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慢性腎病 文章列表
#
慢性腎病
約 122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地方新聞
台北
響應綠色腎臟理念 臺灣AZ 推動早期防治 革新腎病照護邁向健康永續
全球氣候變遷與高齡化浪潮持續衝擊公共健康,腎臟病不僅是臺灣重大慢性疾病,也逐漸被納入國際永續發展的討論。國際腎臟病學會期刊指出,若能於早期妥善管理腎臟病,不僅可延緩病程惡化、降低透析需求,更能減少醫療資源使用與碳排放,實現健康與永續雙贏。
唐可欣
2025-04-22 19:05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3成三高患者腎功能亮紅燈!國健署提8招護腎:善加利用免費健檢
慢性腎臟病早期通常無明顯的症狀,而糖尿病、高血壓和肥胖是導致慢性腎臟病的主要原因。國健署呼籲民眾透過運動、健康飲食、戒菸、謹慎用藥、控制三高等「護腎8招」降低風險。自今年(2025)起,30歲以上民眾可享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並新增「腎病識能衛教指導」,有助掌握腎臟健康。
黃天如
2025-03-07 14:00
品味生活
全民腎康新世代!「全人全程照護」領先國際 早篩早治為國際腎病預防共識!
「你的腎臟健康嗎?」這不僅是2025年世界腎臟日的行動主題,更是國際間積極呼籲與推進的公衛議題!英美早於2023年發表報告,警示慢性腎臟病是全球性健康危機,國際腎臟病學會(ISN)、歐洲腎臟協會和美國腎臟病學會提出國際共識,呼籲重視民眾衛教識能提升、定期篩檢「及早發現腎臟問題,捍衛腎臟健康」!
唐可欣
2025-03-04 18:04
風生活
健康
健保新政策3/1上路!擴大給付「2族群」受惠,條件資格一次看
編按:健保署自3月1日起擴大SGLT2抑制劑用於給付糖尿病的健保給付範圍,適用於慢性腎臟病和心衰竭,給付前提須要看2數值和1條件,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強調,條件是患者要參加照護網(腎病共照網)。台灣腎臟醫學會監事邱怡文補充,腎絲球過濾率(eGFR)數值介於25~60、尿中白蛋白尿/肌酸酐比值(UACR)介於200~5000之間,且參與健保署早期CKD與Pre-ESRD照護計劃的患者,即符合健保給付資格。
優活健康網
2025-02-28 11:00
風生活
即時
環境
最高罰300萬!這產業「全台8成業者都少1設施」就算違法 3月新制、罰款一次看
新制上路!3月起多項新制將正式實施,為讓讀者一次掌握,《風傳媒》整理了所有相關新制細節,涵蓋航空、交通、北捷、醫療財稅及環保等領域。
黃卓霖
2025-02-27 17:38
風生活
理財
新知
3月新制懶人包!飛機上禁用行動電源、開車新規定誤觸罰3600元,不想荷包失血必看
2025年即將迎來多項與民眾息息相關的新規,包括台北捷運常客優惠調整、航空公司行動電源禁令、重大違規駕駛強制道安講習、噪音車輛罰款提高、露營場合法化新規,以及健保擴大SGLT2抑制劑給付範圍。這些新措施涵蓋交通、環保、醫療等多個領域,影響廣泛,不想要觸法面對罰鍰務必要注意。
施俞婷
2025-02-27 17:27
地方新聞
台北
腎病患者用藥有學問! 遵循醫囑領藥最安心 查詢 FDA 增加保障
腎臟病患者的用藥選擇,關係到病情穩定與健康存活率,醫師提醒,慢性腎病患者本來就有很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且免疫力也比一般人差很多,經不起一絲閃失,所以在用藥時更應嚴格遵循醫囑領藥,確保藥品品質與安全性。
何長澤
2025-02-25 15:08
新聞
政治
國內
醫療健康
年底不能生病?醫學中心門診占比上限55% 健保署說明新制用意:預算不會減
健保將於今(2025)年起實施醫院個別總額新制,如果醫院門診衝量,給付就會打折,其中還明確要求醫學中心的門診占比需低於55%,導致外界質疑恐造成「年底不能生病」的排擠效應。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新制是希望讓醫學中心增加急重症及住院的照護,把門診的比例降下來,落實分級醫療。
黃天如
2025-02-20 19:22
新聞
國內
醫療健康
健保擴大SGLT2抑制劑給付 為慢性腎病與心衰竭患者帶來新希望
台灣過去被稱為「洗腎王國」,洗腎人口比例全球第1。健保署今(20)日宣布,將擴大給付原用於治療糖尿病的SGLT2抑制劑,給予慢性腎臟病與心衰竭患者。根據研究顯示,此藥將可幫助慢性腎臟病患者延緩26.6年進入洗腎期;心衰竭者使用SGLT2抑制劑,也可以延緩惡化,幫助心衰竭常見的慢性腎臟病共病照護更為完善。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擴大給付方案將於3月1日起生效,預估1年將有近20萬人受惠,使用經費約16~18億元。
黃天如
2025-02-20 14:16
品味生活
退休員警長期疲勞、忽略血糖控致糖尿病 奇美醫院中西醫合併改善腎臟血糖問題
『65歲阿成(化名)是一名退休員警,過去執勤時會有疲倦、飢餓感及小便混濁情形,原以為是三餐不定時與執勤憋尿導致,因此下班或休假時經常以大餐犒賞自己。退休後疲勞感加重,至新陳代謝科診所就醫後,醫師診斷為第二型糖尿病,且因長年未控制血糖與重度蛋白尿,腎功能衰退為第四期,診斷為糖尿病腎病變。
唐可欣
2025-02-11 16:39
新聞
國內
年節慎防掛病號!流感與新冠肺炎蠢動 醫師呼籲避生食、勤洗手
9天春節假期即將起跑,根據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統計,相較上月,今年1月因腹瀉、嘔吐而至急診的病人增加了3到5成,主因以諾羅或輪狀病毒為主;此外,流感與新冠肺炎也伺機而動。提醒民眾聚餐應盡可能避免生食,勤洗手、戴口罩,並熟悉附近醫院門、急診開診資訊,才能安心過好年。
黃天如
2025-01-24 12:59
風生活
美食
新知
秋葵怎麼煮才好吃?達人曝下鍋前做1步驟「口感大幅升級」,清爽嫩滑營養不流失
秋葵富含多種營養素及纖維,其中的果膠有助於降膽固醇,維他命C和抗氧化劑有助增強免疫系統。不過,很多人不喜歡吃,因爲黏滑口感讓許多人不太接受,其實煮秋葵不一定會煮出那麼多黏液,以下整理了秋葵最佳烹調方法一次看!
