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過去被稱為「洗腎王國」,洗腎人口比例全球第1。健保署今(20)日宣布,將擴大給付原用於治療糖尿病的SGLT2抑制劑,給予慢性腎臟病與心衰竭患者。根據研究顯示,此藥將可幫助慢性腎臟病患者延緩26.6年進入洗腎期;心衰竭者使用SGLT2抑制劑,也可以延緩惡化,幫助心衰竭常見的慢性腎臟病共病照護更為完善。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擴大給付方案將於3月1日起生效,預估1年將有近20萬人受惠,使用經費約16~18億元。
根據世衛組織預估,到2040年,全球每年將有120萬人因腎臟疾病而死亡,成全球第5大死因。台灣因飲食習慣及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高盛行率而影響腎臟健康。在台灣洗腎人口約有10萬人,罹患慢性腎病者更約達273萬人,換算平均每8人就有1人罹患慢性腎病,卻有超過8成未接受治療,面臨15年內進入洗腎的危機。
石崇良表示,台灣已邁入超高齡社會,各種慢性病例如糖尿病、慢性腎臟病及心衰竭的挑戰都很大。
過往用於治療慢性腎臟病的藥物,如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ACEI)、血管張力素第二型受體阻斷劑(ARB)或配妥西菲林(Pentoxifyllin)等,雖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緩腎功能下降,但仍存在侷限,使病人面臨腎功能下降、住院、洗腎甚至死亡的多種風險。
此外傳統治療心衰竭的藥物主要依賴利尿劑以緩解症狀,然而此方式雖能降低心衰竭患者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卻無法延緩腎功能的惡化,顯示現有治療方式仍有優化空間。
由於SGLT2抑制劑經證明對糖尿病、慢性腎病及心衰竭均有優異的療效,但過去健保只給付給糖尿病患者;但自3月1日起,心衰竭,以及參加CKD(慢性腎臟病)照護網的慢性腎臟病患者,也都可以獲得健保給付SGLT2抑制劑,即提供「糖、心、腎」全面治療照護。
台灣腎臟醫學會監事邱怡文進一步說明,如果已經確診為慢性腎臟病,延緩腎功能下降便是治療重要目標。國際腎臟醫學會於2023年臨床指引中,將SGLT2抑制劑列為慢性腎臟病治療建議使用藥物,及早治療可望延後26.6年進入洗腎,為慢性腎臟病病人延後洗腎提供一大助力。 (相關報導: 7旬婦人罹胃腸道基質瘤合併膽結石 醫曝好發年齡 微創手術一次根除 | 更多文章 )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謝宜璋秘書長強調,今年(2025)擴增用於心衰竭健保給付的SGLT2抑制劑,主要是透過抑制腎臟吸收葡萄糖,增加葡萄糖經尿液排出,進而控制血糖並延緩腎功能下降,同時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可謂一舉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