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拜登中國政策 文章列表
#
拜登中國政策
約 23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際
兩岸
專欄
孔令信觀點:川普的確是商人唯利是圖
川普的確是商人唯利是圖,可是別忘了他會締造他的「帝國」絕對不會只有賺錢而已,權謀,顯然是川普另一個經營手段。此外拜網際網路(互聯網)所賜,川普更是在網路世代創造議題與帶動風向的厲害人物。
孔令信
2024-12-21 06:40
新聞
國際
兩岸
《日經亞洲》解析中共三中全會決定文:習近平準備中美脫鉤、布局第4任
中共20屆三中全會「決定」全文提到,要「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並要在2029年完成所有改革。《日經亞洲》刊文分析,這顯示中國相信中美會繼續脫鉤,並為最壞情況作準備,同時也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延續其統治到2027年後的策略。
中央社
2024-07-29 10:27
評論
國際
專欄
呂恒君觀點:巴以衝突,何以為家?
隨著近日哈馬斯極端主義者對以色列發動的恐怖攻擊以及以色列的全面反擊,整個世界陷入比面對俄烏戰爭更為空前的震驚與分裂。鑑於中東局勢稍有不慎可能進一步激化與擴大,且引發各種人道災難,因此必須同時審視歷史與現實、釐清該地區爭執焦點及世界幾大代表性國家或區域的基本態度,進行多方位的慎密考察。
呂恒君
2023-10-19 07:0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科技
經濟
AI
「美中脫鉤」的最後一步?拜登將發布限制對華投資行政命令
美國總統拜登預計將於5月19日至21日在日本廣島召開的七國集團(G7)峰會前後簽署一項備受矚目的行政命令,即限制美國對中國某些高科技領域的投資。這將是拜登政府繼去年10月實施對中國高級半導體和晶片製造設備的出口管制措施以來採取的又一舉措,目的是限制中國獲得可提高其軍事力量技術的能力。
美國之音
2023-05-09 12:00
評論
政治
兩岸
專欄
陳昭南專欄:從「疑美論」到「美國毀台論」,亂台「認知作戰」再升級
今年以來有某些特定人士蓄意傳播「疑美論」,近日裡又有位不甘寂寞的特定人士將「疑美論」再提高為「美國毀台論」。
陳昭南
2023-02-25 15:00
新聞
國際
兩岸
經濟
BBC:習近平的「共同富裕」行得通嗎?對中共真正的好處是什麼?
本次中共二十大會議上,「共同富裕」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一部分,再次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BBC News 中文
2022-11-03 21:0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軍事
台海戰爭還能夠避免嗎?專家:美中之間迫切需要「合乎常理的護欄」
近一個月以來,美國國會要員先後兩次到訪台灣,中國軍方則加強了圍繞台灣的"多軍兵種聯合戰備警巡和實戰化演練"。日趨緊張的台海局勢,會引發中美兩大國間的軍事衝突嗎?
德國之聲
2022-08-20 01:0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軍事
專欄
弘安觀點:玩火台灣問題─中美衝突升級 ,不信邪能止戰?
裴洛西原定4月訪台剛剛泡湯,打算此次(八月份)重啟該計劃,帶領一個美國代表團訪問臺灣。若成行這將是25年來第一個訪問臺灣的美國在任最高領導人,也可以看成是美國支援「台獨」的直接升級。而8月1日是中國建軍節,挑在如此敏感時間訪台,顯然是對中國的挑釁?
