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確是商人唯利是圖,可是別忘了他會締造他的「帝國」絕對不會只有賺錢而已,權謀,顯然是川普另一個經營手段。此外拜網際網路(互聯網)所賜,川普更是在網路世代創造議題與帶動風向的厲害人物。
12月7日川普抵達法國巴黎參加了巴黎聖母院重啟大典,他先和法國總統馬克宏先小談之後,再和馬克宏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三頭小會(35分鐘),談了烏俄戰爭議題。再參加聖母院重啟大典,進入教堂之前又先與英國威廉王子小談(典禮後兩人在英國駐巴黎大使館,再進行了約40分鐘的私人會談)。再往法方安排的座位上坐定。
令人不得不佩服的是在這個隆重的天主教儀式上,川普居然安坐三個小時,沒有發聲或任何動作。可是誰知道回到美國的川普馬上在社交媒體平台Truth Social上發貼文寫道:「一款敵人無法抗拒的香水」。原本川普被安排在馬克宏旁邊第二位座位,馬克宏夫人則坐在川普與拜登夫人吉兒‧拜登中間,這張合成照中拜登夫人微笑看著川普。標榜「代表勝利和力量的香氣」,川普表示,「我推出新的川普香水和古龍水!我把香水命名為戰鬥、戰鬥、戰鬥,因為它們代表了勝利。一分給親友的絕佳耶誕禮物。……祝耶誕和新年快樂!」隨時不忘選舉與炒作議題的川普,特別在這新款香水瓶上印上了川普手舉拳頭的畫面,激昂的視覺形象源自今年他在賓夕法尼亞州巴特勒市的選前集會上,遭槍擊暗殺未遂後舉拳高呼的影像。
不忘賣錢之外,更不忘繼續宣傳自己,這就是川普!川普在和威廉王子後續會面中大讚威廉「本人比照片還帥」,同時對國王查爾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和凱特王妃的癌症病情表示關心。另外,川普還與威廉分享了他與已故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之間的美好回憶。威廉對此表示非常感激,整場會談氣氛融洽而愉快;川普明顯地特別要塑造他和英國王室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除了談及世界新局勢之外,至於是否會驅逐在美國居住已五年的哈利王子與梅根夫妻?威廉王子對自己的弟弟與弟媳顯然還有一些芥蒂,應該是不會希望他們再回英國,哈利夫婦也表示不願離開美國,然而,川普在前就曾放話要驅逐他們,上台後川普會不會實踐這張支票?哈利已成川普的一張小牌,何時釋出,就看川普在賭什麼了!
川普上台後第一場大賭局應該還是俄烏戰爭,在12月7日巴黎聖母院重啟大典之前,馬克宏安排了川普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愛麗榭宮三方35分鐘的會談,根據一名消息人士稱,川普表現出友好、尊重和開放的態度,似乎專注在傾聽上。
這次會談對澤倫斯基與烏克蘭來說至為關鍵,因為基輔擔心,曾揚言可在24小時內結束俄烏戰爭的川普可能要求烏克蘭向莫斯科做出巨大讓步。澤倫斯基向川普說明了烏克蘭與俄羅斯談判終結戰爭所需的安全保證。
(相關報導:
風評:美國第一島鏈退卻,台灣兩岸困境盡現?
|
更多文章
)
由於三方會談中並未討論任何和平願景的具體細節,而川普只是重申他希望立即俄烏能立即停火並展開談判,以迅速終結戰爭。基本上這場會談只是澤倫斯基和馬克宏向川普來探探底,看看川普在俄烏戰爭中會不會犧牲烏克蘭,來和普丁換取和談止戰!
