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文章的部分觀點,承自我的碩士論文《中華民國美學 — 以國民大會為例》〔註1〕。關於「中華民國美學」的多數內容已在論文中詳細闡述,就不花太多篇幅討論,這邊只會提到關於其研究的大致概念。首先,中華民國美學到底為何?我們能似乎難以從文獻史料中,尋找到具體來源。這個名詞彷彿是憑空出現在新聞媒體、社群網站,還有關於許多與臺灣美學相關的討論上。有趣的地方在於,這個缺乏詞源的用語,卻像是基因般烙印在臺灣人的腦海中,我們似乎都能勾勒出「中華民國美學」大致輪廓。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中華民國美學」似乎正在不停被擴寫中,超出其字面意義,漸漸成為與臺灣美學對立的反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