弘安
2022-08-03 15:00
風影音
國際
兩岸
國內
軍事
台灣、美國高層級安全對話將登場 武器供應、軍事演習成重點議題
我國與美國定期舉行的「蒙特瑞會談」預計6月下旬登場,《日經亞洲》13日引述消息表示,武器供應和軍事演習將是這次對話的重點。依據慣例,會談安排及對話內容不會公布,我國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同日僅強調,台灣和美國有許多雙邊對話機制,溝通管道順暢且互信良好。
簡恒宇
2022-06-14 05:00
VIP
評論
國際
政治
財經
新新聞
專欄
科技
顧爾德專欄:台灣要怎麼因應布林肯提出的對中戰略
美國總統拜登(JoeBiden)於5月23日在東京肯定說出一旦中國武力犯台美國將軍事介入,3天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Blinken)發表演說詮釋拜登政府的中國政策。由這個演說中,可以較清楚地從美國整體對中戰略來瞭解華府如何定位台灣。更重要的是,由此思考台灣如何擬定因應美國與中國的戰略戰術。
顧爾德
2022-05-28 14:40
VIP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軍事
歷史
拜登「中國政策」有何重點?華府如何打贏美中「世紀競爭」?《外交政策》重磅專文解析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正如火如荼,全球關注,不過美國許多分析家強調,21世紀美國最重要的競爭對手仍然是中國,美中關係與政策才會真正牽動美國的核心利益。甚至有分析家形容:烏克蘭戰爭有如海嘯來襲,需要快速處置應對;中國帶來的挑戰與威脅則有如氣候變遷,是無可迴避的長期戰略議題。
閻紀宇
2022-05-02 08:5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下班經濟學
《經濟學人》點評拜登中國政策:50年來美國外交政策最劇烈的轉變,盟邦恐怕難以接受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RichardNixon)訪問北京,為抗衡蘇聯而敲開中國大門,明年正逢此一歷史事件50周年,然而無論是北京抑或華府,「檢討」恐怕更多於「慶祝」。半世紀來位居主流的美中「接觸」(engagement,交往)政策──接納中國進入全球經濟體系,會讓北京當局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利害關係人」(responsiblestakeholder),進而促成政治改革──如今已淪為一廂情願、已經破滅的幻想。
閻紀宇
2021-07-17 09:15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科技
下班經濟學
商業
關稅調整、供應鏈安全、投資管制 拜登中國政策「重新評估」三大方面
拜登政府就任百日以來,儘管美國內靠增強自身經濟科技實力、外靠加強同盟關係應對中國挑戰的戰略框架已經清晰化,但是很多具體政策領域的執行層面內容仍然繼續空白。
BBC News 中文
2021-05-01 14:00
評論
國際
兩岸
專欄
劉大年觀點:美中高峰對罵,真的翻臉了嗎?
美國與中國最近在阿拉斯加舉行高峰會議,這是美國拜登政府上任,以及中國兩會之後,雙方第一次的高層會議。
劉大年
2021-03-29 06:5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專欄
弘安觀點:中美會談競合交鋒,台灣問題無妥協餘地
《梁書.到溉傳》「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弘安
2021-03-24 06:40
新聞
國際
財經
下班經濟學
華爾街日報選文
華爾街日報》盤點拜登中國政策團隊:成員各有訴求,分歧有待整合
美國總統拜登(JoeBiden)為他的中國政策團隊配備了精兵強將,他們彼此之間淵源很深,但目標卻各不相同。他們共事的方式可能會決定新政府的對華政策是統一還是分裂,若是後一種情形,對中國而言就意味著可乘之機。
華爾街日報
2021-02-08 11:10
VIP
國際
政治
軍事
新新聞
以色列、法國、沙國有異見,拜登「結合盟友」伊朗遇難題
就在拜登(JoeBiden)就職美國總統後,伊朗問題成為拜登政府必須立即面對的問題。
林廷輝
2021-02-06 19:10
新聞
國際
兩岸
揭密拜登的中國政策智囊:前朝鷹派老將與新生代「中國通」
美國新政府上台,拜登的對華政策團隊也陸續就位。這個團隊集合了新生代的中國通、民主黨鷹派的外交智囊以及曾嘗試與中國「接觸」卻大失所望的理想主義者。他們不再期望中國會從內部發生改變,而是重新強調團結盟友、達成「力量的平衡」來對抗中國。由於外界對這個將會為美中關係帶來深遠影響的團隊的很多成員知之甚少,本台記者唐家婕採寫了兩集專題報導《揭密拜登的對華政策智囊》,今天播出上集:鷹派老將與新生代「中國通」。
自由亞洲電台
2021-02-02 15:10
評論
國際
兩岸
財經
專欄
乾隆來觀點:「拜登新秩序」─美中經濟大戰會降溫嗎?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在驚濤駭浪中似乎已定,民主黨拜登即將登上總統大位。當然,台灣最關心的莫過於接下來的美中貿易、關稅與科技戰;美國媒體最關心的,還是第二輪紓困案,但,現在卻還未能看出拜登的政策真正走向,各方也只能靜心等待新未來的發展。
乾隆來
2020-12-09 05:50
評論
國際
專欄
張俊華觀點:拜登執政下的中國政策─台灣只能自找出路?
拜登上台後,會對川普的對華政策在結構上做全面調整,這已是毫無疑義的了。但是,所有關心那地區的人和利益相關的國家,特別是中國更關心的是,今後的中美關係到底能走多遠,因為這個問題不僅關係到中國的前途,更關係到地區是否穩定和繁榮。
德國之聲
2020-12-01 05:5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