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9日韓國總統大選,在野的「國民力量黨」候選人尹錫悅,以不到百分之一的差距,擊敗執政黨「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贏得這屆選舉。這是南韓近年來最詭譎的一場選戰,候選人在競選期間互揭瘡疤、彼此攻訐,引發民眾的極度反感,認為這次選舉是「討厭鬼之間的競爭」。南韓政黨輪替,現年61歲的尹錫悅是一名「政治素人」,他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除舊布新」,即解決前任留下的政策難題,並提出新的改革措施。在內政方面,根據南韓《朝鮮日報》報導,在投票日一週前,南韓新冠疫情確診病例總數高居全球第一。疫情連帶影響經濟,這是南韓民眾關心的首要課題。在疫情持續、物價上漲、房價飆升、就業機會減少等多重因素影響下,韓國人正面臨越來越大的社會壓力。韓國「現代經濟研究院」的最新統計資料顯示,2021年韓國「經濟痛苦指數」為6.2,是10年來的最高值。經濟問題造成社會的嚴重分化,使南韓民眾對推動公平正義失去信心,進而影響到國家的團結。南韓《中央日報》專欄作家吳炳祥就指出,這次總統大選已暴露出選民的三重分裂結構:一是根深柢固的地域分裂;二是愈發明顯的世代分裂;三是20多歲年齡層中比較突出的男女性別分裂。在外交方面,美國是南韓的長期盟友。尹錫悅明確表態他上任後,會把強化韓美關係作為外交政策的核心,會改變前任文在寅所提的「三不原則」,即不追加部署薩德、不參與美國的飛彈防禦體系,以及不加入美日韓軍事聯盟。尹錫悅並且主張韓國應與美、澳、印、日結成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進行更全面的合作。南韓曾被視為美日聯合遏制中共的一個「破口」,因此,拜登政府當然樂見南韓進一步向美國外交傾斜。白宮在南韓選後立即表示,拜登總統已透過電話恭賀尹錫悅的勝選,兩人肯定美韓聯盟的力量;美國國務院形容美韓同盟「堅定如鐵」,期待與新政府擴大雙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