儘管拜登政府明確保證將繼續對烏克蘭提供額外的援助計劃,直到任期結束。在12月13日與G7領導人舉行網上會議時,拜登更重申確保支持烏克蘭抵抗俄羅斯入侵。世銀已同意為烏克蘭提供經濟支持的新基金撥款200億美元。這筆錢是G7向基輔提供的500億美元新貸款的一部分,將以俄羅斯在G7國家被凍結的主權資產的利息收入償還。此外,拜登還批准了一項針對烏克蘭的新安全援助計劃,將為基輔提供額外的防空、火砲、無人機和裝甲車。不過,最近的戰情對於烏克蘭愈來愈不利。澤倫斯基與烏克蘭的不安與不確定感愈來愈加劇。
明知拜登任期結束前還會持續對烏提供更多支援,川普當然知道這會讓他24小時內解決俄烏戰爭的支票更難兌現,可是深諳權謀的川普當然另闢蹊徑,12月8日川普在個人帳號發文,呼籲俄烏立即停火談判,並表示「中國可以幫忙」(China can help)。川普當然別有盤算,顯然他意識到要在24小時內解決俄烏戰是高度難題,光是讓普丁與澤倫斯基坐一來和談就有難度,所以川普技巧地把北京給拉進來。問題是習近平真會幫川普來化解這個大難題嗎?
不過,北京對歐盟12月16日宣佈通過第15輪對俄羅斯制裁措施,其中以「為俄羅斯提供軍事物資」等為由,首次對中國實體和個人實施所謂「全面制裁」。此舉讓北京非常不以為然。原本對俄烏戰事中國就採取此舉讓北京對於歐盟及美國在俄烏問題上致力於勸和促談,從未向衝突的任何一方提供致命武器,並嚴格管控軍民兩用物項出口,對無人機出口管制的範圍和措施是全球的最嚴水準。因此,若是川普上台之後,想要24小時內就解決讓俄烏停火和談,不能先化解拜登與歐盟所推動的所有杯葛的話,川普想要邀中國一起來解決世界所有問題,無異是痴人說夢啊!
拉出北京來幫忙處理危機,此舉被媒體名嘴視為高招,12月15日就傳出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團隊已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參加明年4月20日在華府舉行的就職典禮。迄今中方尚未正面答覆,但是在議題炒作上川普又領先各國媒體。川普此計不但引起全球媒體與政壇上的討論之外,更重要的是讓北京不得不思考明年如何來和川普政府對應。習近平應該不會親自出席川普的就職典禮,但是派誰來和川普做中美新局的第一位代表呢?顯然也讓北京做足了沙盤推演。
12月16日川普舉行勝選後首場記者會,他證實有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2025年1月20日的就職典禮,但尚未接獲中方回應。川普重申與習近平是朋友,雙方有書信往來,曾進行很好的對話。川普還稱,中、美可以一起解決世界上所有的問題。
(相關報導:
風評:美國第一島鏈退卻,台灣兩岸困境盡現?
|
更多文章
)
北京會有怎樣的回應,當然習近平自會有他的打算。不過,北京官媒《環球時報》在12月16日的社評就以〈中美加強對話合作,符合世界期待〉來針對習近平與拜登相繼在12月11日向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2024年度慶典晚宴致賀信,習特別表達了「對中美長期和平共存、加強對話合作的真誠願望,以及中國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兩人不約而同發出致賀信,傳達了「中美均將對方視作重要經貿夥伴」訊息。此外,12月13日,中美兩國政府代表在北京宣布《中美科技合作協定》自2024年8月27日起延長了5年。
儘管如此,變數還是來自明年1月20日重新再上任的川普身上,《環時》的這篇社評在文末特別指出:「中美加強對話合作,不僅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符合世界的普遍期待。體量如此龐大的兩個國家如何相處,很大程度上將決定這個世界是團結還是分裂,決定世界產供鏈是『全球化安排』還是『陣營化安排』,決定人類生產力提升和文明進步的速度是加快還是放緩。」北京期待川普也能和拜登一樣,就像現任財長葉倫敦促下一屆美國政府保持她任內「與中國重建的對話管道」。北京所期的川普是接觸溝通「持開放態度」。只是讓他們最擔心的是川普會不會加速推動「逆全球化」的寒潮與散布「中國威脅論」來抗中?