香港01
2024-11-23 09:00
風生活
美食
櫛瓜有苦味還能吃嗎?買回家別直接放冰箱!專家教2招「延長保鮮不變黑」,放1個月依然清甜翠綠
櫛瓜低GI、高纖維,營養豐富且熱量低,近年被譽為減重聖品。近日有網友表示,購買的櫛瓜吃起來都帶有苦味,就人提醒,櫛瓜切開內部變黑或有苦味千萬都別吃。究竟櫛瓜該如何保存呢?日專家教2招保存法,放1個月都沒問題。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4-11-12 09:44
新聞
國內
品味生活
AI
【AI醫療】戰「腎」新希望:打造智慧醫療整合照護系統
台灣洗腎率全球第一,背負「洗腎王國」稱號的背後,健保一年要燒掉530億元在慢性腎臟病的醫療支出,國人每8人就有1人恐有腎臟病變卻不自知!
張愛玲
2024-10-21 11:50
風生活
品味生活
高風險族群當心!流感+帶狀疱疹恐成今年秋冬雙重威脅,慢性病患風險翻倍 醫籲今年秋冬積極預防流感、帶狀疱疹,打造雙重防護!
公費流感疫苗今日正式開打,為預防病毒引發嚴重併發症,政府每年也積極呼籲50歲以上、特別是慢性病患等族群及早接種流感疫苗。然而,對於免疫力較弱的高風險族群,如患有慢性腎病、糖尿病、免疫系統受損(有癌症病史)等,單單預防流感是不夠的,另一個常被忽略但同樣具威脅性的疾病—帶狀疱疹(俗稱皮蛇)也需格外留意。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吳至行主任指出,50歲以上、尤其免疫功能不佳的患者,不僅是流感的高風險族群,也是帶狀疱疹的高風險對象,隨著年齡增加,帶狀疱疹的感染風險會顯著提高,最高可達一般人的3.8倍[1],因此更應及早預防。
唐可欣
2024-10-11 14:29
新聞
政治
健康委員會》健保財務撐得住嗎?石崇良:與商保互補可行性評估年底出爐
總統賴清德今(22)日召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第一次委員會議,委員會副執行秘書、健保署長石崇良針對健保永續議題進行報告。石崇良指出,健保財務面臨嚴峻挑戰,而健保資源有限,國人平均有3.46張的商業保險,今年已委託國衛院研究「商業保險保單和健保互補可行性」,預計結論會在年底論壇出爐,屆時再做進一步的健保、商保合作。
羅立邦
2024-08-22 19:48
新聞
國內
財經
新型藥物「SGLT-2」助糖尿病患者降低病變風險 北榮研究登上國際期刊
台北榮總團隊研究證實,新型降血糖藥物SGLT-2抑制劑用於第2型糖尿病患者,可有效降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風險及低血糖發生率,並減少心臟衰竭風險,成果登上國際期刊。
中央社
2024-06-09 20:58
風生活
即時
台中
小林製藥紅麴釀5死!國內受害者疑+1 47歲台中女教師怒:買「小綠人」認證還出事…
小林製藥紅麴保健品釀腎臟疾病風暴延燒至今,日本方面已累計5死、114人送醫,台灣也預防性下架了125款產品,仍傳出疑似有受害者!繼高雄一位70歲嬤服用已被公告下架的大醫生技紅麴膠囊沒多久就洗腎昏迷,台中也有一名47歲的女教師疑似服用含有小林製藥紅麴成分「諾寶紅麴膠囊」,導致腎功能受損,目前台中市衛生局已將該款產品下架停售。
陳怡穎
2024-03-30 12:35
地方新聞
新北
腰痛發燒別輕忽 婦險引發腎衰竭、尿毒症、敗血症
「腰痛如果是腎臟出問題所造成,通常都很嚴重!」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腎臟科蔡亨政醫師指出,近期一名新北65歲張女士因腎臟結石卡在輸尿管,出現腰痛、噁心、嘔吐與發燒,檢查發現腎水腫與膿瘍,且發炎指數高,恐引發腎衰竭、尿毒症與敗血症,所幸即時檢查與治療,現在腎功能與發炎指數都已恢復正常。
程敏
2024-03-29 11:19
風生活
健康
不是少吃糖就好!常吃1食物「糖尿病風險增加39%」,還恐增加體重、得慢性炎症
很多人也知道進食過量精緻碳水化合物和糖份會增加患上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最近有研究指出,原來鹽進食量也是糖尿病的風險因素,一起看看當中的原理啦~
U Lifestyle
2024-03-04 09:53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