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浪潮下,私立學校首當其衝,後段學校如何退場一再成為討論焦點,然而最相關的「私校退場條例」,歷經將近5年後依然卡關,直此同時,已經倒閉的學校仍面臨倒校產經過多年仍無法清算,校園恍若廢墟的困境,而究竟「私校退場條例」能怎麼化解這個困局?
農曆年前最後一天上班日,立法院趕著通過幾經延宕的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後,教育界期盼已久的「私校退場條例」草案(法案目前名稱為「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再度闖關失敗,留待下個會期再審,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指出:「因為牽涉到對條文的不同意見太多了,大家沒有好好地來談也不太適宜。」
隨著少子化浪潮不斷席捲而來,過去林立的各級學校,近年來陸續傳出災情,其中光是大專校院,從2014年以來就有11所走上退場命運,幾乎年年都有學校關門,全國私校工會更預估,7年後恐有40所私校面臨倒閉。
支持《新新聞》打造獨立自主的優質媒體,需要您做後盾!
點此支持《新新聞》,與我們攜手檢視公共政策、監督政府,守護台灣民主自由進步價值。
隨著私校崩塌的腳步越走越快,教育部在2017年提出「私校退場條例」草案,然而由於學校退場後,包含土地等校產是否應該收歸公有,從學校、教育團體到立委之間始終未有共識,如今將近5年過去,這部法案依然送不出立法院。
11所退場學校中,除了高鳳數位學院、興國管理學院由新東家入主轉型外,餘下僅高美醫專、台灣觀光學院2校已完成財產處置,其他學校在停辦後,不僅龐大校地依然擱置,董事會也尚未解散,便有私校教師形容,這種情況形同宣告不治後,仍然無法拔管善終。
隨著時光飛逝,不少學校的董事會,直到近年才終於被解除職位,並由教育部指派的公益董事接手,但多年沉痾爛帳,卻也讓他們吃盡苦頭,甚至心灰意冷。
永達案例:資遣費拖欠退休金縮水,公益董事也使不上力
當永達技術學院因多次積欠教職員薪水,終於在2014年遭到教育部停辦時,江照勇還在車輛工程系任教,已經55歲的他本期望能一路教到退休,沒想到就此面臨中年失業的困境。
中年失業恐怕是所有勞工的惡夢。對老師來說,少子化下教師員額緊縮,重尋教職不易,要轉入業界也被嫌沒實務經驗,往後幾年,江照勇除了偶爾在高職、附近大學兼課外,大多數時間他都處於無業狀態。
「我是還好,家裡還有田。」中年失業返鄉務農,江照勇談來一歎再歎,直說如今根本入不敷出,但確實已經是幸運,其他前同事不少只能淪為流浪教師,往返屏東、高雄賺取零星鐘點費。
高教工會與永達學院教職員2021年4月27日於教育部前召開「永達惡性退場7年,資遣補償全落空?教師北上要公道!」記者會。(資料照,顏麟宇攝)
2019年7月,在高教工會接連爆料違法賣樓、積欠資遣費、掏空校產之後,教育部終於向法院聲請解散永達董事會,然而面對原董事會抗告,直到2020年底才終於解除原董事職務,由15名公益董事進駐,江照勇則以教職員代表身份加入,豈料以為看見曙光,卻又黯然失落。
「15個人裡面只有我是永達教職員,根本沒辦法去精算財務。」儘管依規定,學校退場後須優先清償積欠教職員的薪資、資遣費、退休金,但是面對閒置多年的龐大校園與各項租金、欠款,小小董事會根本無法點清剩餘財產,遑論清償債務。
後來,身為唯一一位教職員代表,江照勇更感覺自身意見無法獲得重視,而黯然請辭。
亞太案例:兩派董事角力,校產無人管竊盜案四起