從這裡來做一個檢視,若是習近平派副主席韓正或中央政治委員、外長王毅為特使的話則顯示習近平重視和美國之間能否化解或降低「中國威脅論」為主調;但是若是派國務總理李強的話,則表示習把中美貿易與經濟發展會不會陷入「逆全球化」視為重點。若是派了李強偕同王毅一起赴華府祝賀川普的話,則代表習希望上述美國內兩個政經發展趨勢可以同步在祝賀團到華府後進行第一手接接觸。
川普不顧前例也不在乎輿論對他的評議,他主動邀請習近平來參加他的就職大典,這種不按牌理出牌的模式,往往可以收出奇致勝的效果,未來也會是川普執政後的操作模徑;而川普再加上他說讓中國來幫忙解決俄烏戰爭等問題,表明了川普根本不在乎聯合國有什麼決議,他想創造的是由他和北京「一起解決世界上所有的問題」的新世界觀。拉抬中國事實上就是要藉著中國崛起的勢頭,擴大川普個人與美國對全球的影響力。
二度入主白宮的川普,顯然會比首任的他更權謀、更會炒作議題,也更會要錢與要權。
川普的外交與經濟戰略,刻意讓中國成為重要的棋子,表示可以和習近平一起合作來解決世界問題。不過,對於關稅制裁手段,川普顯然不會手軟,因此川普在玩兩面手法,在經濟上窮盡所能想要讓「美國第一」 創造榮景,讓美國人民相信他真的能讓美國人賺大錢。可是在國際政治上,川普非常了解中國已經是世界不可忽視的強國了!那麼拉攏北京也勢在必行。只在政經兩手策略會是非常衝突與矛盾的,川普想大玩特玩,大賭一盤,問題是習近平的個性與作風顯然不會隨川普起舞。想要靠關稅來壯大美國,又希望北京成為最佳夥伴,這是不可能的事啊!
俄烏問題在川普介入之下反而更加複雜而難處理,想要止戰和談,除非中國真的願意協助折衝,才有可能實現。但是川普怎麼可能把這個功勞送給習近平呢?同樣在處理中東問題,以色列的那坦亞胡趁著敘利亞阿塞德垮台之際,大舉進占戈蘭高地,擴大以色列國土。拜登已經坐任此舉成為事實,即便聯合國譴責,可是美國一票反對,讓各國努力要為敘利亞伸張正義也成了泡影;那麼川普上台之後,自稱那坦亞胡最聽他的話,只是川普真的會讓以色列乖乖聽話回到原有的國界內呢?顯然這和中國的中東政策與立場是有利益上的衝突。因此,川普的與習近平攜手共同解決世界上有問題,當然只是川普炒作議題的話素,說說而已!
最後,回到兩岸問題,台灣從2016年蔡英文上台與川普通了電話之後,川普也好、拜登也罷,台灣都是他們手上的棋子,既是向北京示好/示壓的棋子,也是標榜民主自由/隨時可以出賣的棋子。小英已經讓台灣失去了戰略高度,賴清德一上台的「兩國論」與若隱若現的躲在「中華民國」後來大搞「台獨」,讓台灣更是擠到戰爭邊緣。川普顯然「見錢眼開」,那麼再多的「保護費」也填不滿川普的胃口,賴清德仍一廂情願式地倒向美國,可是換來只有夏威夷與關島的過境,小英已將台積電送到美國去設廠,如今AIT再訪聯電,是不是意味著聯電也得送往美國呢?一旦「淘空」台灣神山,未來在兩岸問題上,台灣對川普來說還有什麼價值可言呢?
(相關報導:
風評:美國第一島鏈退卻,台灣兩岸困境盡現?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