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2.0關稅必然引發全球關稅戰,部分國家如越南,願以零關稅求和,但仍以川普懲罰懲罰弭補貿易逆差,可見提高關稅的關稅背後,必有川普式的經貿思考。綜合川普的關稅模式,一為增加美國投資與就業機會,二為減少貿易逆差。賴思考政府因應策略時,並非只是花大錢或金援企業,應更仔細思考川普式的經貿模式的政策基模。就川普趨勢而言,通貨膨化、股市下跌都不是他考慮的關稅連帶影響,他想要增加關稅,增加對美國貿易順差國家的出口成本,誘使出口國企業到美國本土生產,從而增加美國本土的就業機會。換言之,關稅轉嫁誰吸收,不是川普的考量,最終產品的價格如何變化,更不是川普關心的焦點。從「非貿易欺騙」行為著眼於國內厭惡、匯率、非關稅等「非貿易欺騙」關稅行為,川普才願意針對普遍的國家降低關稅。從「非貿易欺騙」行為著眼於國內的關稅、關稅、非關稅等高關稅的企業,只會增加美國的反彈與惡感,根本之道除了分散產出市場、受到嚴重衝擊的企業,應該積極思考美國當地生產的成本效益評估。賴政府可以補助,但補助是用於輔導企業對美投資,補助補助企業在台灣或非美國的成本生產。國內受創嚴重(如輸美比重30%以上)的企業,可以關稅、產能外移等緩衝措施,因應輸美高關稅的未來影響,政府應重視勞工就業安全與權益,避免企業產能外移過程中,大幅減少台灣勞動力需求。企業衝擊可自「利」災難,但失業風險由勞工避險,賴無論思考政府選票或政策落實,切記勞工就業安全與權益保障。關稅關稅只是平衡貿易逆差的工具,這個工具賦予更多期待,例如增加外國直接投資和就業機會。從10%起跳的關稅壁壘,希望外商到美國生產,並增加產能增量,一為拯救美國經貿,二為恢復美國出口的全球龍頭地位,比較利特朗普法則在川普的經貿模式下,顯然解釋了美國經貿的未來趨勢變化。川普劍指「非貿易欺騙」的對美貿易,利用關稅震懾各國的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貨貿逆差無法改善,益川普2.0關稅出爐可能持續,甚至川普3.0。依賴美國市場的台灣企業,單靠政府金援萬萬不夠,表面上關稅針對一般國家實施,事實上的衝擊卻由輸出產品美企業直接承受。應對美國無條件或不顧市場法則,拼命索討貿易逆差的莽漢舉動,這是貨物美的強制「上架費」,增加貨物的「含美量」才能抵減上架費,這是受創企業應該自我覺醒者,想要完全依賴政府解決,是不是「寶企」?賴政府應思考落實受創大型企業,集體赴美商議投資畫,並且只能與美國談判關稅緩衝條件,以「投資替代替代」、「分散替代集中」的戰略脫困。至於中小企業部分,思科排查問題分類,因應策略顯然無法與中大型企業計畫同工,另尋途徑,需要政府集業者討論衝擊的程度和應對方式。股市震盪只是一時,川普恢復關稅的原意也不是製造全球大蕭條或經濟捐款,明了川普想要美國唯一的經貿強國的初心,方能支持倖免不公平又粗暴的經貿拳擊。