沒」這類的標題。而這當然不是第一次,例如早在2016年就已經出現「13名博士生筆試全數淘汰」的標題,此後年復一年樂此不疲。
葉日武
2024-03-27 06:50
風生活
國內
財經
下班經濟學
理財
職場
比起醫師更想當空服員!男女夢幻志願前10名公開,不到10%的人成功圓夢
第二屆「分科測驗」已今(15)日放榜!對於準大學新鮮人來說,從小到大所謂「我的志願」,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圓夢?雖然高等教育普及化,只是近幾年來,也引發「學歷貶值」與「學非所用」的爭議!即使頂著亮眼學歷,畢業後真的比較容易找到工作?甚至領取高薪嗎?文憑主義是否逐漸式微?其實擁有證照、一技之長才是王道?對此yes123求職網,特地進行「人生夢幻志願與學歷技能PK調查」,結果在今天(15日)正式出爐!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3-08-15 15:02
評論
國內
專欄
點教育》拒絕只願躺平的巨嬰,就從對自己的決定負責開始
林姓女大學生獨自前往仰光的詐欺園區並堅持和男友一起留在該區一事,令不少人質疑「大學教育有問題」。某大學校長因而提出「不能因林女具備大學的學歷,便歸因於大學教育出了問題」;並認為大學固然應該加強學生的通識教育和道德判斷能力,但家庭教育、國民教育、社會教育、國家整體經濟及社會治安等,也都需要改進。而一名自稱是林女同學的網友則推測,由林女鮮少與他人交談的表現,懷疑其是否獲得親友的關心。
諄筆群
2023-05-29 13:5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點教育》從教育觀點看國民法官的上路
三十多年來的教改成效並不顯著,希望國民法官的上路有助於教育實質的改變。
諄筆群
2023-04-17 13:50
VIP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林庭瑤專欄:獵巫高虹安,一場文憑主義的狂歡?
民眾黨新竹市長參選人高虹安的「戰學歷」風暴,不但民進黨和綠營側翼殺紅了眼,還由民進黨立院黨團由總召柯建銘領銜,向資策會下達三天函覆的最後通牒,宛如一場獵殺女巫的集體行動。
林庭瑤
2022-09-24 14:10
新聞
政治
都更政見遭打槍「不可能做到」 林佳龍批新北市府:無心就會找藉口
民進黨新北市長候選人林佳龍22日前往中和原岩攀岩館,在專業教練指導下進行攀岩體驗,承諾當選之後成立運動局,將攀岩納入重點培訓項目,也要強化和國際選手的交流。針對21日提出的危老都更政見遭新北市府打槍「幾乎不可能做到」,林佳龍則指出「有心就會找方法,無心的話就會找藉口來推拖拉」,從危老都更政見也暴露出侯團隊「每當提出有建設性、有創意的政見,就是先否定」,不要凡事「好好做事」,卻沒做出什麼好事。
蔡宜彣
2022-09-22 22:47
VIP
政治
公共政策
調查
新新聞
洗學歷誰之過1》民代學歷城鄉有別,台北新竹竟有過半議員具碩士學位
從前年高雄市長補選,藍營候選人李眉蓁被爆論文抄襲,到今年桃園市長選舉,前新竹市長林智堅台大與中華大學雙碩士學位被撤銷,台灣高教膨脹的惡業,在政治人物身上,一個接著一個連環爆。正當政壇愈來愈講究「世代交替」、「顏值」之際,候選人的形象包裝重要性逐漸超過政見,高學歷儼然成為中央與地方民代的標準配備,《新新聞》統計,林智堅曾服務過的新竹市議會,有近半數議員具備碩士以上學位,首善之區台北,61位市議員更有46位有碩士以上學歷。(系列2之1)
林上祚
2022-08-31 09:00
評論
國內
專欄
葉日武觀點:東南亞「台豬事件」中那些離鄉背井的求職民眾
一如既往,只要發生涉及中央政府執政能力的事件,就必定會出現大量的「洗腦風向文」。在東南亞「台豬事件」當中,很明顯的吹起3個風向,其一是閣揆蘇貞昌和外交部長吳釗燮用「一帶一路遺毒」牽拖到中共,其二是大量網友鼓掌叫好的譴責受害者「又貪又笨」,其三則是桃園市前議員王浩宇等人所言的「受害者9成以上知道自己要做詐騙」,以及「救回來的是詐騙慣犯」等等。
葉日武
2022-08-26 14:5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謝青龍觀點:大學百病叢生,何止抄襲重症!
2022台灣的縣市長選舉年,各黨精挑細選、損益評估,甚至不惜軟硬兼施、大幅調整人事,如此機關算盡,為的就是在這次選舉中獲勝,以利於在下一波的總統大選預先安插好各縣市的抬轎首長,並確保各黨在台灣政治利益版圖上的永續持股。一切安排妥當,蓄勢待發,未等選舉起跑號誌槍響,所有候選人早就已經在各自選區勤走基層、鞏固椿腳、營造形象,就怕一不小心就輸在起跑線上。
謝青龍
2022-08-22 14:5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葉日武觀點:忠於綠營或忠於台大?可能壓垮台大的千斤重擔!
