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教師員額 文章列表
#
教師員額
約 85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點教育》見樹不見林!「代理教師」問題怎麼解?
我國教育政策之制定,常陷入解決表面問題、只求速效的窠臼中,由於決策程序不當,未納入各方意見,故難以從各個面向、不同立場、相關因素做一分析與思考,是故政策之不周延,也就可以預知與想見。以近來吵得沸沸揚揚的「代理教師」問題為例,就可以窺見此一政策為何會落入今天這步田地。
諄筆群
2024-10-07 05:50
風生活
即時
不敵少子女化!北市口碑國小招不滿新生 「恐面臨減班」家長嘆可惜
受到少子女化衝擊,陸續傳出有大專院校、高中職退場。位於台北市文山區的永建國小,往年招生都是額滿情況,但今年卻傳出新生報到人數不足,面臨減班、排擠教師員額的情況,讓家長感到相當可惜。
柯家媛
2024-07-31 16:52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新新聞
連北市代理教師缺額都破百 全台教師荒你家孩子找不到老師上課?
今年6月開始,多所學校都發生找不到代理教師、代課教師的問題,下半年更出現選讀師資培育課程的大學生不足額的問題,敲響台灣老師培育不足的問題,孩子的教育權及教育品質,很可能就此受影響。
馮建棨
2023-12-01 08:50
地方新聞
嘉義
關心嘉義縣教育 翁章梁深入基層與教師座談
為瞭解學校教學情形及教學困境,嘉義縣長翁章梁親自走入校園,昨(20)日在教育處長李美華陪同下至永慶高中聆聽學校簡報教學情況與需求,傾聽教師心聲,也對教師們對學生辛苦的付出,表達感謝之意。
夏和宣
2023-11-21 14:53
新聞
政治
補助私大學雜費增至5萬、學貸免息限期延長 侯友宜提11項教育政策主張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今(6)日召開「侯友宜來改變友+1,投資教育,贏得未來」記者會,並提出11項教育主張,以「不能遺忘任何一個人」為目標,解決目前幼兒教育、108課綱、技職教育、高等教育面臨的問題,並做到「投資教育、贏得未來」。
戴祺修
2023-10-06 11:27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莊淇銘觀點:高中職全面免學費的道理─天下真的有免費午餐?
近年來,大學招生名額已高於高中學生畢業人數,只要孩子願意,在台灣就讀到大學畢業,可以說是人人必備的基本條件了。在這樣的前提之下,行政院日前宣布,明年2月起高中職將全面實施免學費,補助額度從公立學校學費6240元,到私校最高為藝術類學費的3萬5949元,屆時全國60.3萬名高中生都將全部免學費,列總經費為115億元。以往免學費有排富條款,此次取消排富,新增11萬名學生免學費。看似是為了實現十二年國教當初的目標,實則是未有配套就提高每一個學生被培育過程的社會成本。
莊淇銘
2023-09-02 06:40
風生活
品味生活
環境
信義書院 打造全台灣企業倫理教育平台
教室裡,每個學生低頭不語,安靜地沉思著該如何為手上15個永續議題排序,到底是文化多樣性、減少碳排放,還是縮短貧富差距比較重要?好不容易排出個答案,教授宣布進行下一輪是小組討論,所有人紙上的答案得從頭來過,而且必須找到彼此的唯一共識。
吳昭怡
2023-04-13 01:03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為民喉舌?為侯捨民?
大選將近,部分民間團體前仆後繼提出相關訴求連署承諾書或政策建言,積極扮演監督縣市首長候選人的另類代議制度角色,例如最為人知的不投降承諾書。攸關地方政府年度總預算歲出總額所佔比例最高、支出最大宗的教育相關經費,許多縣市家長及教師團體當然也不缺席這四年一次的盛會。筆者身為基層教育工作者想瞭解的是,這些發想究竟是為基層喉舌的興革建言,還是徒具形式的大拜拜活動?甚至是護航執政者的拍馬屁大會?魔鬼藏在細節裡。
知北遊
2022-11-18 13:30
新聞
地方新聞
新竹
林耕仁請益李家同 「教育界應學習工業界的優點」
國民黨新竹市長候選人林耕仁18日下午拜訪曾任靜宜大學校長、暨南大學校長及清華大學代理校長及總統府資政、現為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的李家同校長,請益教育政策並交換意見。李家同表示,「教育界要向工業界學習」,要重視「品質管理」及「紀律」。李家同校長也建議任市長施政時,要重視教育基本法提到的「因材施教」。
夏和宣
2022-10-19 21:42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從代課教師的社會問題談制度改革
教師節過後,代理教師的「公平問題」即波濤洶湧般浮現,根據7月中監察委員葉大華之調查報告指出,代理教師的工作內容和專任教師幾乎沒有差異,但給假、考核、申訴、薪資等權益卻未受保障。這遲來的檢討彷彿時光倒流回1931年在南京首倡教師節之初衷:「改善教師待遇,保障教師工作和增進教師修養」,只是同樣被政府漠視。
陳德銘
2022-10-10 13:30
新聞
地方新聞
桃園
教師節提教育政策 鄭運鵬:教育五條柱 師生我來顧