位於苗栗的亞太技術學院,從2014年起校內科系陸續停招,經營出現危機已經顯而易見,更屢屢傳出即將收場,直到2016年怡盛集團入主、挹注上億資金後才終於獲得一線生機。
然而亞太並沒有就此翻身。科系依然一個個收攤,後來更爆發積欠教職員薪資,原有9人的董事會,更在2018年大量辭職,並在僅剩3名董事、完全不符合《私校法》規定的情況下,決議將學校停辦。
這一次違規確實嚴重,教育部終於向苗栗地方法院聲請選任臨時董事,然而在《私校法》規定下,臨時董事會雖補進了6席公益董事外,3名原董事依然保有席次。
原來是教師的黃惠芝,在當時以教職員代表的身分被選入董事會,她回憶在兩派董事角力下,始終無法進一步處理校產,更一度導致多位公益董事沮喪辭職,加上原董事會抗告,幾經法律程序後,直到2021年才終於由公益董事全面掌握董事會,為學校做最後的收尾,「但一切問題比想得還要複雜。」
位於苗栗的亞太創技術學院停辦多年,卻遲未處置校產,公益董事上任後回到校園清點,卻發現已經恍若廢墟。(黃惠芝提供)
黃惠芝解釋,公益董事的責任是處置剩餘的土地、資產,因此必須先清點財產、償還負債,亞太土地按照公告現值上看8、9億元,負債則為1億元,整體而言資不抵債,「但前董事會交接的時候,很多資料都遺失了,我們甚至連到底欠誰錢都搞不清楚。」
從實際停辦到公益董事進駐花了3、4年時間,黃惠芝無奈指出,這段空窗期學校遭到棄置,不少設備、硬體不是損壞就是被變賣,「我們不能只看檔案,要實際清點,但學校有十幾公頃,我們9個人實在很難處理」,而實際盤點後,更發現因為監視器沒有運作,不少設備早就遭到竊賊毒手。
根據地方法院紀錄,永達與亞太從停辦以來,都各有4起竊盜案,大多是偷取學校電腦或者電線變賣,宵小橫行,幾乎是每個退場學校都有的情況,管轄亞太校園的斗坪派出所所長陳冠廷就指出,他到任不過半年時間,就已經辦過2起校內竊盜案,居民也曾反映,龐大的校園無人管理,擔憂衍生治安問題。
「退場條例」能幫到什麼?提早介入董事會是第一步
亞太與永達的案例都顯示,目前從學校停辦,到教育部真正介入董事會往往相隔數年,不僅退場時程一拖再拖,更曾爆發原董事會意圖趁亂變賣、掏空校產的情況。
過去根據《私校法》,教育部只有在董事會違法、勒令限期改善又無效時,才可聲請法院解除部分或全體董事職務,然而根據「私校退場條例」草案,一旦學校因財務、欠薪等問題而被列為專案輔導,若經過3年仍未改善,教育部便應勒令停招、停辦,同時解除全體董事職務,並派至少達3分之2席次的教職員代表、公正人士重組董事會。
「提早介入董事會的設計,確實是比較積極的做法。」高教工會組織部主任林柏儀分析,歷來私校退場時,常見情況是原來的董事會意圖「獲利了結」,因此往往有逼退教師、學生等侵害權益的情況,甚至意圖將學校資產挪入私人口袋,「所以當學校有困難時,即早重組董事肯定是比較好。」
不過林柏儀強調,董事改組只是第一步,後續的校產處置還要政府配合,才有機會歸公,比如亞太公益董事曾想把校產直接捐給退場基金,但卻被教育部要求要先清償負債,但問題是這樣勢必剩下變賣校地,才有可能籌措資金,但這樣最後回歸政府只能拿回殘缺不全的土地,對於校產歸公的程序若沒有建立協助機制,最後主事者也難以做事。
(相關報導:
疫情下被忽略兒少1》動不動就取消活動、畢旅畢典 兒少憂鬱說不出口
|
更多文章
)
如今,「私校退場條例」草案再度被立法院列為優先法案,但林柏儀也批評,教育部過去其實仍可依照《私校法》解散違規的董事會,「問題依舊是教育部如何使用法規」,如果教育部態度不改變,即便「私校退場條例」草案通過,現況依然沒有太多改善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