註:台大學術倫理審定委員會9日對林智堅與余正煌涉嫌論文抄襲案,認為余生沒有抄襲,林生抄襲嚴重,做出撤銷林智堅碩士學位的決議。至於指導教授陳明通,後續也會依學倫程序調查。
葉日武
2022-08-10 13:40
新聞
政治
要林智堅知所進退?論文門恐衝擊綠營選情 王世堅寓意深長:尚未正式登記
前新竹市長、民進黨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論文門」風波不斷延燒,恐對民進黨年底選情帶來嚴重衝擊。對此,民進黨台北市議員王世堅在節目《鄉民大會》寓意深長表示,林智堅論文發生學術上的重大爭議,且林智堅尚未登記為正式候選人,距離年底選戰還有一段時間,民進黨內人才濟濟,「當事人應該知道該怎麼做」,並強調「解鈴還須繫鈴人」。
張家儀
2022-07-26 23:53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葉日武觀點:從林智堅論文抄襲案談天下文章一大抄的學術迷思
因為要競選桃園市長而被謔稱為「落跑市長」的新竹市長林智堅,和因為被黨中央冠上「陽光女孩」而不悅的前立法委員柯志恩,相繼逃不過見縫插針的政治鬥爭,因為論文相關問題而受到猛烈的政治攻擊。
葉日武
2022-07-07 14:50
評論
國內
專欄
葉日武觀點:讀書無用?學歷無用?難道妄言有用?
每隔一陣子,總是會出現一位名人(行銷和傳播學界稱為「意見領袖」),在媒體上倡議某種形式的學歷無用論,而媒體人普遍都極度的樂於追捧這類言論,例如我所熟知的知名範例就包括:被譽為「旅館業教父」的嚴長壽先生指責技職教育教學與實務脫節,而經常被視為「台灣首富」的郭台銘先生,則公開宣稱學者治國一定誤國,間接的指出大學教育內容與實務脫節。
葉日武
2022-06-23 13:50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調查
新新聞
繳更貴的學費、領更少的薪水 文憑主義如何設下無法翻身的「貧窮陷阱」?
多年來,學費喊漲聲浪大多集中在私立大學,但在我國私校學費高、弱勢生比例高的情況下,調漲學費一直是敏感議題。不過,學費只是階級問題下的冰山一角,儘管政府對於弱勢家庭已提供補助,但學者分析,考量就學後的生活開銷、畢業後所得薪資,以及政府挹注公私立學校的資源差距等因素,高等教育竟已成「貧窮陷阱」,讓弱勢學生越來越弱勢,這背後到底發生什麼事?
吳尚軒
2022-01-26 09:0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葉日武觀點: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您說笑了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這句話突然流行起來,只要是報導感人的事件,記者就不忘落下這句話。然而,任何國家或地區都經常發生一些感人的事件,豈不是應該說「全世界最美麗的風景都是人」。
葉日武
2021-09-09 06:2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學歷通膨,文憑主義下的高等教育
台灣基本薪資為24K,吸引許多移工前來本地工作;然而,普遍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移工,卻領著跟時下大學畢業的學生一樣的薪水,不禁讓人懷疑台灣的高教,給了年輕人什麼?
劉立心
2021-04-20 06:0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學習歷程勿陷入「大數法則」
教育部為配合108課綱預計在111學年度推動考招新制,高中職新設「學習歷程檔案」成為最大變革,為讓高一學子記錄學習軌跡並減輕高三升大備審資料的沉重負擔,卻有家長誤解學習歷程檔案是提高孩子升學的文憑工具而濫竽充數,恐讓學習歷程淪「大數法則」。
蔡哲明
2021-03-19 05:3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後霸凌省思-三五成群的「集體次文化」
高雄鳳山高職女生慘遭集體霸凌喧騰一時,率先動手狠甩巴掌的黃姓男子傳出被私刑斷手,住家甚至也遭潑漆蛋洗,施暴同儕一度人心惶惶,凸顯的是「三五成群」已成校園暴力的「次文化」。
蔡哲明
2021-02-25 05:40
風生活
職場
在台灣,畢業後拿個碩士文憑才能找到好工作?比起學歷,大企業更看重的3個能力
記憶中,小學下課後大夥會圍在柑仔店裡,一邊吃著黑人牙膏糖,一邊看著國中生大哥哥們打彈珠,有時稍微逗留久一點,大嗓門媽媽們會開始到處叫孩子回家寫功課。沒有任天堂、沒有安親班,電視只有三台選擇而且要等爸爸回家後才能打開;如果不想被父母叨念,吃完飯最好自動躲進房間裡看書,因為已被警告這次月考要前三名。
王淑華(小黛)
2021-01-13 09:24
評論
國際
專欄
鄭春鴻觀點:川普是一個有害的人─《正義》的作者桑德爾這麼說
再過幾天,對美國人來說,這可能是在他們一生在「國家最分裂」的政治氣氛中,來選舉一位總統。無論誰獲勝,在選後如何再把美國團結起來,都將成為前所未見的艱巨任務。
鄭春鴻
2020-11-02 07:1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