桃園市長候選人鄭運鵬今(28)日線上公佈教育五條柱第二波,在教師節這天用最務實的政策規劃,來祝福所有辛勞的老師們教師節快樂。他表示,未來將推動教育五條柱來提升學童和老師的教育環境,除了昨天已經提出的「校舍全面升級」與「頂大課程先修」之外,再加上「兩歲幼童照顧」、「雙語教學普及」和「教師照顧進化」,讓市府成為照顧學生與老師的遮雨棚,桃園教育持續大進化。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2022-09-29 03:15
新聞
政治
陳時中首端教育政策牛肉 盼打造英語學習環境、降低幼兒園師生比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今(21)日舉辦教育政策公布記者會,內容分為三層面,包括「鞏固教學根基」、「培植創新教育」,以及「每一個學生都重要」。陳時中強調,目標將100所幼兒園的師生比調降至1:12,也要解決高中教師員額不足的過勞困境,也要打造沉浸式的英語學習環境。
黃信維
2022-09-21 22:56
新聞
政治
林耕仁拋「教育新竹七主軸」 從學前到終身教育打造新格局
國民黨新竹市長參選人林耕仁15日上午以「與世界同步學習,開創新竹新格局!」為出發端出教育政策,針對新竹家長最關心的教育問題提出「教育新竹七主軸」,包括「零到六歲國家養」新竹加強版;公幼百分百、臨托3+1;發展實驗、科技、及雙語教育;人文教育與科技並重;改善學習環境如校舍更新與完成全市通學步道;教育預算逐年成長及終身教育再升級。囊括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教育環境及終身教育四大面向。
夏和宣
2022-08-15 18:53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調查
新新聞
今年1.2萬大學名額恐招不到新生 站在岔路口的私校政策該往哪走?
距離升大學的分科測驗剩下不到2個星期時間,私立大學校長們緊張的程度可能不下於考生,因為今年恐怕有上萬個名額招不到學生,第二波倒閉潮即將來臨。在學雜費光是付教師薪資便所剩無幾的情況下,高等教育的資源該如何重整,才能扭轉過半學生只能付較高學費,卻得不到更多照顧的現象?
吳尚軒
2022-07-01 09:00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調查
新新聞
操勞新課綱1》人力緊縮又遇雷隊友 團隊作戰竟成高中老師最大罩門
上路經過第一個3年的108課綱,如今終於慢慢站穩腳步,但這背後飽含無數教師的辛酸與無奈。尤其高中階段,儘管所有老師工時都因課綱而大幅增加,但教育現場長期人手不足的問題依舊未解,兩相夾擊下,意見紛歧的教師們要如何合作,又是更大的挑戰……(系列2之1)
吳尚軒
2022-06-10 09:0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點教育》中小學教師應該進行專業分工
對於中小學教師而言,108課綱的推動帶來不少衝擊,其中以課程研發為核心的課程設計、實施及評量,凸顯了現場教師所面臨的人力、能力不足問題。
諄筆群
2022-04-18 13:5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點教育》專案教師亂象頻傳,大學恐淪為「學店」
少子化的衝擊導致各校招生困難,可說是目前高等教育中最大的危機。但有些學校會以少子化等藉口巧立名目,當成減少一些必要人事支出的理由,例如「專案教師」的聘任及減少行政人員的員額編制,為的就是能省下人事成本的開銷。
諄筆群
2022-04-04 13:50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調查
新新聞
大學自治黑洞1》教育部要管有困難、校內監督半癱瘓 大學校長真成「土皇帝」?
1990年代的民主化浪潮已過30年,當年用以對抗威權的大學自治走到如今,卻面臨更複雜的挑戰。面對大學的監督,教育部礙於大學自治難以插手,校內監督又因校長一手掌握人事、經費而滯礙難行,面對新時代挑戰,大學治理要如何建立新典範,才能避免校長動輒被批為「土皇帝」的窘境?(系列2之1)
吳尚軒
2022-03-29 09:00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調查
新新聞
立法牛步1》私校倒閉校產歸誰?退場條例卡關難算陳年爛帳
少子化浪潮下,私立學校首當其衝,後段學校如何退場一再成為討論焦點,然而最相關的「私校退場條例」,歷經將近5年後依然卡關,直此同時,已經倒閉的學校仍面臨倒校產經過多年仍無法清算,校園恍若廢墟的困境,而究竟「私校退場條例」能怎麼化解這個困局?
吳尚軒
2022-02-18 09:00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調查
新新聞
美術老師兼著管資安 教育部200億元推生生用平板恐成災難一場
台灣教育的數位轉型過去呈現牛步姿態,儘管在歷經長達將近2個月的遠距授課後,終於獲得一絲轉機,卻反映出從教材到設備都缺乏的困境。對此儘管教育部狠砸200億元經費添購平板、研發數位教材,看似軟硬兼顧,但看在第一線教師眼裡,只要沒有補起教育現場最重要的軟體——教師人力,再大量的資源投入,恐怕都只是災難一場。
吳尚軒
2021-12-14 09:00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