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懷疑主義 文章列表
#
懷疑主義
約 27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際
兩岸
歷史
專欄
王慶民觀點:美俄中三強挑戰,內憂外患下的歐盟與歐洲
近日德國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國新當選副總統萬斯,猛烈批評了歐盟及歐洲多數國家的價值觀、政策、政治體制,並公開支持極右翼政黨。而歐洲委員會主席、德國總理在內多個歐盟政要強烈反對萬斯的觀點。曾經高度親密的歐洲和美國(常被合稱為「歐美」),出現嚴重撕裂和對立。
王慶民
2025-03-03 07:00
VIP
國際
大國博弈
一文看懂》為何說中歐正在「普京化」?奧地利極右派崛起,是否為俄羅斯入侵歐洲打開大門
《經濟學人》7日以「奧地利極右派自由黨(FPÖ)領袖基克(HerbertKickl)的崛起,對歐洲來說該有多令人擔憂?」一問,娓娓道出中歐「普京化」的迫切危機。什麼是「普京化」?基克又是何許人也?以下四個QA將帶你了解,極右派的全面崛起,對歐洲來說為何是一場危機。
李岱青
2025-01-09 11:00
VIP
國際
兩岸
科技
大國博弈
財經
經濟
AI
克里斯・米勒談「川普2.0」:全面關稅如何衝擊晶片戰爭,北京會如何報復?
《外交政策》13日刊出總編輯阿格拉瓦爾(RaviAgrawal)對《晶片戰爭》作者克里斯・米勒(ChrisMiller)的專訪,兩人談及川普的全面關稅、美中晶片大戰(或者說「算力大戰」)、以及中國可能採取何種報復方式。
國際中心
2024-12-15 11:32
評論
國際
軍事
專欄
VIP
大國博弈
李忠謙專欄:當「疑美論」進展到「反美論」—荒腔走板的反戰,恐讓台灣更危險
「懷疑主義」可說是一切哲學與科學思考的出發點。若對萬事萬物的基礎均無所懷疑,當然也就沒有進一步尋找與思索可信知識及其根基的必要性。是否能夠從「懷疑」走向「相信」,則是一個「純粹的懷疑論者」與其他哲學與科學主張的最重要差異,至於各種思想如何擺脫懷疑論的糾纏,則攸關各種思潮的不同面貌。
李忠謙
2023-03-28 06:1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經濟
義大利新總理支持「抗中保台」!學者:梅洛尼力挺台灣,「一帶一路」前景黯淡
在周日舉行的義大利大選中,中右翼政黨聯盟取得了勝利,義大利產生了自二戰結束以來最右翼的政府,義大利兄弟黨黨魁、45歲的喬治亞·梅洛尼成為義大利史上首位女性總理。
美國之音
2022-09-27 21:00
VIP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新新聞
專欄
顏厥安觀點:以為自己絕對無誤,就是個天大的錯誤
最近中國疫情爆發,專制國家社會裡各種光怪陸離現象大量湧現。在上海,除了物資窘迫長期居隔引發了民怨與衝突,近期更實施「一人陽性,全樓轉運」的政策。這當中出現的有趣又可悲對話,是防疫人員跟居民説:「(一切)得按照規定來,不是你想怎樣就怎樣,除非你是美國,可是這是中國,按照國家規定來,不要問我為什麼……。」悲哀下的有趣是,似乎連中國的防疫人員也知道美國講究自由人權,不能隨便侵害人民人身自由,但是在中國就可以。那在台灣呢?
顏厥安
2022-05-11 14:5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商業
經濟
中國「入世」改變遊戲規則:西方的期盼和中國的衝擊
2001年末,有兩件事震動了世界的軸線。
BBC News 中文
2021-12-12 08:10
新聞
國際
兩岸
中共建黨百年》「偉大、光榮、正確」 北京宣傳閃電戰的字裡行間
在中國共產黨(CCP)準備在7月1日慶祝其100年國慶之際,北京的宣傳和訊息控制機構全力以赴,以確保黨——以及「核心領導人」習近平——因「偉大、光榮、正確」受到一致好評。它的許多舉措說明了中共在多大程度上成功地利用資本主義的主要特徵,如社交媒體、電子商務和旅遊業,重新利用而加上了意識形態的色彩,來為其列寧主義式政權的政治利益服務加上了的色彩。
薩拉・庫克
2021-06-30 10:00
新聞
國際
2020美國總統大選》首場總統候選人辯論將登場 拜登慎防落入川普口水戰陷阱
距離11月3日美國大選投票日剩下約5周時間,共和黨籍總統川普與民主黨對手、前副總統拜登首場辯論將於美東時間29日晚間9時(台灣時間30日上午9時)登場,這是2人第1次面對面交手,且是拜登讓選民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因受疫情影響,他舉辦的造勢活動有限;至於未特別準備辯論的川普,可能針對拜登兒子杭特疑涉貪腐做文章。
簡恒宇
2020-09-29 13:0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熱議華爾街
300字讀電子報》重要投資下降,GDP竟能成長3.2%?兩個重要數據證明,中國官方越來越不值得相信!
在疫情大流行和外交政策風波之後,北京方面又必須面對新一波的中國懷疑主義,幾乎所有外國人,對中國經濟數據都抱持不信任的態度。當然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只是中國公布第二季經濟竟然能強勁增長3.2%,讓相關爭論力道又增強不少。
金牛幫幫忙
2020-07-28 18:00
新聞
國際
歷史
與病魔奮戰的英國首相強森》擁有英美雙重國籍的學霸,從小夢想成為「世界之王」
編按:英國首相強森正在與新冠肺炎搏鬥,染病迄今超過10天,住進倫敦聖湯瑪斯醫院的加護病房,國際社會高度關注。2019年7月24日強森出任英國首相,《風傳媒》國際中心對這位英國政壇風雲人物做了詳盡的介紹。
蔡娪嫣
2020-04-07 12:51
新聞
國際
歷史
柏林圍牆倒塌30周年》民族主義思潮洶湧!民調:東歐人擔心民主倒退,現在不比1989年安全
一項權威民調顯示,在柏林牆倒塌引發「蘇東波」政治地震、前東歐共產體制崩潰30年後,東歐國家的民眾普遍認為民主正在受到威脅,對民主前景感到憂慮。
BBC News 中文
2019-11-10 09:50
風影音
國際
英國新首相強森是誰?口無遮攔的歧視者、多次外遇的風流情種,《衛報》點評:他的崛起對國家是一場災難
「要我當上首相,會比在火星上發現貓王還難。」當年說出這番話的英國保守黨議員強森,23日正式當選為保守黨魁、英國新任首相。強森有「歐洲川普」之稱,給大眾的一貫印象是古怪、口無遮攔,但他其實是一位出生富裕的上流菁英,33歲涉足政壇、55歲登上高峰,一路從地方議員、倫敦市長當到內閣外交大臣,從促使英國公投「脫歐」的關鍵人物,到入主唐寧街10號,證實自己不但野心勃勃,也有實力上位。
蔡娪嫣
2019-07-24 09:42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以「科學精神」提升教育及政治文化品質
最近的韓流與柯潮民粹亂象,是因為台灣在民主轉型過程中,仍以傳統的背誦式教育為主,導致人民理盲,用「感覺」而非「治理能力」評斷政治人物,被韓、柯的煽情語言及看似真誠的假象吸引所致。
林正二
2019-05-14 05:3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從西方理性精神審視五四百年後的兩岸政治與文化發展
今年是五四運動一百週年,當時胡適、陳獨秀等人是以西方理性精神為基礎,透過民主與科學的建構,推動新文化、新思想運動。這是廣義的五四運動,狹隘的定義是民族主義的愛國運動。兩岸分離70年後,中國與台灣,各自以自己的觀點,從廣義與狹隘的定義,審視五四百年後的兩岸政治與文化發展。
林正二
2019-05-12 06:0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政府打假新聞真有效?學者舉俄羅斯「資訊戰」為例:假新聞就是希望你打它
假新聞議題,近來頻頻引發爭議,日前不但有各校學生團體發起抵制行動,就連行政院也欲透過修法,針對網路散播不實訊息進行規範;然而,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指出,從「資訊戰」的觀點來看,「假新聞的目的,就是希望你去打它」,要讓人不斷去澄清,澄清之後就可以再把新聞熱度炒高,「所以落入假新聞這塊,就等於落入敵人陷阱。」
吳尚軒
2019-04-23 09:10
新聞
國際
歐洲政壇拉警報!歐洲議會選舉民調:極右翼政黨席次可能翻倍
德國《畫報》9日發布最新民意調查結果:在今年5月的歐洲議會選舉中,極右黨團民族和自由歐洲(ENF)可能會贏得67個席次。這個調查的時間是2月底3月初,覆蓋歐洲6個國家。
德國之聲
2019-03-11 13:10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科技
「習近平的超大型社會實驗!」擔心北京稱霸科學界?《經濟學人》:中國科學發展達到顛峰,可能將走向民主
中國國家航天局打造的「嫦娥四號探測器」3日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創下人類史上首次記錄,這項科學探索雖然是總體人類的成就,然而在政治與國界之分下,仍免不了陷入地緣政治競爭的範疇,目前全世界自由民主國家或許都擔心:中國崛起甚至稱霸科學界。
蔡娪嫣
2019-01-15 19:30
風生活
風歷史
文化
「歷史都是真的?」台灣歷史研究竟反應「社會發展危機」,他憂慮:台灣失去解決「這問題」的能力
三個月前,我曾經在朋友的聚會中被一位已在社會上打滾多年的朋友問道:「你們歷史學所研究的那些歷史都是真的嗎?」原本我只是以一位歷史學專業人士的角度去回答這位朋友的問題:在以誠實為基本的學術倫理下,歷史只有詮釋觀點的問題,而沒有真假的問題。然而,接下來的一個禮拜裡,這個問題卻使我深深陷入了更深層、更廣泛的有關社會知識與價值問題。這個問題事實上更進一步緊扣著現下台灣所面臨的社會發展危機,使得我認為有必要在這裡嘗試去更深入地詮釋我們這個世代所面臨的「價值觀危機」。
想想論壇
2018-12-13 14:25
評論
國際
專欄
文化
亞瑟蘭觀點:馬拉拉返鄉,不過是西方媒體的一場商業政治秀
2018年三月底,整個國際媒體圈裡,關於巴基斯坦的最熱門新聞,就是諾貝爾和平獎最年輕得主「馬拉拉」返鄉了。
亞瑟蘭
2018-04-16 05:5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